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一本名为《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的书最近近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数十位音乐家、抗战文化学者及艺术评论家的携手完成。这些日子,该书已沿着《黄河大合唱》两位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故乡广州、老河口以及武汉、北京、延安、太原、兰州等多个抗战名城接续展开火炬接力式的发行宣传活动。词作者光未然次子张安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本书对未来想对《黄河大合唱》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是一个特别好的工具书。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1)

11月14日,在这部书北京发行仪式的现场,担任《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顾问的93岁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淑珍先生与多位该书作者、曾经参与传唱的艺术家以及相关专家聚集一堂,共同回顾《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作品给予中华民族巨大的影响。据介绍,《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又名为《永远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纵横谈/续编》。1999年5月,光未然先生的夫人、原《人民音乐》高级编辑黄叶绿女士主编了《黄河大合唱纵横谈》一书,这本由《黄河大合唱》亲历者邬析零、田冲、李焕之、李凌、钱韵玲、严良堃等18位作者撰写的创作历史和艺术研究专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尽管这些前辈都已先后作古,但是“纵横谈”给“黄河”后人们留下了绝无仅有的第一手史料。

《永远的黄河大合唱》在前人史料的基础上,选取了从1999年~2019年间三十位作者、六十多万字的文章。书籍分为序言、诞生/历史、作品/研究、作者/追寻、演出/铭记、表演/处理和后记等内容,以《黄河大合唱》作者后人的亲历、体会、眼光和研究来叙述人们心中的《黄河大合唱》。特别值得分享的是编著者在书中将《黄河大合唱》八十年的演出记录做了搜集汇编,也将八十年来《黄河大合唱》及其作者的有关论文等目录做了索引以飨读者和乐迷。

《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光未然后人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设立的“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的鼎立资助。所有售书所得款项仍将继续捐入“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用于经典作品的不断传承、研究和出版工作。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2)

“如今,《黄河大合唱》创作者的第二代也已进入花甲之年,我们想为《黄河大合唱》的传承尽绵薄之力,也为纪念前辈、传承作品、纪录历史、研习艺术做些实事。”词作者光未然次子张安东介绍说:“这本书用了三年的时间,确切的说是用了三年业余时间。为这本书我们做了大量的推广准备工作,北京是系列活动的第四站,首站是广州图书馆,第二个城市是武汉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的杜鹃广场,在那里有一座光未然先生的塑像。随后,我们去了光未然的老家老河口,在抗战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发行仪式。北京是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因为这里有最重要的顾问、编委和作者。”北京的发布仪式安排在空间并不大的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张安东动情的说:“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小地方,首先大家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另外我们还要继续前往下一站。所以,我们选择北大创业训练营这样一个虽然小但有着传承意义的地方。《黄河大合唱》为什么伟大,是因为她背后的中华民族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伟大,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黄河大合唱》经过了八十一年的传唱到了今天,更加的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气节表现和精神象征。诗人艾青在《我爱这片土地》里有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加上一句,为什么我们常含深深地感动,是因为我们心中流淌着黄河的歌声。”此外,张安东表示,这本书有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就是《黄河大合唱》80年以来的演出历史汇编,也就是说从1939年4月13日首演以后,这么多年到底是在哪儿演了、谁演的、谁指挥的、谁唱的,给未来想对这个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是一个特别好的工具书。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3)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发布仪式现场,在琵琶伴奏下,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先生慷慨激越的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当天,为了参加这个活动,瞿弦和先生特意将定好的机票改签,他表示:“每次表演这个节目时,就想起1986年指挥家严良堃老师带领我们恢复这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场景。我演这段是为了纪念冼星海老师、光未然老师,也怀念亲爱的严良堃老师。”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4)

作为《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的顾问,现年93岁高龄的郭淑珍先生提起这部作品更是激动万分。自1956年开始,郭先生演唱《黄河怨》64年,去年在延安92岁高龄的老人家还与爱徒王秀芬再度唱响《黄河怨》。当时,老人家说:“63年来,我都是带着我的经历和感受唱的,以后还会继续唱出来!”在现场,白发苍苍的郭先生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年纪的增长,我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向当代的年轻人讲述《黄河大合唱》的精神是我的责任。让《黄河大合唱》在当今时代也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她还表示,在专业上有所成长的话,自己是受益于这个作品,“我希望读者理解到,中国强需要青年强。”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5)

到场的另一位顾问是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人民音乐》编审张弦女士,她代表中国合唱协会对该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她说:“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于1986年,它的创建者之一是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黄河大合唱》也是他一生当中指挥最多最重要的作品。完全可以说,《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合唱协会一面光辉的旗帜,指引着中国合唱协会团结全国合唱界的音乐家为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为《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的问世热烈喝彩,特别是能和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郭淑珍老师同为顾问,更是感到万分荣幸。《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她自诞生起无时无刻鼓舞着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时至今日她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部大合唱,而是成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象征。1965年,我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黄河大合唱》,其中‘黄河怨’就是郭老师演唱的,她的演唱凄苦哀怨惆怅愤怒,字字血声声泪,撞击着无数听众的心,感谢郭老师我们留下最精彩的演绎、最深刻的记忆。”

张学军文 李澄摄影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6)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7)

03

02

01

对黄河大合唱的分析鉴赏和感悟(3年30位作者60万字)(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