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

每一年都是县武装部的罗维发参谋来厂里给我们训练,时间是一个月。早上是跑早操、列队练习,晚饭后就背上枪练习打靶。那时候的枪是:五四步枪、半自动、全自动。在罗参谋一声令下:“卧姿装子弹!”我们一队持枪民兵马上爬到地上,把枪架好,然后练习瞄准器、准星、靶心三点成一线,屏住呼吸,右手食指先半拉动搬机,再使劲拉到底,子弹就打出去了,然后听前方报靶员说中靶情况和环数。每年训练结束时,就进行实弹射击考核了,我的成绩是三发都打中靶,环数达到了优秀!

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1)

我们还练习扔手榴弹,我们在石窝儿山上用石头垒起了一个掩体,前面有几个男民兵扔了,这下王连长叫我了,王连长教我把手榴弹的导火索小圆圈,套在了右手小指头上并且捏紧了,其他几个手指头抓住手榴弹,把手举高使劲往前方扔出去,只见手榴弹在前方的山坡上爆炸了,投弹成功!我是第一个扔手榴弹的女民兵,我是非常勇敢的。民兵训练一直到1978年结束。

1979年,“越战”开始了,厂里民兵连按照部署,成立了“民兵连第二梯队”,名单上有我,我们那时候做好随时上前线的准备。

1976年元月六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李主任在大会上宣布:接上级指示,厂里不开追悼会,不搞纪念活动。我们车间的洪时明师兄带领我们到巨龙街上,买了黑色的棉布,在缝纫铺做成了袖套,车间每个人都佩戴,以表示哀悼。

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2)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全厂职工都戴了黑纱,胸前别了白纸花,我们女同志还把白花戴在了头上。厂里设了灵堂,里面有毛主席的像、挽联、青松和柏树枝上挂满了白花。横幅上书:伟大领袖毛主席永垂不朽!我们民兵24小时轮流在灵堂里面持枪站岗,每次两小时。我和钳工童明宪第一次站岗时,是白天,第二次站岗是凌晨两点,感觉有些害怕,王连长安慰我们说:不要怕,我们男民兵就在外面巡逻。

县上开追悼会,我们是县级单位,要全体人民都去冕宁参加。我们仿照江青的花圈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上面有金黄后玉米、文官果花、向日葵,等等。我们全部身着蓝色劳动布工作服,左手臂戴黑纱、胸前戴白纸花,整齐列队,扛着花圈,步行到了“金洞子”,才拦了一辆货车,站在车上到了县城的灯光球场,把花圈放在一排花圈里面,我们厂的花圈是全县最漂亮的。农机厂的阵势、排场够大的,难怪厂里黄惟公师兄说:我们巨‬龙‬‬农机厂就好比是北京‬的“首钢”,在那时我们农机人是够风光的。

我们以前看电影要去巨龙街上、响石大队、东河公社、石龙公社、高枧大队、旁边的八一生产队、冕宁、泸沽、甚至西昌。

1976年‬,厂‬里‬有了‬第一个辆‬汽车‬“山‬城”牌‬,尹‬生强开‬;1978年‬又‬有‬两个辆‬汽车“都江牌‬”,罗‬启‬林‬和‬邵‬定‬元‬开‬。三‬辆‬都是‬农用‬货‬车‬。1978年‬越剧《红楼梦》重新‬放‬映‬后,厂里的货车拉我们去西昌观看,车箱的中间系了一根粗麻绳,方便人们站稳当,汽车行驶中,随着公路的弯曲,我们就在车上东倒西歪,转一个弯就是一片呼喊声,一路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地。

1977年厂里有了电影放映机,派了冉懋瑶师姐去县上电影放映队学习了回来,我们就在厂里看电影了。最热闹的一次就是放映《刘三姐》,领导们怕人多厂里容纳不下,就在厂大门外面的山地放映。果然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来了,自行车、鸡公车、架架车摆满了那里,银幕的正面、反面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拥挤得水泄不通。电影放映完了,等那些看电影的人都走了,回到厂里关上大门,把银幕、放映机摆好又重新放了一遍,让大家过足了瘾。那时候人们看电影的热情是难以言表的。

还有一次放映电影《创业》,电影是歌颂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在厂里放映完一遍后,李主任就宣布再放一遍,要大家继续看,不准离开。

放映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时,就把达吉的原型人物任启芬请来观看,她是我们厂电焊工曾百根的妻子,在巨龙粮站工作,厂里专门为她们一家人安放了板凳。

厂里年轻人多,每当看完一部电影,就要议论纷纷一段时间,看了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后,大家议论了好久好久。

不知怎么回事,自从厂里有了放映机,看电影和打牙祭就经常重叠在同一天,那一天,全体人民都处在高度的兴奋之中;那一天,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天!

厂里老三界的知识青年多,而且有好多是学校的高材生。厂里经常办“版报”,版报上面是文采飞扬,有好多好文展示,各种题材都有。还有迷语,迷面是:水落石出,打一字。迷底是:泵。当时我们厂正在生产水泵。另外一个迷面:集体、个人。打一工序。迷底是:公、私,“攻丝”。

那些年,经常闹地震,厂里就决定搭建地震棚,全体人民都参加,几天后就搭建完成了。地震棚从中间隔开,分男、女两部分,晚上大家都住在棚里,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为了躲地震,我们还到旁边的巨龙采购站住过。

农机厂距离冕宁县城和泸沽都是30里路,我们周末休息回家,有时候没有车就走路,我从泸沽返厂、从厂回冕宁都走过路。

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3)

厂里设有医务室,医生是吴锡雄,后来又调来一个年轻人余新光。那时候我们是公费医疗,在医务室看病不花钱。如果要去距离一公里远的巨龙区医院看病,只需要在厂办公室拿一张“记账单”就可以了。我们厂的年轻人最爱在区医院找医生开“山楂丸”,酸酸甜甜地非常好吃;还爱开“谷氨酸”来当“味精”吃,有一次,一位男青年开了一药袋(小纸口袋)谷氨酸,拿到药后问:咋个吃法?只听得药房的护士回答:一碗面条两片。

1978年,要在距离厂区旁边50米的地方修建生活区。

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4)

厂里派了十名同志组成了砍伐队,去冕宁县里庄区麦地沟公社软心沟砍伐木料,人员有: 王仕烈、罗启林、吴锡雄、黄光跃、刘光炯、李永华师傅、赵支槐师傅、谢成奎(煮饭)、杨辉龙、周炜。他们在那里每天去伐木,要爬到接近山顶的地方才有合格的木料,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在山上伐木时,还有两位同志遇到了危险:杨辉龙同志不小心斧头掉下来砍在了脚后跟处,吴医生马上给他包扎了伤口;王仕烈同志拉木料下山时,不料绳子断了,他被摔在了两米多高的“藿麻”丛里,吴锡雄跑过去把他拉出来时,他浑身上下都长满了“疙瘩”(荨麻疹),真是痒痛难捱,吴医生给他上了一些药后,他没有休息马上又去拉木料了。他们一直砍伐了近两月的时间。

新会农机厂(遥梦农机厂5)(5)

他们完成任务回厂时,农机局王道继局长、厂领导巫克明主任,组织人员在农机厂大门口热烈欢迎他们,厂里广播高声呼喊着:热烈欢迎砍伐队的同志们光荣完成任务,凯旋归来!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有一些女同志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水,在厂里篮球场边上,让他们洗涤近两个月的风尘,他们一个个都是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疲惫不堪,是该好好地洗一洗、歇一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