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相见笑中带泪(往事随风访书旧事)

作者 |啸天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2000年我住在近郊的桥靠村,周围有几家很大的废品收购站。我常常骑车子去那里淘书。一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的年画,一轴轴地从高高的废纸山上刨出来,品相全新,夹在自行车的后衣架上驮回家。挑书的行情是1.5元一斤。淘的书现在仅凭记忆,大概有中华书局的《古诗源》、《说文解字》什么的。偶尔还会有线装书,比如四册的线装本《绥远通志稿》,第一册全是图,朱笔精绘,木刻本。因为不全,无法断代。这书后来归了王树田。十几年前我淘书是骑车子。一般绕着市区的几家旧书集散地,都要转到。西郊的光明路桥头,是“黑乌鸡”的地盘。黑乌鸡惯常戴着一卷纱巾,在桥头的一个小板凳上端坐,等候着收破烂的来给伊送书。现在想来,这乌鸡仿佛还有点儿半老徐娘的姿色,只是脸盘黑些,因此得“黑”字吧!伊坐在桥头,几个废弃的堆满了旧书的台球案子下,正如一只织着细密蛛网,盘踞中心的黑蜘蛛。“黑乌鸡”卖书却并不很黑,通常都很廉价,除了几种她了解可以奇货可居的东西,比如,老连环画、线装书、民国本……但是即便是这几种,其实价也未必很高,一册民国影印的殿版二十四史,也不过区区十元钱罢了。我在这里收获最多的就是老版苏联小说了,大概有几十本,至今犹存。后来,这“黑乌鸡”突然消失了,据说是回乡去了。从此,桥头变得干净清爽,露出石板的桥面来。台球案子不见了,书不见了,黑乌鸡也不见了……

故人相见笑中带泪(往事随风访书旧事)(1)

“潭海书店”是在二中南巷后面的一家小书店,专卖旧书。书都很好。我原不知有这家书店。是在中蒙医院当药剂师的一位朋友好心地打电话告诉,才获知的。去了后大喜,有不少可供挑选的好书。老板也是位中年女性,很热情,每次我买书,都要攀谈几句。我从那家店里买了大批五十年代古典文学方面的好书,比如几种“文学讨论集”,《黄河变迁史》、《订伪类编》等等。还有七十年代影印线装的曹寅《楝亭集》,花了四十元。还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选集”,五十年代平明初版,一共四大盒子,共花了五十元。由于常常光顾,我和店主较为惯熟,也因此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某次和王树田一块去,我站在架前看一本书,临了出店的时候,店主要送给我,我哪好意思?急忙往出走,王树田站在店门口笑着叫我:“等等,人家要送你书呢……”最后,店主还是把那本书放到我自行车的车筐里。

故人相见笑中带泪(往事随风访书旧事)(2)

后来,“潭海书店”也消失了,据说,也是为了“回乡”。前不久,逛完邮局,又折到一条巷子之隔的潭海书店旧址,却只换成了一家小型牙科诊所。旁边还有一家擦皮鞋的店面。十年前这家擦鞋店就在了,至今犹存。从店面干净整洁的外貌看起来,生意必定不错。据一个书贩子的二大头所说,这店里擦鞋的是一个风姿绰约的丰满女性,每次把客人的脚抱着放在超短裙包着的大腿上,细密地用鹿皮布擦拭,这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了!潭海书店没有像如今南京的书商一样,想到用“作读书状的美女”的来吸引客户眼球,当然它早已落伍了,如何挤身在这个“波涛汹涌”、“凶神恶煞”的“肉”的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