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

《集王圣教序》结构例举:变化之三体同形01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

在汉字中有许多同形组合的字,如“品”、“晶”、“鑫”、“矗”、“潺”、“羼”等等,从造字的成型源流来说,都是有一定的意义或按照一定的造字规律构形的,如“歰”字,有两个“刃”和“止”组成。“歰”字的构造就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从“行”(街道),从方向相反的四只脚(止),会在街上行走相抵牾之意。篆文省去“行”,并将四只脚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歰”如今作偏旁简化“涩”(无三点水)上边是止的变小形,不是刃字。《说文·止部》:“涩,不滑也。从四止,”此为引申意,。本意当为行走艰难,当是涩的初文。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3)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4)

我们知道,在经典书法理论中,字形的变化多字,是书法审美和技法的一个重要命题,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对王羲之《兰亭序》中二十个“之”的不同变化而津津乐道。点画线条或结构布势的变化更能够带来一种生动活泼的美感,从而避免了呆板沉闷的那种不舒适的感觉。变化也自然万物的一个基本特质。需要注意的是,变化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变化的限度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不是美感了,反而会许多杂乱无序,所以在书法中的变化,一般在以三为基数。

比如“蹑”和“品”字,“品”字的同形构造由于呈一个三角形,还具有一种稳正对称的审美情感理想。

那么,在书法中,同形偏旁部首是如何进行变化处理呢?主要有点画的粗细长短斜正、方圆,和用笔迟急等的变化方法。结构方面主要在于布势的变化疏密开合等的处理技法。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5)

“蹑”字右部由三个“耳”部上下组合而成。上“耳”右竖收收缩,中间横画化点,与周围互不粘连。内部一片空灵。线条粗细中庸。下部左“耳”用笔略粗,减首笔横左竖呈弧形和上部“耳”的左竖形近,构成一种关系。右竖粗重且竖直,有力挺千钧之势。内部短横粘连且呈左合右开势。下右“耳”部省上横,左竖细直,和左耳右竖在粗细变化上构成对比。下横上扬,收笔平且有一种下压势。右竖直中见曲,收笔处因周围环境空旷,用笔粗。

三“耳”形态同中见异。

“品”字集字处于《兰亭序》,这个字的结构处理同样为许多书法家津津乐道,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气脉贯通的绝妙处理,也使得相同的三个“口”字,在造型上有了丰富的变化,显得非常生动。上“口”左上角开口留空,产生了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下部两个“口”左“口”以1 2形符组成,左右互不粘连,但笔断意连 。右部左下开口,三个口的左竖在形态上也变化不同,横折同样三画三异。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6)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7)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8)

谈到“之”字的变化,可能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字了。所以在大书法家的笔下更是表现出了“百花齐放”缤纷多彩的艺术效果。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9)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0)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1)

王羲之对“之”字的造型处理,非常容易让人们想起鹅的高雅气质和神韵。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2)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3)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4)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5)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6)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7)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8)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19)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0)

“之”字(上图)点略平,横向笔画有一种上弓势,且平行,在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三个横向平的点画是不太长见的,故王羲之在线条的处理上采取了曲直方圆和用笔速度上的不同变化。整体用笔沉后。

下面的“之”字用笔灵动,结构布势较竖长。则以斜线条为主。首点取方笔。横折后的折的线条与最后一捺的起笔间有一段竖向的处理,不是直接连带处理的,增加了字形的变化和生动性。对大疏的字形也起到密布的作用。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1)

下“之”字有章草意,可见王羲之汲取经典字形的不拘一格广采博取和高超的技法驾驭力。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2)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3)

下图“之”字近楷,收笔用反捺。注意疏密的对比处理。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4)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5)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6)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7)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8)

“不”字的变化处理主要在断与连和点画位置、疏密虚实上的处理。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29)

上图“不字近楷,竖带弓势,撇捺点开合角度略小。捺化带钩点位置略偏下。

下“不”字横撇连带书写。收笔回锋向上,右捺点略低,出锋带下。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30)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31)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32)

上图“不”字用笔筋腱,笔笔见骨空间分割均匀。线条瘦硬。起笔收笔方圆兼备。

下“不”字带草书意。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图(集王圣教序结构列举)(33)

在经典书法技法理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规则,就是“燕不双飞”,虽然谈的是隶书的点画基本特征或规律,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书法审美与鉴赏,重复是书法的一个要避免的问题。在隶书中,前人将隶书的横画出笔的挑角比喻为燕尾(雁尾),相同的捺脚,要求一字之中燕尾宜用一次,二次出现就会笔画雷同,字形拖沓。因此出现了“燕不双飞”的规则。这恐怕是较早的对书法中重则变的基本要求或规律的总结。虽然翰墨书道并没有去进行更深入的考证,“燕不双飞”和“王羲之二十个之字,字字不同”的出现的先后,但毫无疑问的是,是对成功的经典作品的经验总结,而且至少是有相互之间的影响的。我们临摹时,对有同形特点的字在读帖是一方面要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精准的分析阅读,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相同和不同变化的情况。并努力掌握其基本规律以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为我所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