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算法(02附着力法则)

什么叫附着力呢?附着力的概念就是,在适当的情况下,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式让信息变得无法让人抗拒,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附着力算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附着力算法(02附着力法则)

附着力算法

什么叫附着力呢?附着力的概念就是,在适当的情况下,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式让信息变得无法让人抗拒。

一则具有附着力的信息,是能够促使信息接收者采取行动的内容。广告行业的人都相信这么一句话:一句广告词重复六次,观众就会记住它。你看,早年间的某白金广告,还有鄂尔多斯某绒的广告,都是这样。我们也管这种方式叫病毒传播。有些国际知名大品牌也是如此,比如可口可乐,它的广告几乎会出现在所有存在的主流媒体上,疯狂轰炸我们的视听,而且你还没处躲没处藏的。还有某多多、某旅拍的广告在你任何一个碎片时间里都会出现,比如电梯里,公交车上,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广告无处不在,堪称肆虐。

但是,你要是没有那么多预算去搞病毒营销呢?也有办法,就是要让你传播的信息具有附着力。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才有附着力呢?格拉德威尔认为,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能让你的信息具有附着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霍华德·莱文瑟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看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打破伤风疫苗。

心理学家将学生分为两组。给一组分发了一本高恐惧图册,里面都是得了破伤风病人的照片,看起来特别恐怖,惨不忍睹。还有一组,发的是不怎么恐怖的图册,只是关于破伤风的简单描述。

心理学家认为,那些看了恐怖图册的人应该会去打针吧?可事实上不是。不管是看了恐怖图册的学生,还是看了不恐怖图册的学生,最终只有3%的人去打针。

心理学家觉得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到底什么东西能促使学生们去打针呢?接着,他们对图册进行了再次设计。在图册中标注了一个地图,就是他们的校园地图,然后在校医院的位置上画了一个圈。在哪儿打针,一目了然。结果就是,去打针的人数飙升。不管是看恐怖图册,还是看不恐怖图册的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打针。

这说明了什么?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地图,让打针这个信息具有了附着力。这种附着力是什么呢?具体来讲,就是给了目标受众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目标。说白了就是,人都有惰性,你不说清楚了,人家就懒得去。何况打针也不是什么令人愉悦的事。

我们都知道,大家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很多信息都可能被我们屏蔽或者忽略。当年,可口可乐耗资三千多万美金取得了1992年奥运会的赞助权。但传播的结果非常一般,甚至有人认为赞助商是百事可乐。这是因为奥运会,那可是全球瞩目,有无数品牌赞助,要是不玩点花活,肯定很快就被淹没了。你看这次欧洲杯,C罗不喝可乐这事,虽然对品牌有些负面影响,但是不是也让可口可乐脱颖而出了?否则,摆在桌子上可能你压根不会仔细看。

所以,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你必须另辟蹊径,强化附着力,才能真正促使消费者或者传播对象采取行动。

还有个例子,美国有一档儿童节目家喻户晓,叫《芝麻街》。《芝麻街》区别于当时美国的其他儿童节目,因为其他的儿童节目要么就是纯粹娱乐型的,要么就是枯燥的教育型的。《芝麻街》的主创认为,你必须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教育他们。

这个想法,今天来看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可以算是一个创举。因为那时候,大众认为,看电视就是娱乐、消遣。小孩子看电视就是浪费时间,无非就是看看动画片,谈不上教育意义。而《芝麻街》的诞生,使得有钱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坐在电视机前接受教育,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比如,节目中会有动画片教孩子们学习英文;邀请一些文艺界的明星来演经典的舞台剧或者喜剧小品;用多种形式来介绍一本好书等等。

这些形式在现在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当年却是蝎子拉屎——“独”一份,立刻席卷美国。

这就是信息的附着力。

教育本来是刻板的、枯燥的,但是如果你将这些枯燥的信息附着了孩子们喜欢的形式,那么结果就是,他们的吸引力被你捕获了,你的信息也传达出去了。

反过来说,一则信息能否引爆流行,除了个别人物的传播之外,信息内容本身是否具有附着力也非常关键,而这种附着力必须是简单明了,能瞬间打动人心的。就像《芝麻街》里的故事一样,教育掩藏在故事背后。

我们再来说个案例。苹果公司的宣传方式一直广受好评,也被很多厂商模仿。他们在产品宣传中很少强调产品的参数,因为消费者不关心这些。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的外形设计,以及这种设计在传递怎样的生活方式。

iPhone4的宣传口号是:再一次改变一切。我们都知道的是,这款产品确实改变了手机的存在方式,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条信息就非常具备附着力。

好,这就是第二个法则,信息附着力法则。简单来说,你想引爆流行,就必须让自己传递的信息简单明了,同时有内容、有附着力。就像我们举的打针的案例,只是多添加了一个地图就能促使学生去打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