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十聋九哑”。

其实,耳聋的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哑巴的,但是由于听不到别人说话,渐渐地,也变得不会说话了。

作为一个很小的群体,聋哑人几乎处在我们社会的边缘位置。

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自己又不说话。

因此,即使是受了很大的罪,他们也保持沉默,不愿意向社会发出救援的信号。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1)

去年在台湾上映的电影《无声》,就是讲未成年聋哑人被性侵的事情。

令人震惊的是,《无声》的内容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这和韩国电影《熔炉》十分相似。

不过《无声》的视听呈现,显然还要比《熔炉》更加残酷。

一、无声之处的罪恶

《无声》的事件原型是2011年被曝光的“台南启聪学校集体性侵案”。

启聪学校是一所有多年办学历史的聋哑学校,师资力量强,还有政府资助,但是就是这么一所学校竟然被调查出128起性侵案件。

这么多的罪行之所以会被隐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声”。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2)

影片的标题很好地契合了影片的内容。“无声”不仅是个人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

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启聪学校的学生都是聋哑人,生理上的缺陷让他们无法发出声音,无论是正常交流还是遭受侵害,他们都处于“无声”的状态。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所有受到侵害的学生都是一群“失语者”。

影片一开始,男主角张诚转校去启聪学校,没想到在车站被一个老人偷走了钱包。

随后张诚和老人爆发了冲突,双双被警察带走。

就在这么一个简单的情节中,导演构筑了一个“听人”和“聋人”相对立的空间。

警察代表的是生理功能完整的“听人”,他们跟“聋人”张诚沟通起来很困难,也不理解聋人的世界,所以张诚面对警察的质疑根本无法辩解。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3)

这也为影片后面的情节做好了铺垫,为什么受到侵害的学生不愿意说出真相。

因为生理正常的“听人”们不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愿意去理解他们。

在姚贝贝第一次受到侵害后,她想让老师帮助她,但是老师却说“他们都是好孩子”、“他们只是在玩”。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4)

“听人”的缺位和敷衍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受害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变成了社会层面的“失语者”。

他们宁愿相信超现实的力量也不愿意相信老师,比如姚贝贝在被侵害之后会看到何仙姑的身影,因为她把所有美好的期望都寄托在了虚幻和神秘当中

正是因为作为老师、家长的“听人”们缺位,所以才让罪恶肆意滋生。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受到侵害后贝贝还是要回到学校里,为什么她宁愿忍受侵害都不愿跟同学决裂。

因为她知道在“听人”的世界中,她是不受欢迎的,是多余的存在,只有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有归属感。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5)

导演柯贞年没有用上帝视角去看待聋哑人这一群体,她始终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特别是在音效的设计上,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导演想要让观众融入到“聋人”的世界当中。

在菜市场,张诚的助听器被撞掉,影片瞬间就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其实这就是张诚的世界,一切都是安静的,没有声音的。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6)

只有当生理正常的“听人”们去包容去理解生理有障碍的“聋人”,愿意向影片当中的王大军老师那样将心比心地与他们交流,才能让他们也有发声的机会,罪恶也就不敢肆无忌惮地蔓延。

二、善恶的分明是相对模糊的

“善恶的边界是相对模糊的。”导演柯贞年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的确如此,在影片中,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界限并非是那么分明。

侵犯姚贝贝的罪魁祸首是学长小光。在张诚第一次发现贝贝被侵犯的时候,小光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在王大军老师询问他的时候,他只是毫不在乎地用手语说,只是在玩。

小光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形象宛若一个“恶童”,这种未成年人作恶的方式,给人一种深深的惊悚感。

但是直到退休的美术老师翁政军再次回到学校,嚣张跋扈的小光变得脆弱、敏感,甚至开始自残。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7)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小光也曾被翁老师侵犯过,从小学一直持续到中学。

正是因为长期遭到侵犯,小光的内心才会变得扭曲,在见到翁老师后他竟然不愤怒,甚至还有些高兴,这显然是一种“斯德哥尔摩效应”。

在与王大军的交流当中,他绝望地质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变态。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8)

一直要声称保护姚贝贝的张诚也是。

他大部分时候是处于一个正义的位置,但是在面对同学的威胁时,他还是选择了侵犯比他更弱小的同学,而且被他侵犯的同学在影片最后也成了加害者。

即使张诚侵犯别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姚贝贝,但是他还是成为了加害者。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9)

同样,校长也是这样。

她没有像翁老师那样去伤害学生,但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她也没有马上去解决,她首先想的是如何保全学校。

这种身份的叠加让人物更加复杂和立体,没有谁是绝对的善良,也没有谁是绝对的罪恶。

之所以会发生集体性侵这样恶劣的事件,绝对不是一个两个纯粹的坏人所能造成的。

我们必须要看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处于一个黑暗的环境时,有几个能完全保持自身的正义呢?

导演没有像传统的类型片那样采用正义和邪恶两个阵营来进行对抗,而是充分表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罪恶的背后

《无声》毫不吝惜笔墨去展现学校里发生的罪恶。

从影片最后呈现的视听效果来看,的确是达到了一种恐怖的程度,这种恐怖不仅是生理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

影片的色调总体上可以分为阴暗和明媚两种风格,但是罪恶却并不总是在阴暗的环境里发生。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10)

女主角姚贝贝第一次遭到侵犯时校车里阳光明媚,同学们脸上都带着笑容,但是罪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里。

这种光明与黑暗的强烈对比,让影片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原来,阳光之下,阴影更加深沉。

这是影片做得很好的地方。

但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方面,影片还有所不足。

《无声》选择了十分严肃的一个主题,选择了这样的主题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去深入剖析这一社会问题。

启聪学校发生这么多性侵案件,相关部门是否缺位,校长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校长所说的翁老师的后台到底是什么人,政府部门最终会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其中是否还有别的利益纠葛……

种种问题,导演都没有去深究或者说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触及到了一些,更多的是对性侵事件的展现。

在这方面,韩国电影《熔炉》显然做得更好,最终推动“熔炉法案”的诞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承担了社会责任。

而《无声》仅仅是揭开了罪恶的面纱,将其呈现出来。但这始终是表象,罪恶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结构化的问题,可惜影片并没有去深入剖析。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让影片的力度大打折扣。

在影片的结尾,曾经被侵害的学生又变成了加害者,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其他同学,而且依然是在阳光明媚的校车里。

一切又进入了一个循环,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改变。

遇到智障人士被虐待(为何他们还保持无声)(11)

导演应该知道要解决影片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拯救一个姚贝贝改变不了现状。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是《熔炉》中的一句台词,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只有社会对聋哑人更加重视、更加接纳、更加愿意维护他们利益的时候,问题才可能解决,但是这需要很多王大军很多张诚,去为之奋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