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1)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当然是大吉大利。

其实这并非此话本意。“自”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这样,人就犯了一个最普遍的毛病:宁可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忽视自身的内在追求。

《易经》本意是想告诫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你自己不站起来,就永远没有出息!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2)

二、以地之道厚德

与乾卦相对应的是,《易经》的“坤”卦卦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只要拥有了道德,富贵便会不请自来。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所说的求,是先追求道德仁义,但在追求道德仁义的同时,富贵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庸》里面说:“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3)

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凝结而成的《了凡四训》里,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表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通过“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改造命运。

袁了凡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由于对于过去他考试第几名,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都算得很准,袁了凡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他从此唉声叹气,心如死灰,心想“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没有用。”。

某日,云谷禅师遇袁了凡,问他为何整日闲逛,无所事事。他说:“我对自己的命早已明了,此后婚仕俱已达到命数的极限,所以不须再做什么了。”

云谷禅师说,不对,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并教他作功过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无聊,姑且一试。

拜别禅师,袁了凡回到家里,跪在佛前忏悔,并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谨慎,“即便在无人之处,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讨厌我、毁谤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后,袁了凡到礼部参加科考。

依据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应考第三名,结果没想到,竟然考了第一名。接下来,孔先生算的命又失灵了,孔先生没算袁了凡会考中举人,哪知秋天乡试,他竟然中了举人。

此后袁了凡越发努力做功过格的工夫,中了进士,做了宝坻县县令。袁了凡上书朝廷,恳请减免赋税以充养民力。朝廷同意其请求,并取缔了各种额外摊派。全县百姓为此雀跃欢呼,奔走相告。此举,在明代历史上被称为“减粮善政”。

当时宝坻常闹水灾,袁了凡便兴修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坝抵挡水患侵袭。他还亲自带领百姓沿海岸堤坝种植柳树,将连绵不断的海堤变成了一道绿色屏障。

宝坻百姓,逢人就夸袁了凡。1588年,是袁了凡53岁之年。孔先生曾算命,他会死于此年八月初十。八月初十终于来了,又终于走了。“我无病无痛,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袁了凡的经历告诉我们一点:“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广积阴德,就能求福造人。

人若能为“厚”,即厚德载物,待人厚道,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为“薄”,即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4)

三、以人之道律心

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谈得上高贵。因为,他由此而摆脱了受低级本能裹挟的动物性。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律心。

金末元初的大理学家、大教育家许衡,有一年夏天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路边恰好有一棵很大的梨树,结满了清甜的梨子。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爬上树摘梨吃,只有许衡端坐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便问许衡。许衡答梨树不是我的,怎么可以乱摘!众人笑,道:“时局大乱,人人逃难,梨树的主人早不知哪里去了,你还管这干啥?”

这时许衡说了一句流传千古、振聋发聩的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律心的根本目的是养颗光明心。《孟子·公孙丑上》有这么一句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这句话是说心怀光明、常思己过可以带给人们一种道义上的勇气,一个严于律心、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人,必然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5)

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曾国藩堪称标兵。曾国藩脾气秉性与其祖父相似,为人端正,遇见不公之事往往不假颜色。曾国藩对己要求严苛,每每心中升起一丝杂念,他都会反思自己的过错,痛自劾责之言在其日记中甚多。

一日,曾国藩应邀到朋友家赴饮。席间有人女儿要结婚,收了一笔彩礼钱,曾国藩听到后很是心动。晚上,曾国藩做了一个梦,他在日记中写道: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不过是做了一个羡慕别人有钱的梦,醒来后的曾国藩便觉得自己的内心不够光明坦荡了。

人之初都有一颗光明心,只是在成长的路途中,有人为私利将光明的火种扑灭,让光明的宝镜蒙尘。要保持光明之火不灭,光明之镜常新,就要时时反思自己,还需要多强迫自己。

易经智慧如何面对人生的穷途末路(你自己不站起来)(6)

王阳明曾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白天做功夫觉得烦扰,就静坐;如果懒得看书,就去看书;这是对症下药。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会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十足一个平庸之辈。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的磨砺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气,才能恢复心的本来光明。内心光明,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一种最高的修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