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

2017年1月10日14点30分,广元籍艺术家、中国油画大家-王江扬-新画册发布会在广元艺术家咖啡厅举行,此次发行的画册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北京美联京工图书有限公司发行,全国新华书店均可购买。这部画册是王老师近半个世纪的绘画艺术结晶。展示了王江扬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崇高的艺术精神。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2)

王江扬在发布会上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绘画中的领悟做了阐述,王江扬讲到学习绘画的过程是艰苦的,在不断对艺术的追求中进步是高兴的。吸引了台下参加发布会的观众细细聆听。在动情之处,无不掌声连连。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3)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4)

发布会结束之后,王江扬走下讲堂热情与观众握手合影,不少热爱艺术、喜爱王江扬油画的观众向其索求签名。

据了解,王江扬作为广元籍驻京画家曾于1995年担任过广元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一职。

王江扬是一个极有天赋的画家,他自幼就对造型有着强烈的兴趣,对可视物的形体把握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绘画方面,王江扬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完全是自学而能。事实上,通过读书、看画展、临摹、写生,王江扬自己同样完成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但他的天才之处却在于一种几乎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造型表现形式。这一点从他的画作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幅画总好像不如经由正规教育的大师们画得那么完美、那么技巧,但是从每幅作品的整体来看、尤其是从他众多画作的表现特征来看,又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是十分完美的,而且飘溢着一种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形式美感,令观者震撼,甚至为之动容。

苦难与救赎是他艺术的主题,对生命的悲悯成为他坚持创作的不懈动力。王江扬是一个有很强生存能力的人,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打拼出来,虽然他可以算是中国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但是他始终没有忘怀自己苦难的过去和中国社会依然苦难的群体。因而他的作品绝少世故、油滑、虚饰和精心的算计,有的只是郁积于心的叹息、愤怒、哀伤和同情。

王江扬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他并没有博览群书,也没有丝毫的书生气息。而生活这本大书给了他太多的教益。他始终是一个本色的民间知识分子,偏执而天真地坚守他对信仰的理解和对理想的追寻。他是一个全靠自学而没有受过多少艺术训练的画家,又是一个极力想通过绘画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生命的苦行者。王江扬象唐吉可德一样以让人异样的装束和姿态挑战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大风车。作为一个搅局者,他的作品不时让人侧目,但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他的出现真的太不合时宜。

王江扬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真派的草根气质,他象一个江湖郎中怀揣着悬壶济世的理想,他的作品犹如一个老式的中药罐子,外表土得掉渣,苦涩而黝黑的药汤里却透着一种淡淡的药香,有着沁人肺腑,发人深省的功效。

“艺术家必需引领着众生灵魂走向彼岸。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你拥有真诚。”王江扬如是说。

时下中国的美术不缺制作技艺,也不差商业运作,唯独极其缺少美学风格。所幸,还有王江扬。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5)

王江扬先生

王江扬简历:

中国当代米勒之称

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油画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月29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次年移居四川省广元市。

1965年参加工作,先后干过木工、出纳、保管、主持丝绸厂印染设计。

1984年创办私立工艺美术厂并任厂长。

1985年修建私立绘画教学楼,开办美术培训班。

1988年12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江扬乡土风情油画展”,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展后原《中国美术报》头版发表两篇专评,并登载作品。《美术》杂志、广州《画廊》、江苏《画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四川电视台晚间新闻、四川日报等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及电视台均登载其油画作品或作评论报道,称之为“中国的现代米勒”,作“苦难真知,无声惊雷”的评论,进行“王江扬现象”的讨论。

1989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同年参加“四川省油画大展”,两幅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油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举办的“光华杯”全国画展。

1993年创办广元市蜀道油画院并开展一系列地方美术活动,应为国内第一家以教学、展览为一体的私立油画院。

1995年出任四川省广元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王江扬油画集》。

1997年前往成都专心油画创作,希望能够通过沉淀来获取创作情感、并有计划性地减少相应艺术展览邀请及公开活动。

2007年出任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油画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定居北京宋庄亚洲艺术公社。

2008年赴蒙古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作品被蒙古国国家美术馆收藏。参加由外交部、文化部于钓鱼台举办的“国际艺术和平研讨会”,作品《情侣》及《林海》被艺术和平基金会收藏。

2009年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学会主办的“世界华人著名艺术家走进台湾”文化之旅交流活动,并获世界艺术贡献奖,作品《飞翔的大地》及《月是故乡明》被组委会收藏;香港美亚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兴博士代表董事会收藏油画作品《晨曦牛》;9月于北京宋庄举办“王江扬油画精品展”,展览期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震撼。

2010年出任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总会北京书画院院长。

2012年应邀参加迎新春联谊会暨首届中国两弹一星艺术大展启动仪式。

2012年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下属《艺术市场》杂志举办的“当代艺术名家精品展”,作品《王江扬构造》被组委会收藏。

