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故事(中篇流浪者1一个乡间汉子为何沦为流浪汉)

我早就想写这个故事了,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是茶城大娄山脉一带出了名的傻子,最游手好闲的人自我们记事以来,他便是这样,后来我们极少在家,有关他的消息自然少了,加以乡亲们早已习惯没有他的日子,便再难提及他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流浪汉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流浪汉故事(中篇流浪者1一个乡间汉子为何沦为流浪汉)

流浪汉故事

我早就想写这个故事了,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是茶城大娄山脉一带出了名的傻子,最游手好闲的人。自我们记事以来,他便是这样,后来我们极少在家,有关他的消息自然少了,加以乡亲们早已习惯没有他的日子,便再难提及他了。

有一年回家过春节,邻居阿姨在我家拉家常。我无意谈起傻子以前的一件滑稽事,阿姨说傻子于两年前的大年夜,在另一个村的垭口死俅了。他的死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得很悲壮。

我惊愕之余,也许他的结局早该这样了:早一天死去,也少受些罪。可我想不出他究竟为何至于被打,还悲壮地死去了。

印象中,尽管他可恨可憎,但还不至于可恨可憎到这种地步。记得我们十来岁时,如果同学间拌嘴或争吵,谁要是说对方“你是秋儿!你就是秋儿!”这已经不亚于问候对方的家人了。假如老师一道题讲了几遍仍有同学难以理解或议论纷纷时,开玩笑说“你们就跟秋儿差不多”——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人们慎用这话,除非同学们到了要用武力解决的地步,老师恨铁不成钢时警示性的玩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二十一年前的暮春过世时,他照常跑到我家,见他快爬上坡坎,几个邻居担心他捣乱或伤害小孩,便操起棍棒在进院的路旁赶他。他见人多就向田间地里躲,后来趁人们不留意时溜进了我家院里。

人们知道,附近几个村子不管谁家丧事,他都准会去的。

坦白讲,当时我最直观的感受:他还是来了——终于没能躲过这一劫!虽然我多次在街上或别人家见过他,但在我家看到他时,不免有些五味杂陈。我想他是个恶人,他竟然还活着,为什么他还没死呢?他一再保证说不会捣乱,但我还是担心他万一捣乱怎么办,需要把他赶出去吗?他是否会感到孤独,他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无数疑问在我十岁的脑海中涌动。

他独自坐在院里的一根木柴上,吃了一大碗饭菜,喝了一大碗酒。那时农村过酒,乡亲们需要帮主人家干各种杂活,比如砍柴,挑水,杀猪,去各家讨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把谷子扛到附近人家用打米机磨成大米等。有人开玩笑,秋儿,你吃了饭,得帮主人干活呀!于是,有的人主张让他帮着砍柴,有的人主张让他帮着挑水,最后决定让他帮着扛谷子到一公里左右的人家打米。他见推不掉,扛起一袋谷子跟在人们后面走,刚到对面的公路上,借故撒尿放下谷子就跑了。他此后几天没有再来,甚至出殡那天也没有……

我们继续拉家常,我在心里回想着,以前所见所闻的他的半生事迹,至此在我的脑海连成一片了。

王秋儿家住沿村王家沟。据说有一年他生了一场病,家人为他四处求医还是无济于事。一次放牛,他将牛拴在树上便偷偷走了。有人说他发高烧坏了脑子,但他还知道把牛拴好再走,可见他的意识还是清晰的。但人们不再关心他。

他过着居无定所、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

他总是斜眼看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若论蛮力与斗殴,三两个大人也奈何不了他。但他不会轻易动手,闹脾气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极度饥饿的时候,他会在心里估量,遇到老人小孩便抢,遇到壮汉或人多便哀求;二是人们故意不给他饭吃和酒喝,或是有人跟他抢着拿招魂幡。

有一次赶场,下午三四点的街道已经没有多少行人,有的摊主正收拾东西准备散了。王秋儿跟往常一样在街上闲逛。一天没吃东西了,得想办法找点东西填肚子。

他对这条街太熟悉了,边走边暗忖着:沿村这条街是附近两三个村庄的要地,每逢赶场天总是人山人海的。一公里左右的独街,除了猪市、牛市在北面背街外,街两侧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地摊,卖肉的挨着卖布料的,卖鞋袜的挨着卖米粉的,卖农作物的挨着卖花圈执事的,卖磁带唱片的挨着五金配件的等等,让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变得愈加窄了。要说热闹,要数中午十二点至两点钟这段时间。若此时有车辆经过,从下场口到上场口非得个把钟头不可,只是乡亲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烟火气。哪里的声音好听?要数上、下场口小学和中学孩子的朗朗读书声;哪里的声音最响?要数中街何家的茶馆,喝酒、划拳和谈天阔地的吆喝声;哪里的香味最浓?要数赶场天下场口王幺爷的爆米花。他无数次在人们散去之后,捡撒落地上的爆米花充饥。

忽然,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位老大娘背着两三岁的孙子。孩子头戴绒帽,拿着两个泡粑吃得津津有味。他足足跟了百来米,在路面稍宽而人稀少的地方,终于决定采取行动。他本想摘掉孩子的帽子抢泡粑,不料,有根细绳绕过小孩的下巴将帽子紧紧地绑在一起。孩子哇地哭了。他见势不妙,立刻放弃摘帽子,抢下小孩手里的食物,边跑边往嘴里塞。

