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2)

明信片的存在,让快时代的人们享受到了慢生活。/图虫创意

在这个飞快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得了一张明信片带来的感动。如果有,那就是很多张。这个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3)

微信用户数刚刚在今年上半年破了11亿,5G商用开始提速,全国高铁里程数突破3万公里,连起来能绕地球一圈指日可待……

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人们都在变得越来越近。

早在1933年,美国社会学家R.D.麦肯齐就提出了“时空压缩”概念,认为交通和通讯的进步,会缩短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

但麦肯齐那个时代,毕竟车马很慢。他可能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年代时空压缩到了什么程度。不及时回复手机微信、短信、QQ,就会马上遭遇电话追杀。

物理距离的淡漠,并没有让人和人变近,反而有时让人怀念起悠远而又缓慢的旧时光。

表面上我在秒回,实际上只是不得已的敷衍。表面上我到处飞到处玩儿,实际上只是打个卡。表面上我充实而快乐,实际上我枯燥想逃离。

慢下来,变得格外奢侈,也弥足珍贵。

于是,在书信往来几乎绝迹、贺卡都没什么人送了的当下,明信片依然流行,甚至成为“文青刚需”。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4)

多年以后,拿着当年的明信片重游故地,百感交集。/unsplash

有人寄给亲朋好友,有人在旅途中从他乡寄给自己,还有的人谁也不寄,就喜欢自己安静收藏。

没有人会像催外卖一样去催邮政,“哎呀我的明信片怎么还没送到?”

你无法得知它的轨迹,也无法知道是谁配送,更不知道具体哪一天会突然收到。就是要享受这种时间流逝的缓慢感,和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感。

在这个飞快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得了一张明信片带来的感动。如果有,那就是很多张。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5)

在这个快时代

明信片让我喘了口气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明信片的慢和美,能给人一种舒缓和惬意。

我收到明信片最多的时候,是大学时代。高考后,中学同学考到全国各地的都有,每当他们发现好看的明信片,就会在人人网请大家留下地址——对,那时候还有人人网。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经常跑到收发室,去“捞”自己的明信片。有一无所获的失望,有看到别人满载而归的嫉妒,也有终于收到的惊喜。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6)

满满的明信片,就是满满的祝福。/unsplash

有一次,我收到一张明信片,上面写满了情话。还以为谁要表白,最后才得知是哥们的恶作剧,不过他也是为了让我开心。

众多明信片中,我最青睐的是校园纪念明信片。我收到过北大未名湖、武大樱花、中大牌坊……

每当收到这些远方而来的骄傲,我都会把我们暨大的彩虹门,或者暨大珠海校区的钟楼寄过去。这是一份骄傲,也是一种青春。

除了同学,我也喜欢结交网友。有微博认识的民国文化爱好者,也有豆瓣认识的影视达人。有一回,豆瓣群里有位网友晒了晒他的字,遒劲有力,挥洒自如。

群友们纷纷呼吁他寄明信片,他的字配上明信片上的古风绘画,相得益彰。这份别致的礼物,成了很多群友的收藏。

也有的人喜欢把明信片寄给自己。我有个朋友,很喜欢旅行。但他并不喜欢打卡踩景点,而是喜欢静下来,慢慢在一个地方闲逛,时不时拍拍那里的天空、人群、飞鸟。

但凡有售卖明信片的店,他都会进去看看。耐心挑选半个小时,再写一句祝福的话,“考研必胜/脱单成功”等等,寄给自己住的地方。

有些店会提供“寄给未来自己”的服务。但他不会,他就是要寄给当下的自己。当自己烦心于工作中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张几个月前寄给自己的明信片,马上就从眼前的凡俗中跳脱出来,那种紧绷也能稍微舒缓了。

还有一种小众玩法,叫“明信片交换”。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7)

你和他国的陌生人交换过明信片吗。/Postcrossing网站截图

这种玩法是从一个叫Postcrossing的网站开始的。一开始你可以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地址(系统随机挑选),接下来你需要在两个月内,将明信片寄给这个地址,附上网站给你的标号。

当对方收到你的明信片后,会将标号注册,证明你寄出了这张明信片,相应的,你也会收到一张来自于其他人的明信片。

在这个平台可以交换到全球各地的明信片,甚至拉脱维亚、圣马力诺这样的小国家都能覆盖到。后来国内也有平台出现了这种文化,在豆瓣上,巅峰时期的明信片交换小组能达到30多个,有的现在还很活跃。

明信片交换文化的形式其实不局限于明信片本身,有不少人还会在圣诞节或者元旦的时候,给国外的邮局写信祝福。

有人给新西兰邮局写信后,还收到了整一套霍比特人的纪念邮票。这样的惊喜瞬间,常常让人觉得,善意真的没有国界。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8)

明信片整整150岁了

它还是年轻的象征

比起书信的漫长历史,明信片就像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明信片源于18世纪40年代。有位德国画家叫莱特斯姆,有次在硬卡纸上作画,准备将之寄送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不料,邮局没有一个可以装得下画片大小的信封。

为了能够将礼物和心意传达出去,邮局职员给画家提出建议,将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等邮寄信息直接写在画片背面寄出。

出乎意料的是,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普通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如此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

真正的明信片,则诞生在1869年10月1日的奥匈帝国邮局。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9)

今年10月9日,为了庆祝明信片150岁生日,塞尔维亚邮局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中,用到了150年前首张明信片的正面实寄照片(上图右上角)。

