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的故事(疑窦丛生的雍正即位)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常常弄得血雨腥风、你死我活在皇位的诱惑下,什么仁义孝悌,什么手足之情,统统被置于脑后,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至高无上的皇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雍正登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雍正登基的故事(疑窦丛生的雍正即位)

雍正登基的故事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常常弄得血雨腥风、你死我活。在皇位的诱惑下,什么仁义孝悌,什么手足之情,统统被置于脑后,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至高无上的皇位。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在位61 年,共有35 个儿子,在谁继承他的帝位问题上,似乎难下决断。是病逝,还是谋杀?

康熙六十年(1722 年)十月,康熙不顾69 岁高龄,前往南苑狩猎。10多天后,他感到身体不舒服,就起驾回京,在他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养。

这一天是十一月初七日。初八日至十二日,康熙病情稳定。十三日,病情突然恶化。皇四子胤禛及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奉召入宫。十三日夜,康熙一命呜呼,当夜遗体运回乾清宫。

十四日大殓,二十日皇四子胤禛登基。雍正六年,湖南失意文人曾静曾投所谓的“逆书”,给雍正派了10 大罪状:即谋父、逐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谋父是居于首位的。雍正年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中,他的一段供词,也颇有意味,他说:“圣祖皇帝(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皇上(雍正)就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这实质上等

于是说:康熙是雍正毒死的。

这是一则影响甚广的传闻,虽然无甚凭证,但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

其一,康熙帝休憩于畅春园期间,病情并无反复,而十三日骤变,当日撒手归西。他的突然死亡不得不令人生疑。

其二,事发当日,有一位身临其境之人,是意大利人马国贤,他说:“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他的意思是,即使不是毒害,也必然是发生了非常的事故。

其三,负责皇帝安全警卫工作和执掌卫戍兵权的是隆科多,而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当日只有他能接近皇上。

其四,深得皇上宠爱的皇十四子胤禛守边四年,不日即将返京,雍正不得不断然下手。

因此许多人的推测是;十一月十三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情况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毙命。

当然,也有人认为康熙年老体弱,久病缠身,加上感冒引起其他并发症,因而导致死亡。康熙身边戒备森严,所谓投毒致死,实则经不住推敲。

十四子胤禵,在继承康熙帝业的人选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十四子胤禵。胤禵是深得康熙赏识的。康熙五十七年,他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各路大兵,征伐新疆策妄阿拉布坦和西藏的策零敦多卜。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职位,因为这关系着清朝的半壁江山。

不唯如此,更重要的是胤禵是代父亲征,曾在太和殿行授大将军印的仪式。康熙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使群臣心悦诚服,也为了让胤禵多些军事指挥经验,多些戎马生活的磨炼。

康熙曾亲口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其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

可见,十四子胤禵实则是皇太子的理想人选。

是即位,还是篡位

既然,立皇十四子胤禵,既有康熙赏识,又是众望所归,那么,皇四子胤禛的突然即位,就出乎意料之外了。

有人说,遗诏原文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十四子胤禛在康熙末年叫胤祯)。”而隆科多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改为“于四”将“胤祯”改为“胤禛”,因而遗诏宣出来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了,使雍正得了天下。

也有人说,雍正初年,雍正寻找借口杀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是因为隆、年二人是雍正篡位的主要同谋,雍正是杀人灭口。

当然也有人认为,雍正即位是合法的,是理所当然的,理由如下:

(一)据《清世宗实录》载,遗诏于十一月十六日宣布。那天宣读的只是满文本,用满语宣读,在满文中,不可能出现“十”字和“于”字、“祯”字与“禛”字近似。因此,所谓篡改遗诏,纯属无稽之谈。

(二)立太子本已是闹得满城风雨,康熙年事已高,如真有意让十四子胤禵即位,应让他建功即回,又何必让他长期滞边,达四年之久,至死未归

呢?

(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之日,召集允祉、隆科多于榻前,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四)胤禛的活动,也证明他正受着康熙的信任。十一月初九日,康熙命胤禛斋戒,代皇帝行南郊大祀。十三日,康熙将胤禛召至寝宫,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这一天,胤禛三次至康熙前问安。在斋戒期间,胤禛屡次被召,非同寻常。

(五)朝鲜《李朝实录》载,康熙病剧,解其头项挂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这充分表明了康熙传位胤禛的意图了。

由此可见,雍正合法即位,本来就是康熙的用意。但这些论点多取材于正统史料。俗话说:“历史总是胜利者写的。”当雍正以胜利者姿态登上宝座之后,我们就难保正史清白了。

史学界还流行两种说法。

其一,康熙本来准备在十四子胤禵和四子胤禛中选一人继位,但一时无法确定。在康熙十三日病情急转直下时,他自知时光无多,仓促之间,必得选其一,他选中了四子胤禛。

其二,康熙本欲招十四子胤禵回京,不料病发突然,直到十三日无可挽回。康熙深知国不可一日无君,十四子由西宁赶回,最快得20 多天。而这20 多天,很可能酿成兄弟残杀、争夺皇位的惨剧。康熙绝不愿意让皇子互相残杀局面产生。

再则,四子胤禛一向为人忠厚,远避权力之争,也深得康熙喜爱,于是,康熙也只好顺水推舟,就汤下面了。

孰是孰非?300 多年过去了,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谜。

历史是一面镜子,时刻给我们启示和借鉴,每天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辛勤立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