听见哭声,老大娘扭转头一看是王秋儿,知道发生了什么,大骂:“狗日的,秋儿!咳,你不得好死——”人们七手八脚地解开背带放下孩子,查看是否受伤。

“咳,秋儿,你在做什么?太不像话了!”有人大声斥责。

“秋儿,你个挨千刀的!”有人骂道。

“秋儿,你个狗日的,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有人顺手操起甘蔗,扁担和棍棒朝他追去。

两个泡粑早已下了肚,王秋儿用双手护住脑袋拼命逃。他的身子闪了一下,好像背上挨了一棍,一块砖头正中他的臀部,一阵火辣辣的疼痛。但他顾不上这些了,揉了几下继续跑。众人把他追出去两三百米远,见他跑远也作罢了。

人们纷纷议论,秋儿可恨可恶,胆子越来越大了!

有一年的旧历年关将近,山川和田野被白雪包裹得像一个只露出可爱脸蛋的小孩。在胜利村一家参加丧礼时,二愣子李老五给蹲在院里旮旯处的王秋儿送饭时,故意在饭菜里加了许多辣椒、花椒和残汤剩菜,还有他的两把鼻涕,要求王秋儿五分钟吃完,否则当众从他胯下爬过去。王秋儿太饿了,任李老五怎样挑衅都没有说话,嬉笑着接过李老五的碗筷,大口吃了起来,但吃几口感觉有点不对劲。他说:“太辣了,能不能让我喝碗酒,没有酒喝碗水都行!”遭到李老五严厉拒绝。有人看不下去了,又给王秋儿盛了一碗饭菜,还提醒李老五:“可别把他惹恼了!他一旦闹起来,你这种二十啷当岁的小伙,两三个都怕不是他对手哟!”

王秋儿始终控制着情绪,安静地吃完饭。因为在他的“求生哲学”里,只要能填饱肚子,受点委屈算什么呢,何况乡亲们类似的玩笑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有一件事除外,即出殡时由他把招魂幡从主人家送到逝者安葬的墓穴,他甚至把这看得比他吃饭更重要。长久以来,周边几个村镇的村民都知道,只要王秋儿在,就没人跟他抢这活儿。

葬礼举行时,天空中依然飘着鹅毛般的雪花。李老五不顾乡亲们的劝说,待法事结束,便拿起招魂幡跑了。这把王秋儿彻底激怒了,二人为争抢招魂幡,在田埂上扭打成一团,让抬棺材的、送殡的人被迫停下来进退两难。乡亲们赶紧上前劝解,有人拿着木棍、扁担等围过去吓唬他。

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王秋儿这次竟然大打出手了。王秋儿不顾背、臂、腿部挨了多少下,几把将招魂幡撕碎,接着扎一个马步,抓住李老五一只胳膊使劲一甩,只听见一阵尖叫和哭喊声,李老五一屁股砸穿大片冰窟窿,落入三四米远的水田里。大伙惊恐地退了几步,不敢靠近他半步。李老五的哥哥李老三拿起一根扁担,像日本武士格斗般劈向王秋儿。王秋儿将身子一闪,一把抓住扁担,将李老三和另外两人紧紧按在地上,四人滚到两三米高的护坡下的土里,随后七八个人操起家伙到土里一顿混战。王秋儿见状,且战且退,最后双手护着脑袋逃之夭夭了。

人们纷纷议论,秋儿的胆子越来越大,实在可恨可恶!

还有人议论,乡亲们帮主人处理这件事实在有些欠妥。主人不便亲自出面处理这些事——因为主人在这一天“最小”,不是作揖就是下跪,还用香烟、饭菜请乡亲们帮忙(那时都义务帮忙,只有请道士和抬棺的人才开工钱)。都说入土为安,闹出这么个小插曲总是不完美的。

虽然胜利村坐落在高山上,尤其抬棺护灵相当辛苦,行走在陡峭而狭窄的田间地里,有时还需要用抬扛和绳索等捆住棺材在上面用力拉,下面的人则推着棺材,在“一,二,三——嗨佐起”的口号声中方才前进。若遇雨雪天,那一条条羊肠小道更难行走,人们此起彼伏地哭喊、吆吼声,也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虽然主家大度地原谅了——还数次邀请大伙回去吃饭。然而当天参与斗殴的人在礼毕后纷纷各自回家,谁还有脸去吃饭?连主人给的香烟也没有收。李老五更像小孩般哭着向主人连连道歉。

此后,类似的事件再没有发生。

——未完待续——中篇小说《无氏马》(节选15)|村里最最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 中篇小说《无氏马》(大结局)|走过青春,我们还得继续走向未来 短篇《匠人》(下)|青春曾有过这样的记忆与迷茫,唯有继续奋斗短篇《抉择》|忆往昔看今朝,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时代变迁的见证者短篇《搭把手》(一)|我们走在帮扶的路上,也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文/狂书流云欢迎交流,学习,记得关注哦。n 原创小说,写于2021年7-8月,修订于12月。n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