中国在明信片发行方面紧追潮流,距离首款发布只晚了5年。1874年,由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邮资片,这是中国最早的明信片。

由于当时沪上使用明信片的客户大多为外国人,当时的明信片标头只有“POSTCARD”英文字样,并未将此词翻译为中文。

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中国近代邮政推动者的李圭将其译为“明信片”:

“邮政局有印就厚纸片,其信资图记也印于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无关紧要之信,可就片面写姓名住址,片写信,不用封套,价更便宜。各国信馆皆有此片,谓之明信片。”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0)

当年山本初枝寄给鲁迅的一张明信片。/北京鲁迅博物馆

许多文化名人都喜欢收藏明信片,鲁迅就是其中一个。北京鲁迅博物馆里,现存鲁迅收藏的明信片255张。其中最早的一张,是他的晚年至交、日本女诗人山本初枝1917年寄的。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鲁迅的艺术造诣也集中体现在了明信片上。鲁迅收藏的明信片全部都是美术明信片,其内容主要为欧洲古典木刻、欧洲绘画、苏联绘画。

明信片这短短的150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魅力。但这反而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据北京联合大学的一项调查,明信片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18-30岁之间,学生群体占比超过57%。

受访者最偏爱购买复古、简洁风格的明信片,其次是油画、素描、国画、水彩风格的明信片,而最不受旅游者偏爱的是非主流及其他风格的明信片。这项调查还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偏爱购买明信片。

国外也有研究从侧面支持这个结论。来自挪威Rogan的一项报告指出,明信片收集与收藏起源于女性,世界上第一个明信片俱乐部成员仅限女性。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情感表达需求。

明信片上承载的优美风景和纪念意义,是它持续流行的重要原因。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1)

我能收到这份原始的喜悦

还是要感谢他们

能收到明信片,有时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是本身圈子所限,再加上工作繁忙,和朋友的日常联系都少了许多。能点个赞已经算是维系友情,互寄明信片则变得有些奢侈。

另一方面,明信片丢件的事情也偶有发生。6年前,我在广州塔下面的邮局,写了一张明信片,寄给远在上海的女神。

当时写得思绪万千,3年后闲谈聊起此事,才知道她当时根本没收到。本想送个惊喜,却成一场空。

但说起丢件这事情,你根本不能怪中国邮政,也不能埋怨邮递员不给你送货上门。相反的,应该感谢他们。

有的小区管理不善,对于明信片这种小物件,根本不会专门为你保存。

还有的人自己就写不清楚地址邮编。有邮编写错了的,有的字比大夫写的还难看懂,还有的地址写得含混不清……

比如“广州市暨南大学新闻学院 李XX收”,这就很有问题。暨大在广州有三个校区,没写清楚哪个区哪条街多少号,谁知道是哪个校区呢?

纵然是这样,也还是有无数明信片,历经重重险阻,平安到达了收件人手里。

想想,邮递员每天送快递已经够辛苦了,还要分拣、配送这小小的、不值钱的明信片,又琐碎又费神,真的很不容易。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2)

明信片都是人工分拣,不可能像这样实现机器分拣。

有个同学的父亲就是一名邮递员。他每天都要肉眼分拣明信片,一本厚厚的邮政编码册,他早已烂熟于心,一两秒就可以分拣完成一张。而他每次都会把明信片亲手送到收发室或小区门房,从未丢件。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止2018年底,我国邮路总长度已达到985万公里,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分别是1949年的14倍和10.4倍。

另外邮政还提出了“十三五”总目标,力争把丢件率控制到千分之一以下。

虽然没有公开数据,但也不难看出,明信片这一块业务在邮政里真的算是赔本的买卖,或者有利润也占比极低。试想,一张明信片顶多三五块钱,邮票一两块钱。

寄的人也不算多,更何况寄的人也不一定都会买邮政官方出的明信片。这样的微博利润,很可能入不敷出。

所以,我们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还能收到明信片这样原始的喜悦和感动,真的应该感谢邮政和邮递员们。

只是,明信片要不要创新一下呢?比如附一个二维码,寄件人可以录入收件人信息,让收件人关注到明信片的轨迹,这样收件人也可以实时查询,最大可能避免丢件。

其实邮政自己也有创新,四川邮政就推出了熊猫邮局IP,还上线了“留声明信片”这种数字化的明信片形式,可以上传录音,寄给远方的亲友。

只是这样,和我录一段微信语音,发给远方的亲友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想一想这些“变味”的明信片,我心中怎么多少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呢?

那些漫长的等待、明信片上深深浅浅的字迹、落款处遥远而又陌生的小城名字,还有随着这张明信片而来的那份不期然的喜悦,这才是明信片给我们的意义啊。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3)

明信片让过去定格,成为永恒。/图虫创意

有的事物,只有保持初衷,才有它的价值吧。对于明信片而言,更是如此。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人慢下来去挑选,去书写,去等待,去珍存。这样的体验,是科技给不了的。

感谢邮政一直维持这个比较小众的文青刚需,也希望明信片不要没落下去。它就像是时代急流里的一叶扁舟,虽然渺小,却能支撑着我们不被湮没,记住初心。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4)

明信片:都市“慢”文化的现象研究.张妙若.华东师范大学.2014

明信片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与偏好研究.赵瑞克/刘敏.北京联合大学.2015

鲁迅藏明信片概述.夏晓静.美术研究.2006

一般旅游明信片在哪里买的(这趟旅游我算白来了)(15)

✎作者 | 土卫六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