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8月联考试题(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语文8月联考试题(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1)

文学类比较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

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察看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改)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地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2.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本文“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都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

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够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

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将军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

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3.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分)

4.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文本一 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不言卜家夫妇,且说贾芸赌气离了母舅家门,一径回归旧路,心下正自烦恼,一边想,一边低头只管走,不想一头就碰在一个醉汉身上,把贾芸唬了一跳。听那醉汉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贾芸忙要躲身,早被那醉汉一把抓住,对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紧邻倪二。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如今正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吃醉回来,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正没好气,抡拳就要打。只听那人叫道:“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倪二听见是熟人的语音,将醉眼睁开看时,见是贾芸,忙把手松了,趔趄着笑道:“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这会子往那里去?”贾芸道:“告诉不得你,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倪二道:“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贾芸道:“老二,你且别气,听我告诉你这原故。”说着,便把卜世仁一段事告诉了倪二。倪二听了大怒:“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贾芸心下自思:“素日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若今日不领他这情,怕他臊了,倒恐生事。不如借了他的,改日加倍还他也倒罢了。”想毕笑道:“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我何曾不想着你,和你张口。但只是我见你所相与交结的,都是些有胆量的有作为的人,似我们这等无能无为的你倒不理。我若和你张口,你岂肯借给我。今日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领,回家按例写了文约过来便是了。”倪二大笑道:“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说‘相与交结’四个字,如何放帐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你要写什么文契,趁早把银子还我,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贾芸听了,一面接了银子,一面笑道:“我便不写罢了,有何着急的。”倪二笑道:“这不是话。天气黑了,也不让茶让酒,我还到那边有点事情去,你竟请回去。我还求你带个信儿与舍下,叫他们早些关门睡罢,我不回家去了;倘或有要紧事儿,叫我们女儿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贾芸偶然碰了这件事,心中也十分罕希,想那倪二倒果然有些意思,只是还怕他一时醉中慷慨,到明日加倍的要起来,便怎处,心内犹豫不决。忽又想道:“不妨,等那件事成了,也可加倍还他。”想毕,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贾芸见倪二不撒谎,心下越发欢喜,收了银子,来至家门,先到隔壁将倪二的信捎了与他娘子知道,方回家来。见他母亲自在炕上拈线,见他进来,便问那去了一日。贾芸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只说在西府里等琏二叔的,问他母亲吃了饭不曾。他母亲已吃过了,说留的饭在那里。小丫头子拿过来与他吃。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文本二 这一回通过一些细微小事,表现了几个处于下层的、各色面目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这些人的心机性格,为人之情、处事之道,并看到这些人各自的交往方式,以及彼此之间复杂微妙的层次关系。具体点儿说,贾芸的精于世故和善于言辞,倪二的外表蛮横和内心仗义,卜世仁夫妇的悭吝无情和虚伪刻薄……都通过那些貌似极为平常的生活琐事,得到了生动传神的呈现。

作者在这里不露声色地对这样无情无义又虚情假意的势利小人给予了冷峻的讽刺,不但用生动的细节,而且从人物名字的谐音(如“不是人”)也可以反映出来一点儿作者对这类人的憎恶态度。

倪二是个泼皮,专做放高利贷的营生。“泼皮”是在《水浒传》中常见的一类形象,是市井流氓无赖的泛指。在《红楼梦》中这大概是第一次出现。虽然在第三回中也有贾母笑说凤姐是“泼皮破落户”,但那是打趣开玩笑。倪二虽然外表看起来是这样的一个泼皮,没想到却有着一颗仗义的心。当听贾芸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以后,倪二竟慷慨地把刚收来的十五两多的银子毫不犹豫地借给贾芸,而且不要借据,不收利息!这不由得让读者将其与卜世仁进行对比。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回写倪二借给贾芸银子的事情,以小见大,主要是为了批评在当时的社会放高利贷成风的不良风气。

B.贾芸为了成“那件事”而可怜巴巴到母舅家里去借钱,刻画了普通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挣扎。

C.通过贾芸和舅舅、舅妈(卜世仁夫妇)的对话描写,揭露世间人情冷暖,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家族的某些矛盾。

D.通过刻画卜世仁与倪二,写出了至亲与街坊之分,无情与仗义之分,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说来真是一言难尽。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谐音很有意思,如“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又如其他章回的“甄士隐(真事隐)”“茗烟(明言)”等。

B.本回情节衔接十分紧凑,开头写贾芸赌气离开母舅家门后,心下烦恼,所以接着撞到倪二,前后衔接自然不突兀。

C.“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写出倪二不但仗义,而且识礼,体现了人物真实且复杂的一面。

D.“到明日加倍的要起来,便怎处”,写出了贾芸内心其实是怕倪二的,表明了贾芸对倪二这类市井泼皮的反感与不屑。

7.《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非常有特点,一部《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贾芸的人物形象特点。(4分)

8.这一回通过一些细微小事,表现了几个处于下层的、各色面目的小人物。如欲以《<红楼梦>如何塑造小人物》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特殊任务 文学类比较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1.A 解析“有文艺范”并不是ㄠ姨参加红军队伍的个人因素。

2.D 解析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亲历者“我”对与藤野先生交往往事的回忆;本文虽然是以“我”的口吻展开叙事,但“我”并非幺姨“革命往事”的亲历者。

3.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②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

4.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5.A 解析“主要是为了批评在当时的社会放高利贷成风的不良风气”分析错误,倪二借给贾芸银子并没有要利息,写这个事件主要是表现倪二讲义气,与卜世仁形成对比。

6.D 解析“写出了贾芸内心其实是怕倪二的,表明了贾芸对倪二这类市井泼皮的反感与不屑”分析错误,应是表现了贾芸的谨慎与细心。

7.①有骨气,善于察言观色。比如,贾芸听了母舅的对话,说几个“不用费事”,早去得无影无踪了。②精于世故、谨慎。从倪二对他的敬重和他在倪二借钱后的“自思”以及到钱铺去称银子等可以看出。③善于言辞。从他与倪二的对话内容可以看出。④有孝心。从贾芸做事怕惹母亲伤心可以看出。

8.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小人物。②以“谐音”的形式,蕴含作者的褒贬。如“卜世仁”寓意“不是人”等。③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塑造人物。④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⑤通过具体的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情节中被刻画出来的,生动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