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1)

蓝鲸校园安全小课堂

开课啦!

家有上学娃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还有校园安全

恨不得给孩子们

套上“金钟罩” 穿上“铁布衫”

学校里

上下学路上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我们如何“打怪升级”

高高兴兴上学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这些事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知道

交通安全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2)

一定要做

走人行道,靠右行

过马路走斑马线

乘校车,系安全带

一定不做

不闯红灯

不翻越隔离栏

不在马路上、车辆周围玩耍

不坐三轮车、农用车等

无客运资质的车辆

不顺搭陌生人的车辆

未满12周岁

不骑自行车上马路

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车

行走或骑车时

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不在机动车道骑车

反校园暴力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3)

遇到校园暴力时

我们最错误的做法

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校园暴力当中

没有小事

遭遇校园暴力怎么办?

1、保持镇定。

2、求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关注心理健康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4)

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应对

他们生活阅历较浅

抗挫折能力较低

容易产生

焦虑情绪和心理行为问题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

1.说出来。

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鼓励孩子说出来。通过诉说会使身心得到放松,能有效减轻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也许孩子愿意跟同学聊,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但家长必须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2.哭出来。

如果孩子想哭,不要压抑,鼓励哭出来。哭泣同样会使身心得到放松,流泪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情绪压抑过度,最终会给身心带来危害。

3.倾听。

倾听是最好的帮助,倾听是人世间最难得的关怀。所以一定要多听少说,不去评价的孩子或亲历者的感受和想法,而是要更多地表示理解和关心。

4.拥抱。

一个拥抱的力量大于千言万语的力量。人类对于身体接触的反应不仅深刻,而且强烈。拥抱可以让孩子或亲历者瞬间感受到被人真正关心,体验到最真实的安全感。

5.表达爱。

少讲道理,多说爱你。尽量不要跟孩子讲太多道理,更多的是守在TA的身边,陪伴。

6.如果情绪过度反应,及时找专业人士帮助!

校园自我防护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5)

上下楼梯、通行楼道

要靠右慢行、不推挤

在食堂、礼堂等人多场所

讲究秩序,避免踩踏

远离教室的门、窗等缝隙

会“咬人”很危险

不要带危险物品到校园

拒玩仿真刀枪等危险玩具

不做、模仿危险动作

不要将身体探出窗外或护栏外

更不能爬到高处玩耍

切勿用湿手,湿布

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最重要的

有任何问题及时通知老师

远离毒品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6)

随着时代及互联网的发展

新型毒品种类增多

伪装性亦越来越强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

新型毒品的迷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

生活中可能与毒品擦肩的场景

你都遇到过吗?

01

KTV、娱乐场所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7)

在这些场所经常会出现“神仙水”“蓝精灵”“可乐”“咔哇潮饮”“大麻饼干”“彩虹烟”“嗨气球”等毒品,有些甚至会掺杂在酒水饮料中,要学会辨识,对于陌生人赠送、开过口或包装稀奇的饮料应拒绝。

02

吃货出没时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8)

饼干、巧克力、跳跳糖、果冻、麻辣烫、“奶茶”、蘑菇等零食成为毒品新的伪装形式。不法分子常常利用此类零食包装诱导青少年进行尝试。

03

盲目追星现场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9)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会时刻被他人关注与效仿,然而有的明星却沾染毒品、毒驾伤人,作为粉丝的青少年因心理发育不成熟,有可能会盲目效仿。追星固然可行,但一定要注意擦亮眼睛。

04

生病吃药时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10)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有很多常用药物是具有依赖性的,如镇静催眠药、止痛药、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有些感冒、止咳药中也有成瘾成分,滥用也属违禁。

05

网吧冲浪时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11)

这类场所可能成为吸毒者聚会的场所,他们一边悄悄吸食毒品一边打游戏,不知情的青少年去这样的网吧上网,无疑是羊入虎口。另外,因网络环境复杂,直播带货、吸毒示范、线上交易也值得警惕。

06

生日派对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12)

据报道生日派对中也曾出现过聚众吸毒,有的“寿星”用毒品,如“小树枝”“电子烟”等,招待不知情的客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们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他们的圈套。

民警提醒

青少年吸毒法律给与的惩罚是: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拘留结束恢复自由身但是再次因为吸毒被抓捕的将会从重处理,有可能还面临着强戒。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的家长都关心但不一定知道的事)(13)

德州公安融媒体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