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皇帝个人简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溥仪是历史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三岁登基五岁退位,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命运是非常曲折的,却也是幸运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溥仪的一声吧。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王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被称为:清废帝或宣统。

溥仪皇帝个人简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1)

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当时只有三岁,却已经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大权掌握在其父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内有袁世凯逼宫,外有孙中山领导的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率所部进行逼宫,要求清统治者退位,并提出与清皇室签订《优待条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由张謇皮草,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 以下是溥仪退位诏书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 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清宣统政纪》记载其主要内容是:(摘自百度百科)
  • 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清宣统政纪》记载其主要内容是:

甲、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设在太和殿的隆裕太后灵堂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者如左: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biàn)俸饷,仍旧支放。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以上条件,列为公文,由两方代表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

  •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可能没有发现,在退位诏书里,把溥仪退位称为辞位,不知道这又象征着什么。
  • 虽然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权,按照优待条例规定,溥仪还是居住在紫禁城的,在这里,他依然使用着自己的年号宣统来计年,领着民国政府每年400万银元的“工资”(根据溥仪著《我的前半生》中描述,每年的400万银元都不能足额领取),喝着每天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的新鲜水,吃着御膳房几百个厨子做出来的满汉全席,出行也是前呼后拥,前有侍卫开路,后有太监随行,一副盛世皇帝的生活。

溥仪皇帝个人简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2)

  • 同样是皇帝,与康熙皇帝相比,康熙平三番,三征准格尔,收复台湾。溥仪剪了辫子,安了电话,穿上西装,遣散了宫里的太监。
  • 与道光皇帝相比,溥仪似乎略胜一筹,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香港割让给了英国。宣统三年政权和平过渡,中国虽然战乱不断,但还是领土还在中国人手里。
  • 作为紫禁城里的皇上,溥仪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是很丰富的:

一:陈宝琛,进士出身。

二:袁励准,进士出身。

三:陆润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后参加实业兴国的行动。

四: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戴着“帝师”头衔的外国人,苏格兰人庄士敦,一心一意效忠溥仪,用写作赚来的稿费收入在英国爱丁堡买一个小岛,插上象征清朝的龙旗,穿着清朝的官服宴请宾客。

  • 笔者认为,虽然溥仪户口本上是小学文凭,但是他的真实水平保守估计也是大学本科吧。
  • 1922年,溥仪大婚,民国派大量护卫全程服务,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送上贺礼。
  • 在深宫长大的溥仪,内心是极度渴望自由的,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很高,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很空虚的,他渴望出国留学,见识英文老师庄士敦嘴里的那个文明社会,但是遭到旧势力的抵制,反而从小就被清朝的遗老遗少灌输着“恢复大清王朝”“复辟”等思想。
  • 1917年6月,辫帅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率领5000辫子军借“调停”的名义,于6月14日进入北京,急电各地遗老遗少,“共商复辟大业”。通电全国悬挂龙旗。此举遭到全国抵制,十二天后,复辟失败。
  •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溥仪19岁,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用武力把贿选的民国伪总统赶下台,并派军队包围紫禁城,取消一切优待条件,并签署“修正优待条例”,把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监护离开,住进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
  • 《修正优待条例》内容:

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二、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自由选择住居。

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 虽然离开了紫禁城,但在不少人眼里,溥仪还是那个“万人在上”的皇帝,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给他请安,此时的溥仪,满脑子只有一件事:恢复祖宗基业。
  • 次面,溥仪移居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并与张作霖等军阀来往频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清早已灭亡,但张作霖等人见到溥仪仍然会跪地磕头,称呼溥仪为皇上。

溥仪皇帝个人简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3)

“伪满洲国”执政

  • 1931年,在土肥原贤二的密谋策划下,溥仪潜逃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正式沦为日本人的傀儡。
  • 1945年8月19日,溥仪企图坐飞机前往日本,途中被苏联红军俘虏,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 1950年8月初溥仪等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 1959年12月4日获特赦,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 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溥仪皇帝个人简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4)

  • 1964年4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溥仪著作《我的前半生》。
  • 1967年10月17日因肾癌在北京去世,享年61岁,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