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在这里正举行着对于全体中国人民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香港回归仪式。

在中方代表的政要席中,有一位老妇人,在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她骄傲、激动的站立起来,凝视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她的名字叫卓琳。

她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邓小平的妻子,此时的邓小平已经与世长辞。

而在香港回归前夕,卓琳特意向江泽民提出自己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看的请求。

那么,邓小平的遗愿与香港的回归有什么联系?卓琳与邓小平一起谱写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卓琳此番来到香港又有着哪些经历?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往事。

伟人的任务,人民的期盼,谈判的交锋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告别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这些历程中,让他在生前还念念不忘的便是——香港回归。

对他来说,这件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另一位伟人交给他的任务与责任,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更包含着在一次次谈判中他付出的心血与精力。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2)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4年,已经结束任期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受邀访问中国,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邓小平也以国家副总理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面。

很自然地,当两人的谈话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有关于香港的话题被提出,毛主席洒脱地说道:“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

紧接着,毛主席用手指了指在一旁的邓小平:“具体事情由他们年轻人去办了。”

从此以后,解决香港问题就成了邓小平心中极有份量的一件事,因为这既是他所尊重和爱戴的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更是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们的期待。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3)

清朝末期,领导者昏庸,政府腐败,国家孱弱,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不仅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还让香港这一块宝地从此从祖国割裂了出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国力日渐强盛,而香港约定的租期也眼看就要到了。

所以当时间进入80年代,香港是否回归,何时回归,怎样回归,就成了两地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共同期盼的未来。

同样的,大洋彼岸的英国人民也时刻关注着这一事件,因为他们在香港有着大量的投资,未来香港的命运与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香港被中国政府收回,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就会被废除?他们还能不能在香港进行商业活动?他们的财产会不会被没收?

邓小平在一次会见香港总督的过程中给双方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说道:“在本世纪初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

这便是“一国两制”的雏形,虽然这个制度和政策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却首先在香港问题上有了成功的实践,当然这是后话了,英国人此刻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占据的这片土地。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上任英国首相后便开始着手解决香港问题。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4)

1982年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取得胜利后,她在国际上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于是她准备借着这种声势在香港问题上做些文章,所以在出发来到中国之前,她就对外宣称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三个有关香港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有效。

但是她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收回故土的决心,也低估了此时的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实力和地位。

同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人民进行了隆重的布置,长安街上挂满了欢迎的彩旗,一幅和谐、欢乐的景象。

但紧接着,暗流涌动的外交谈判交锋马上就要开始,而对垒的双方正是邓小平带领的中国代表团和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外交代表团。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5)

果然,撒切尔夫人率先发难,有些傲慢地说道:“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你很高兴。”

邓小平虽然表面上平和、慈祥,但他在外交和政治问题上一贯保持着强硬的态度和形象:“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

在之后的谈判中,英国代表团又屡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却被邓小平一一驳斥,其中那句最经典的: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原本信心满满的撒切尔夫人此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主权问题上强硬的态度,而她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也最终宣告破产。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6)

一计不成,撒切尔夫人换了个思路,她希望告诉我们如果香港脱离了英国的控制,那么就无法继续繁荣。

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能力的蔑视也是赤裸裸的威胁,对此邓小平则回应道:“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就这样,在双方一次次你来我往的交锋中,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人最终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在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时半,与我们签订了《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这也预示着香港这片土地,将在1997年正式回归中国大家庭,跟踪报道双方谈判过程的香港记者曾经这样评价道:“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确站起来了。”

遗憾的是,邓小平同志最终没有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但在弥留之际,他还是对妻子说出了希望“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的遗愿。

革命年代走来的爱情

对于卓琳来说,丈夫邓小平是一生的知己、战友,更是有着相同理想的同志。他们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都是伴随着革命的进程而发生的。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7)

卓琳出生在云南省的一个商绅家中,父亲做的是火腿生意,在商场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卓琳自小家境就十分优越。

