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一顿韭菜佳肴为何流传千古)

人生百味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一顿韭菜佳肴为何流传千古)(1)

文|李梅

春韭的颜色和美味,融入不少古诗中。杜甫曾有著名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春韭,也是我们今天的时鲜蔬菜,比反季节蔬菜要有味得多。“六月韭,臭死狗”,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这说明天热时的韭菜不但不好吃,其营养价值也要大打折扣了。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是清代曹雪芹的诗句。春回大地,阳气上升,一畦韭菜,欣欣向荣。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明代高启的《韭》诗,韭菜的清香已经跃然纸上。

“韭早春先绿”“早韭绿且纤”,无论是金人元好问还是元人周权,哪位文人称赞的韭菜不是春韭?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宋代刘子翚把韭菜能一茬一茬地连续收割、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生命的长久之菜又叫“久菜”。

当然,把韭菜说成久菜,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早在东汉时就这样说了,他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韭”字时就曾经说过,“菜名,一种而久之者,故谓之韭”。这就是韭菜曰“韭(久)菜”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韭菜,在古代,冬季要想吃上韭菜并非一件易事。西晋的全国首富石崇与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比阔斗富时,就曾经因为在寒冬腊月端出了韭菜而让王恺颜面尽失。但王恺哪里知道,石崇端出的韭菜其实是冒牌货,他不过耍了点小聪明,把麦苗掺在了韭菜根里,糊弄一下大家罢了。这则《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冬韭在西晋时绝对是个稀罕物。

人生百味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一顿韭菜佳肴为何流传千古)(2)

但这不等于说西晋以前的冬季,人们就吃不上韭菜了。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早在汉代,京城就有温室韭菜了,只不过一般人吃不上,只有皇家或贵族能吃到。“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但是这个温室韭菜没有种多久,就被一个叫召信臣的大臣弹劾了下去,原因是召信臣认为冬天种出来的韭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皇帝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停止了温室种植。这一停不当紧,一下子让宫中开支“省费岁数千万”。

当然,韭菜的历史要比汉朝早得多。《诗经·豳风·七月》就曾经说过:“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意思就是说,“二月初,大清早,羊羔嫩韭祭寝庙”。韭菜祭祖,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让过世的列祖列宗也早点尝尝鲜。《清史稿·礼志》中,依然把“鲤鱼、韭菜、鸭蛋”作为正月的荐新物品。当然,这除了韭菜的新鲜、味美之外,与韭菜的“剪而复生”也有很大关系,意思是祈求祖先护佑自己的子孙永远昌盛。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韭菜是不作为素菜上餐桌的。明人李时珍就曾说过:“五荤即五辛,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

古人还认为,韭菜的“辛”劲,能够驱除五脏的浊气,对人的内脏起到一个大扫除的作用。晋代《风土记》里就说:“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五辛者,以发五脏之气也。”所以自古及今,人们都有早春食韭的习俗。“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尝鲜,就是古代诗人赞颂韭菜的主要原因。

人生百味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一顿韭菜佳肴为何流传千古)(3)

明清正月的荐新礼中,虽然也有韭菜,但普通百姓要想吃到冬韭,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价格就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了。康熙时柴桑所著的《燕京杂记》中,就曾谈到过韭菜的价高:“冬月时有韭黄,地窖火炕所成也。其色黄,故名。其价亦不贱。”

正是因为韭黄的“价亦不贱”,所以它颇受皇帝青睐。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乾隆皇帝就曾经让御茶坊“伺候五辛盘”,他下令将葱、姜、蒜、韭和辣芥切成细丝,配以黄酒合酱食用,真是能吃会吃了。

回头再说说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的那顿饭。

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杜甫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一夕相会,盛情难却,经过离乱之苦好不容易相见一次转眼又要分别的杜甫,感慨万千,动情地写下了这首《赠卫八处士》。这首诗让他们的友谊长存的同时,也让这顿韭菜佳肴流传千古。

宋代诗人刘允成就曾经以《夜雨剪春韭》为题,专门写了一首诗,记载这件事:“杜老情何恨,东风夜雨春。炊粱留客款,剪韭荐时新。”

(壹点号:读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