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

在子长市,蚕桑养殖产业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优势传统产业。“子长蚕茧”曾于1993年达到出口标准,被陕西省丝绸公司列为出口商品。凭借着蚕桑产业发展,子长市也成为了国家“东桑西移”和陕西省第一批蚕桑示范基地县。目前,全市有桑园面积6.7万亩,养蚕4000张,蚕桑综合年产值达2000万元。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1)

小小的“蚕宝宝”成发家致富的“金宝宝”

位于子长市北部涧峪岔镇南家峁村的子长市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是陕西省唯一的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自2017年建成以来,园区带动了子长一批蚕桑系列产品开发,蚕丝被、桑枝香菇、生态桑叶茶、蚕沙保健枕等系列产品的打造,为区域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增效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2)

如今,小小的“蚕宝宝”已成为南家峁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金宝宝”。69岁的村民郭光金,和老伴一起开办了桑蚕小作坊,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今年养了6张蚕,又从陕南购买了2000斤茧,全部用来做蚕丝枕头和蚕丝被,全部卖出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养蚕基本没多少投入,政府免费提供蚕种、免费共育、免费给蚕架,可以说是一项旱涝保收产业。”谈起前景,郭光军表示信心满满。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3)

据了解,南家峁村100多户人家中,栽桑养蚕户已达80多户,蚕茧收入占到家庭全部收入的80%以上,蚕桑产业成了南家峁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在南家峁村,像郭光金这样的养蚕户有80多户,蚕茧收入占到家庭全部收入的80%以上,蚕桑产业成了这个村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一花引得万花开,在南家峁村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已建成蚕桑科技示范点3个,培育蚕桑专业示范村7个,毛家河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4)

“我们村养蚕户年均收入10000多元,现在养蚕成为我们村上的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涧峪岔镇毛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奇对记者说。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5)

蚕桑加工利用,农民织出致富“新丝路”

截至目前,涧峪岔镇共有桑园面积1.2万亩,年养蚕1600张,产茧6.9万公斤。蚕桑产业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效益好。据介绍,一亩丰产期的桑园一年至少养三张蚕,一张蚕产80斤蚕茧,按市场价格每斤30元算,一亩桑园的效益就是7200元 。因此“户有三亩桑,脱贫奔小康”成了涧峪岔镇家喻户晓的致富金句。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6)

蚕桑产业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效益好,据介绍,一亩丰产期的桑园一年至少养三张蚕,一张蚕产80斤蚕茧,按市场价格每斤30元算,一亩桑园的效益就是7200元,因此,户有三亩桑,脱贫奔小康成了涧峪岔镇家喻户晓的致富金句。截至目前,涧峪岔镇共有桑园面积12000多亩,年养蚕1600张,蚕茧69000公斤。

涧峪岔镇副镇长白国斌说:“下一步,我镇将大力引导和支持蚕桑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加强蚕桑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蚕桑文化,扩展蚕桑产品,促进主业兴、百兴旺的蚕桑产业链条。切实将“桑树全身都是宝”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助推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7)

在涧峪岔镇的辐射带动下,玉家湾、马家砭等镇村相继发展起了蚕桑产业,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达6.7万亩,年养蚕4000张,引进彩色蚕品种500张,年加工蚕丝被12000块,蚕沙保健枕2000个,桑枝食用菌10万棒,生态桑叶茶2吨,蚕桑综合产值达2000万元,蚕桑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通讯员 杨荣 编辑 马娜娜 实习生 冯旭

村民发展蚕产业的前景(乡村振兴免费提供蚕种蚕架)(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