也正是这样优越的家境,支持着她,与那个年代的许多穷苦人家的女性有着不同的命运,她顺利地完成了中小学的学业,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

而有了新思想的卓琳并没有沉浸在安逸和富足的生活中,在成长与求学的过程中,她见到了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穷苦的人们,所以她立下了要改变民族命运的志向。

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刚上了一年大学的她,在得知卢沟桥事变和日军全面侵华后,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奔赴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8)

也正是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一生中的伴侣,邓小平。

二人的初次相识是偶然发生在一个窑洞中的,那时的卓琳在公安部工作,而邓小平刚刚结束了前线的战斗回到延安进行休整。

第一次相见,邓小平就被卓琳吸引,这是一个十分有才华,工作能力出众,并且十分健谈、可爱的女同志。

所以在那之后,邓小平就经常找机会和理由来到公安部,并且通过卓琳身边的好友,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但此时的卓琳还只有23岁,她还没有准备好开始一段恋情和婚姻,还想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工作中去,几番思考下便拒绝了。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9)

对于卓琳来说,自己只是一个机关中普通的干部,而邓小平则是有着很高职位的师政委,两人的了解也并不十分深入,有顾虑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随着日常接触次数增多,两人渐渐开始有了共同的话题,刚好那时邓小平的几次“迂回作战”计划受挫,卓琳便及时的安慰和开导了他。

而在谈话中,卓琳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了两个新的想法,其一是邓小平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是知识分子,两人的交流是十分和谐的。

其二是从未来的角度来看,自己确实需要找到一个这样坚强、乐观又勇敢的伴侣,23岁成婚在那个年代也并不算早了。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0)

于是卓琳便同意了邓小平的追求和求婚,组织上也很快同意了两人的结合,一场简朴的婚礼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前面举行。

从此,这对从革命年代走来的伴侣就开始了共同前行的历程。

战争年代的生活是凶险的,所以当时很多干部在延安成婚后,都让妻子和孩子留守在延安,自己则上前线拼杀。

但卓琳不同,她始终紧跟着丈夫的步伐,从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从太行山到大别山,邓小平的前沿阵地推进到哪里,卓琳就到哪里。

这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更何况,她还要抽出本就万分紧张的时间来照顾自己与邓小平的儿女。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1)

再加上她此时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处新闻材料室组长,工作也是非常的繁忙。分身乏术是这个时期的卓琳最大的感受,但她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热爱与坚定信念坚持了下来。

后来的她也曾回忆起这一段艰苦但又难忘的岁月,她形象地描述了那时自己与孩子们相处的场景:

“日子是很苦的,男孩子尿尿,汽车走着,就那么把着。女孩子要尿尿怎么办呢?教堂里有一种水罐,就拿那个水罐给小孩接尿,接了以后倒在汽车外头。”

而在建国后,邓小平赴任中央工作,由于此时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所以卓琳不便在政府机关中担任重要职位,于是她就拒绝了许多团队发来的邀请,专门给邓小平当起了秘书。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2)

卓琳是一个有着新时代独立思想的女性,所以才会在革命年代奔赴前线,为革命作出自己的贡献,但当要配合丈夫工作时,她作出改变则毫不犹豫,由此可见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完成丈夫的遗愿

邓小平与卓琳的小女儿邓榕曾经回忆起父母甜蜜的爱情,两人的感情并不轰轰烈烈,但却像润物细无声般细腻。

在卓琳的支持下,邓小平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卓琳在打理生活方面更是一把好手,家中的开支完全由她来掌控,就连邓小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药,她也会事无巨细的安排到。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3)

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所以两人平时的吃穿用度也是十分节俭。考虑到丈夫工作辛苦,卓琳会在做饭时特意多做一道菜,帮邓小平补充营养。

但邓小平却每次都你一点我一点的将菜又分给了孩子们,到了后来,卓琳也就不在特意安排了,全家人都享受“同等待遇”。

夫妻二人为孩子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虽然生活中他们一向慈眉善目,十分和蔼,但对孩子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的。

