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临终老人由于躯体疾病的折磨,对生的渴求和死的恐惧,会产生一系列强烈复杂的心理变化。

(一)否认期

这个阶段老年人不承认客观事实,往往拒绝接受疾病的事实,侥幸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作出结论为止,他们往往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不愿与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独坐,这种心理活动,一方面是否认既定事实的表现,另一方面在这段孤独期又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防卫机制,目的在于逃避内心的痛苦。

(二)愤怒期

当老年人经过短暂的否认而确定无望时,一种愤怒、妒忌、怨恨的情绪油然而起,“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会这样?这太不公平了”,于是把不满情绪发泄在接近他的亲属及护理人员身上。

(三)协议期

承认死亡的来临,为了延长生命,老年人会提出种种“协议性”的要求,希望能缓解症状,有些老年人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有些老年人则对所做过的错事表示悔恨。

(四)犹豫期

尽管采取多方努力,但病情日益恶化,老年人已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接近死亡,心情极度伤感,郁郁寡欢,此时老年人可能很关心死后家人的生活,同时急于交代后事。

(五)接收期

经历一段忧郁后,老年人的心情得到了抒发,面临死亡已有准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表情淡漠,却很平静。这是临终的最后阶段,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完成了人生旅程,表现出平静、安详,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有的进入嗜睡状态。

对于临终老人,家人和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临终关怀,提高临终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临终关怀护理是满足老年人“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

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特点(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