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

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1)

【注释】

①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

,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③但使:只要。

④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

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⑤胡马:胡人(古时指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马,此处借指数军。

⑥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⑦不教:不叫,不让。

⑧度:越过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2)

【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3)

【作品简介】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

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诗人今昔对比地说,

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

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万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

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4)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

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

,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

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

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

,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

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

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

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

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

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

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

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5)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

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

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

、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

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

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

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附赛大家集字帖:

唐诗宋词必背500首朗诵(每天一首唐诗宋词)(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