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大王都有哪些人物(西充人物面粉大王)

鲜伯良1903年出生于四川西充太平乡鲜家沟,他的堂兄鲜英也出生于此。1907年,鲜伯良4岁的时候,时年22岁的鲜英在南充中学堂师从张澜,并开始了其一生的追随。

1908年,鲜英投考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陆军速成学堂,贺国光、潘文华、杨森、刘湘等成为鲜英同窗好友,而这些人后来叱咤四川军政界,被后人称为“四川速成系”。那一年,鲜伯良5岁,家中世代务农。

面粉大王都有哪些人物(西充人物面粉大王)(1)

鲜伯良的少年成长轨迹没有什么亮点。鲜伯良的外甥罗洪生回忆说,鲜对自己少年时的评价是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只读过高小的鲜没有能够考取中学,对农活又不感兴趣,十几岁的他最大的爱好是赶场天去集市和人打几圈麻将。

鲜的婚姻也称得上传奇。虽然游手好闲,但鲜伯良自视甚高,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娶亲。而其后来的岳父在牌桌上见其反应机敏,竟决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次婚姻的来由刺激了鲜伯良,使他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于是在1921年,他去西充参加了速成师范班。

1934年,鲜伯良和鲜英终于抓住了一个发达的机会,获得了商业生涯里的第一桶金。

这年初,刘湘任四川省善后督办,盘踞重庆。为筹集扩军的军需发行库券公债,但由于战祸连连,工商界对刘湘发行这个库券公债没有信心,愿购者甚少。刘湘无奈,采取强行摊派措施,命令各商户以十足现金购买,商户被迫买进公债。

“武人多反复”,商户们担心军阀此进彼出,不定时变换防区,到时库券公债一文不值,成为废纸。因此,商户们在买下公债后抱着收回一点算一点的想法,便以一、二折大亏本出卖。此时,鲜伯良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刘湘比别的军阀脑瓜子灵活,智勇双全、气度恢弘,至少有十几年的稳定时期。于是,他大胆从商户手里先后买了二十多万元的库券公债。随即,将库券公债转向银行押贷,15个月后,他以收得的库券公债本息偿还贷款,大赚一笔,瞬间发迹成为巨富。而鲜伯良同时也建议鲜英大量购进公债,使得鲜英也因此发家。鲜英妻子鲜金竹生拿到这笔资金开始做房地产,而鲜伯良则开始了投资办厂的实业之路。

同一年,鲜伯良得到了一个进入实业的机会。重庆新丰面粉厂面临倒闭,鲜伯良筹集九万元买下了该厂,改组为复兴面粉公司。虽然鲜伯良初入实业,资金方面有些捉襟见肘,但他却拥有开辟生意最重要的人脉。股东中的董事、监事多半是中上级军政人员,如公司董事长是鲜英,曾任川军十师师长;担任监察的何北衡是川江航务处处长;股东李汝衡则是范绍增师部的经理处长。

在刘湘称雄四川的年代,有了这些股东,为当时复兴面粉公司称霸市场创造了条件。

面粉大王都有哪些人物(西充人物面粉大王)(2)

鲜伯良明白企业的发展,销售是关键,所以复兴面粉公司以销定产。复兴当年就开始施行特约专卖制度,在市中区专门建立了20家特约承销店,规定这些店的货源由复兴厂保证供应,不得承销他厂面粉。

为了与驴推石磨的土制面粉争夺市场,鲜伯良在商战中想尽办法。首先,他在复兴公司所在地邹容路口,出售好吃又好看的特等面粉制成的白糖蒸馍。邹容路口是交通要道,人流量很大,在卖白糖蒸馍的同时免费供应茶水,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其次,他用次等面粉制成切面,在沿江码头劳动人民聚集之处出售廉价的“旺实面条”。还另做成各种等级的干面,委托各糖果店代销,送货上门。所有零售价格不分远近,都一律按批发价格结算。

鲜伯良还祭出价格战,复兴面粉公司出产的面条按土制面粉的价格出售,同时大量散发写有“稀奇古怪!洋灰面当土灰面卖”等等宣传话语的广告传单。复兴面粉公司还停止供应职工的晚餐,改为每人发晚餐费,让员工们每晚上街吃面食进行宣传。并且以向下挤压为威胁,让下游销售端的切面店以复兴面粉公司为主要进货渠道。

这个时期重庆面粉销售旺盛。原料收购方面,鲜伯良用了他那有名的“蒋干盗书”之计“逢贵不进,遇贱多买”。复兴的业务蒸蒸日上。1938年复兴公司纯利润即达到20余万元。复兴公司的“麦穗牌”面粉供不应求,对面粉市场价格,复兴已呈操纵之势。但复兴仍然每袋利润维持在一元左右,鲜伯良的解释是面粉关系国计民生,利润不应该看得太厚。

复兴在1934年成立到1939年间,在生产经营上一帆风顺,设备能力也较初期有所扩充,又接收了先农厂为复兴二厂,还修建了南充面粉厂,三个厂日产量达4000包左右,垄断了当时重庆和南充的面粉市场。

面粉大王都有哪些人物(西充人物面粉大王)(3)

鲜伯良成为巨富之后,与军政界交往更加密切,出手也更加阔绰。据说,当时他与范绍增打麻将,银元都是用铜洗脸盆做量具,还曾经为讨得商业机密,故意输给范半条街的房契。鲜伯良把这种阔绰也延续到了他的助学与办学上。

鲜伯良受梁漱溟“乡村建设”理念影响颇深。下决心把育英中学办在故乡太平镇。鲜伯良与梁漱溟、陶行知均为好友,互相敬佩。鲜伯良最初考虑请梁陶二人提写校牌,但二人都建议请于佑任来写,这事得到鲜伯良好友康心之的支持,于佑任欣然答应。但鲜伯良的个人和家庭生活却是很节俭的,甚至到抠门的程度。罗洪生回忆说,鲜伯良认为子女大手大脚乱花钱,要变成“败家子弟”,因此从不多给子女零花钱,并要求子女对自己的花销记账。

每个星期天,鲜伯良总要罗洪生把别人寄给他的信封,泡在脸盆的水里,待浆糊发涨后撕开贴在玻窗上,待吹干后翻面再做成信封备用。给亲戚写信,几乎全部用的回收信封,写信的纸则是用些边角纸张或另一面无字的纸。鲜伯良的这种习惯是解放前就养成的。

鲜伯良的一条洗脸毛巾要用多年。罗洪生发现鲜洗脸时而将毛巾双折,时而三折,理由是这样耐用一些。

1983年6月15日,是鲜伯良八十岁生日。他在这天对自己做了一个总结:“余一生对人诚信,重承诺,讲情义;能急人之难,得亲故信赖,轻利重名;分长幼,讲礼貌,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个性急躁,有时过分自信。希儿孙辈引以为戒。人生涉世,贵在有志;才德兼备,方能立事。”

鲜伯良于1990年去世。

图文整理:李璐(重庆晨报记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