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最经典语录(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

《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可以总结为5个字,真透彻!

这是早知鸟第28篇原创文章

过完西历新年,马上就要迎来中国的农历新年了,春节后2020年就真正成“进行时”了。

没有侥幸的念想,不得不感叹时光如梭,转眼即逝。

今天闲来无事在头条上又刷到了《天道》片段,这部被国人誉为高分冷门的电视剧我每年都会看,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希望在这部剧中“悟”出那么点新的认知,让自己在这个社会活得更通透一些。

天道丁元英最经典语录(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1)

有人说,尽管电视剧桥段不变,但每次看都有不同感受和领悟,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变了。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很多信息,外界变化的环境也无时不刻在影响你的认知。

过去的我是“旧我”,今天的我是“新我”,两个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当然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今天来说说我对《天道》这部剧的全新认知。

不熟悉《天道》的朋友,可能以为这只不过是一部单纯的电视剧。其实不然,电视剧只是它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表达作者思想的一种载体。

《天道》的作者是一个非常低调而神秘的作家豆豆创作的,这部作品的纸质书叫《遥远的救世主》。

跟其它艺术作品不同,这个故事不是随意捏造的,它是主人公的原型讲给作者听的,另一种说法是作者与主人公共同的经历。

所以我们看到的《天道》实际上是主人公原型的认知传授

一个人最快成功的方式是什么?就是跟在一个已经成功的人身边,由那个人手把手教授他,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我们喜欢看《天道》的原因,但是丁元英只是把自己的成功秘诀露个冰山一角而已。

到底能不能领域到真谛,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

一、微观下的传统文化

《天道》这部剧表面上看是一部商战片,实际上它的核心都是围绕“文化属性”在说事。

按照观众对丁元英的理解,他就是一个鄙视传统文化的人。我们在剧中看到他不止一次地抨击传统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养儿防老”,丁元英嗤之以鼻。

他说养儿防老的观念让人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原因是人们把生养孩子当成一种保障措施,是带有功利性的。

这么说可能有些朋友不是很舒服,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养儿防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在以前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闹饥荒是常有的事,今天吃饱饭不意味着明天就有饭吃。

所以生养孩子对老祖宗不仅仅意味着敷衍后代,也是一种有效的保障机制。

并不是说老祖宗不能养自己,而是出于多重保障的大局观。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保障机制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我们的长辈甚至我们自己都有这种观念,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但丁元英毕竟有一颗透视社会,推本溯源的“天眼”,一眼看出其中的弊端。

丁元英的母亲,包括他的原生家庭都是被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他母亲认为养儿不为防老那还有什么用?

天道丁元英最经典语录(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2)

所以丁元英想要给父亲拔管子被母亲认为是大逆不道,不孝之子!

然而丁元英只是不希望成为植物人的父亲继续被病痛折磨罢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所谓的孝顺需要建立在父亲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上,那我宁愿背负不孝的骂名。”

这层意思显然丁元英的母亲没有理解到。

后面在家里,丁元英用自己“超前”的认知表明立场,也被母亲看作是不孝,气得“怎么自己就生了个不孝子”。

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丁元英要表达的意思。

“养儿防老”的观念等于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希望儿女为自己的后半生负责。这也就形成了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受委屈,子女不孝。

子女背负着“道德包裹”,每天总想着尽孝报恩。

两者是哺乳与反哺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在丁元英看来就成了弱势文化。

二、遥远的救世主

我们再来看看丁元英本人,他从前在德国留学还定居过一段时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刚好就站在传统文化的对立面。

还是拿生养孩子来举例,西方家庭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他们不要求子女为自己养老,反而担心教不好子女。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独立分开的关系。即我为我自己负责,你为你自己负责,有血缘关系但却是独立的两个个体。

丁元英把客观规律视为自己的信仰,没有所谓的救世主,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这跟西方文化相符,也是他认可的价值观。

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就像蝴蝶煽动了翅膀,不断地影响所处其中的人,开花结果,根深蒂固。

我不想说哪种文化好不好,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价值,文化也如此。

丁元英一直主张“自救”,只相信客观规律,不相信所谓的青天大老爷、救世主思维。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他所称的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是晦涩难懂的,属于武侠小说里的秘笈,只有少数人掌握;弱势文化因为易懂易学成了潮流,但也提前焊死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看丁元英的人脉、资源、财富、精神、认知都处于社会的上层空间,他是世俗眼中的成功人物,这和他信仰的强势文化有关系吗?绝对有。

《天道》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就有一种想告诉你又怕你理解错他意思的复杂情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看完《天道》还是一头雾水。

我们回过头再看看现实,为什么中国的婆媳矛盾、家庭矛盾一直存在,而且一直被激化?