2014年赴美国参加中美艺术友谊文化交流活动。

2015年赴日本参加中日新春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参加于北京中华世界坛举办的第三届“经典与风范-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大展。

目前油画作品被数十家专业刊物报道、宣传和评论。


画册《中国油画大家王江扬》序: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太奢侈,所以我歌颂朴实、自然;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痞气太重,我歌颂真诚、善良。

因为社会需要公平正义,我主张同情、爱心和反抗。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疏离了劳动而懒惰,我歌颂劳动的伟大。

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威胁人类的事情和工具越来越多,我宣传世界大同的博爱精神。

因为我还爱着我们这个民族,良知告诉我应该做的事,直到永远。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6)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7)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8)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9)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0)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1)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2)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3)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4)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5)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6)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7)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8)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19)


王江扬油画偶感

一 天殇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20)

2008年5月12日,死神与地震结盟,涂六十万民于汶川。是时生命湮没在废墟之下,苍山斩断于腰腹之间。哀嚎之音如阴云般遮天蔽日,举国阵痛如梗在咽间。鲜活的生命,在灾难中转为死灰的冤魂,而幸存下来的遗民,则不断地徘徊在丘墟间,找寻自己最真最诚最挚的情感寄托。他们在画家王江扬的笔下,最终转化为哀凄、恐惧,劫后余生的孱弱黑狗。在无情的天灾面前,它只能用无助的找寻与哀叫,来传递脆弱但诚挚的生命热度。

于是,凝重的画笔在画家的心上蘸着血与泪揉合而成的颜墨,他在晦暗的天空中为灵魂抹上一层阴霾,他在红日的脸上浇铸黑青,他让泣血的苍天阴沉地俯视着整个灾难之地,那些血与泪的故事,每时每刻,在被撕裂的汶川之肺上哀号与痛哭。如这一隅,如那一隅,如山这边,如山那边。

坚固的屋子转瞬间便成为一片片碎瓦;妻子转刻间便失去了她的丈夫,女儿眨眼间便失去了她的妈妈;世间的一切离别都成了生死永隔,最终,那状若迷失的小黑狗,它夹着尾巴,在恐惧与颤栗中哀声吠叫,它在找寻朝夕相伴的爱与温度,可是那孤独、寻觅、忧伤的声音不断在山谷中回荡,而惟一能与之作答的,似乎就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回音了。

最终死亡与悲痛凝成一座山的时候,画面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完毕。那时,我想,画家此时定然会丢下画笔,颓然倒在地上,他大口大口地喘息以平复心中的痛苦与难受,耳畔中不断回响的,恐怕却依然是那画里画外,心里心外久久不断的魂之挽歌!

二 仙逝

杨波版画(朴素和真诚的艺术品格)(21)

灰蒙蒙的天空中还涌动着压抑的悲伤。幸存下来的人沉默着,还要生活。

黑,肃穆的黑!

宛如灵堂般肃穆的黑色地震大棚,横旦在阴阳两界。它隔绝了地震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它的门帘白得像是水洗过来的亚麻布,而在这如灵堂般的大棚前。97岁的老母亲,慈详地斜躺在大棚前的椅子上,她的双目合闭,眉宇间淡定而安详。她的嘴角轻轻上扬,像是在做梦,一个甜美的梦。

她的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被妻子的双手轻轻地托住。妻子跪在椅子旁,她深情地望着安睡着的老母亲,目中泛着泪光,眼角还挂着泪滴。那是压抑的情感,似乎只怕声响稍大,便会把母亲惊醒一般。

这时,午时的阳光穿透地震过后的阴霾,直直地射在母亲所在的那灾区一隅。像是从天国射下来的接引之光。青砖铺就的地面在这充满了爱的光辉之下也显得柔和起来。散发着柔和的黄金般的光彩。

母亲右侧是青翠的竹子。那是母亲坚忍刻苦,在灾难的洗礼中磨练出来的品性。

母亲的右下方是一张方面石桌。方面石桌上有一碗,碗中有还没吃完的流食,和一柄铁制小勺。在接引之光的直射下,那桌面反射出另人不可直视的的光芒。它与天上的光芒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似乎那里反射出的正是母亲的爱之光辉。

汶川地震后二十日。灾难打进画家王江扬的家庭。流淌着川蜀之血的画家,眼睁睁地看着乡亲朋友一个一个地从眼前消失。眼睁睁地瞧着一个一个村庄、乡镇在灾后的土地上凭空消失。他满含热泪把心中的痛与苦剥离开来,细细地展现在他的画布上。终于,最大的灾难打在了他的心头。他的97岁高龄母亲也在地震中离他而去。然而这一次画家出乎意料地放弃掉穿心的悲伤与痛苦。相反,他却饱含热泪,满怀着对母亲的爱完成了这幅作品,虽然流恋与伤悲,但他心知至亲已去,再不回来。于是作品中,画家付注更多的感情是期待母亲安息,在天国的世界里一路安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