几个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身份、地位特殊而受到任何照顾,孩子们上学时邓小平从来不允许司机前去接送,要求他们自己坐公交车往返,距离近时则自己骑车。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4)

老大长身体了,衣服不能再穿,卓琳就打打补丁,把衣服给老二穿,邓家一件衣服往往都是好几个孩子穿过。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则主要由卓琳负责,由于工作繁忙,邓小平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两人在教育孩子上却有着惊人的默契。

邓林在后来回忆起与父母共度的时光,令他十分难忘。邓小平会无条件支持卓琳关于家庭内部事务定下的计划和做出的决定。

就算有不合适的地方,只要邓小平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和一句简单的话语,卓琳马上就可以了解到丈夫的意思,及时做出修正。

而在工作上,能力出众的卓琳就可以帮到丈夫更多,作为丈夫的秘书,虽然没有其他的职务和头衔,卓琳依然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5)

每天她都会陪同邓小平翻阅各种材料和文件,邓小平写好了东西要发,就会交给卓琳,然后由她进行存档,并逐一登记好。

之后卓琳便会安排三轮车拉着文件到中央办公厅,把档案归类整理好。她对所有文件和材料进行细致的排布,以便于每次要使用都可以快速找到。

可以说,邓小平同志可以取得如此伟大的工作成就,其军功章必定有卓琳的一半,正应了那句老话: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着他事业的女人。

而在处理香港问题的那些年中,也是有卓琳不遗余力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所以对于香港寄托的感情和理想是邓小平的遗愿,也是两人共同的愿望。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6)

1997年初,送走了丈夫的卓琳艰难地从巨大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因为他时刻记着丈夫“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的话语。

所以当江泽民希望卓琳出席庆祝活动时,卓琳欣然地应允了。

1997年6月末,卓琳穿着女儿专门为自己做的衣服踏上了这一片离开了祖国母亲百余年的土地。

到了香港后,卓琳的情绪十分激动,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一整夜都没有睡着,直到坐上典礼为她安排的座位后,她才相信自己和丈夫邓小平渴望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卓琳也站立了起来。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7)

她的眼中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回忆起了自己和丈夫峥嵘的革命岁月;她的眼中是闪闪发光的香港大地,这是对全国人民长久期望的最好回应。

而在第二天的庆祝大会上,江泽民搀扶着这位老人,向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她的身份。

卓琳则面带着微笑和人们示意,在这一刻,她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丈夫邓小平和千千万万同胞们为这片土地奋斗的每个日日夜夜。

邓小平的遗愿最终也由这位他深爱的伴侣,最信任的战友,和最忠诚的同志完成。

每逢邓小平的祭日,卓琳都会特意买来一些花瓣,在自家的院中洒下,嘴里还总是会说着:“老头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仿佛在花影中,她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8)

今日,当我们看着飘扬的香港紫荆花区旗,脑海中依然会浮现出这些伟人们的身影。

结语

卓琳和邓小平的爱情是那个时代许多人们的缩影,他们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走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们是幸运的,可以相伴到老,走过一生。同时他们也从未辜负过这份幸运,无论身居何位,身处何地,都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邓小平先行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但他却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妻子的心中。

卓琳同志则在2009年7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为革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卓琳向江泽民提出)(19)

邓小平卓琳夫妇正如无数已经离开我们的革命先辈一般,化身为叶子,融入祖国大地,时至今日依然滋养着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滋养着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参考资料:

卓琳:邓小平身后的伟大女性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09-09-25

卓琳:站在伟人身后的“红色大姐” 大江周刊(焦点) 2009-09-15

香港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 孙霄 世纪 2022-07-10

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历史细节 刘革非 百年潮 2022-07-04

香港回归中的邓小平 刘金田; 世纪风采 2018-07-10

编辑:师渂

责编: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