而同是东方却奉行西方文化的日本却几乎没有婆媳矛盾的发生?

三、愿你成为自助者

丁元英等于给国人开了一扇窗,但是5000年沉淀下来的传统观念岂是轻易就能扭转的?

如果《天道》带给观众最有价值的启迪,我认为可以提炼成5个字——自助者天助

什么叫自助者天助?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一定要靠自己

天道丁元英最经典语录(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3)

自助=靠自己

天助=运气

运气即天助,但先决条件一定是靠自己。

当我们的观念变成自助者天助,犹如擦掉了玻璃上的雾气,一切都恍然大悟。

我们没有了救世主思维,没有弱者思维,想爬出井沿要靠自己,想发家致富要靠自己,一切的改变都要靠自己。

当一个人没有了依靠,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也就强化了他的“内观思维”。

即你是一切的主宰。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经典的儿歌歌词:“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对呀!我们自己已经具备了资源,为何还要把希望寄托给别人?

在经典港剧《大时代》中,丁蟹就是一个典型的弱势文化者,直到成为4个孩子父亲的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好兄弟方进新身上,把儿时一同玩耍的经历当成要挟的资本。

只要方进新稍有不满,他就撒泼耍横,瞬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

我们再看看现实中,看看自己周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一个家庭里面,父母认为子女没有尽到义务,委屈!

弟弟认为哥哥没有长兄风范,不帮自己,委屈!

婆婆认为儿媳嫁过来就是自家人,帮娘家就是胳膊往外拐,委屈!

中国家庭的矛盾其实都可以用丁元英的的文化属性来解释,老一辈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种原本是老祖宗敷衍后代的保障机制已经偏离了轨道。

有了这种观念,一个家族的每个人都背上了使命包袱,即成为家族其它成员的寄托,也把自己寄托于其它家庭成员。

当其中的一方没有达到对方的期望值或者行为有所偏差,就被扣上了不忠不仁不孝不义的骂名,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

个人要想掌握强势文化,先让自己成为自助者

中国父母的下半生是为子女而活的,中国父母的口头禅就是“我都是为了孩子”,然而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天道丁元英最经典语录(天道丁元英推崇的强势文化)(4)

中国的父母不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把能给予的都给了孩子,生怕他吃不饱穿不暖,被别人看不起,然而却唯独没有给他独立成长的养分。

在很多父母眼里,他们觉得只好照顾好孩子就行,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你年轻的时候确实能照顾好孩子,但是你能一直照顾他到老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从小培养他独立的能力?

等到孩子长大后,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反哺自己,但现实是他自己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父母还一直哺乳他,把很多本该有作为的人都养成了巨婴。

即使到这一步,很多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用同样的方式教育第三代,不让他吃苦,不给他独立成长的养分,没有成为“自助者”,却变成了“受助者”,一代代恶性循环,这就是贫穷的根本。

如果你想活得更轻松一些,请让自己成为自助者,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负责。

如果你是为人父母,请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为孩子而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只为自己负责才是为后代好。

因为你即让孩子独立,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此每一代都有能力,这层关系梳理通了,世间就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总结:

本文是我接触《天道》的第三年,看了不下20遍写下来的全新认知,我所领悟到的可以总结为三点:

1.强势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靠自己”,弱势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把希望寄托给别人”。

2.认清事实,没有救世主,只有客观规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改变观念,从“受助者”变为“自助者”,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

话说回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不是那么轻易的,但愿我们在做事之前,多想想这5个字“自助者天助”,一切都会恍然大悟,内心也会多了一丝从容和安定。


我是@职场早知鸟 公司高管 资深文案 喜欢研究人性和客观规律,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