孟子道德讲堂(孟子日课257儒家的价值观)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孟子日课第257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道德讲堂(孟子日课257儒家的价值观)(1)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35》)

弟子桃应问孟子:

天下之事,处常易处变难。舜做天子,皋陶做刑狱之官。假使瞽瞍杀人犯法,皋陶将怎么处置呢?

皋陶,司法鼻祖,与尧、舜、大禹并称“上古四圣”。舜虽然爱其父,却不可以私恩,害天下之公。皋陶身为执法者,而不忍加刑于天子之父,情法两难。皋陶要怎么解决这两难问题呢?孟子不以为然地说:

把瞽瞍抓起来就可以了。

法不行,不足以示信;法不执,不足以示公。皋陶既然为刑狱之官,就当守法。即使是瞽瞍杀人,推皋陶之心,只知执法而已,岂知有天子之父?私天子之父,则废天下之公,皋陶不为也。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桃应又问:

皋陶可以严正执法,然而舜为太子,生杀予夺大权,皆操之于手,岂可坐视不理?能不干预吗?

孟子道德讲堂(孟子日课257儒家的价值观)(2)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皋陶这样做是有法律依据的。

舜虽为天子,不可废天下之公,所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桃应又问:

面对国法与私情,难道舜就没有两全之策吗?

孟子说:

舜,大孝之人。推原其爱亲之心,但知有父,而不知有天下,抛弃天子之位在他就像抛弃旧鞋一样。屣(xǐ),是草鞋。身为天子不能以私挠公,那就偷偷地背了父亲逃走,沿着海边住下,不但苟免一时,而且终身快乐,把曾经做天子的事忘掉。

訢,古欣字,欣喜。舜之所为,既不枉刑狱之法,也不伤父子之恩。桃应之问,层层紧逼。孟子之答,句句爽利。为人者,私恩公义,各得其宜,则天下无难处以事。儒家的价值观,家庭第一,公义第二。

孟子道德讲堂(孟子日课257儒家的价值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