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

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北沿江)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境内,大致沿长江北岸东西走向。线路起自上海市新建上海宝山站,向西经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终至合肥市。上海宝山站至肥东站新建线路长度 519.195 公里(上海境内 51.115 公里、江苏境内 364.928 公里、安徽境内 103.152 公里)。

小编了解到,北沿江二次环评公示,其中,扬州东站拟增加多个站台及到发线

本项目线路等级为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 350km/h,途经 3 省(市)8市 26 县(区)。此外工程还包含南京枢纽普速系统(江北地区)改建工程。

正线工程共设车站 16 座,其中新建车站 10 座、改建车站 5 座、既有车站 1 座。其中,扬州境内设扬州东、仪征北 2 座车站。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1)

扬州东站地理位置

新建扬州东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杭李庄,廖家沟和太平河东侧,文昌东路和新万福路之间,于连淮扬镇铁路上扬州东站西侧并站设置。车站中心里程为DK308 304.771,对应连淮扬镇铁路里程为 DK250 630。

既有扬州东站为连淮扬镇铁路中间站,规模为 2 台 6 线,敷设形式为高架站,站房设置于车站东侧,于站对右设综合维修工区,设大机停放线 1 条,接触网作业车停放线 1 条,轨道车停留线 2 条。

扬州东站平面布置

新建沪渝蓉高铁场按高架车站设计,设到发线 7 条(含正线),设岛式中间站台 3座(与规划扬马城际场共用 1 座),设 450 米×12 米×1.25 米侧式中间站台 1 座;在沪渝蓉场南京端预留北东及东北联络线引入条件。规划扬马城际场设到发线 5 条(含正线 2 条),设岛式中间站台 3 座(与沪渝蓉高铁场共用 1 座)。规划扬马城际场北端规划动走线 1 条。车站上海端采用 1.5‰坡度,车站规模高程 21.97m,与连淮扬镇扬州东站设计高程一致。

在扬州东站南京端东侧,沪渝蓉与 X202 县道之间的夹心地设综合维修工区和存车场各 1 处,其中综合维修工区为沪渝蓉高铁与连淮扬镇铁路共用。维修工区设有效长满足 300m 的大机停放线 1 条、有效长满足 300m 的供电抢修列停放线 1 条、有效长满 足 120m 的接触网作业车停放线 2 条、有效长满足 120m 的轨道车停留线 2 条,工区走行线与车站到发线接轨前设安全线 1 条。存车场近期设存车线 4 条,预留 4 条存车线扩建条件。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2)

仪征北站地理位置

仪征北站位于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小倪洼村,站址位于 353 省道北侧和 Y009 公路西侧,于四庄水库北侧设置,距离仪征市主城区约 15km。车站中心里程为 DK352 210。

仪征北站平面布置

车站采用半高架敷设方式,南京端咽喉区为路基,其余范围为高架,路基段长度约410m。取消邬庄线路所,南京端路基段预留七乡河过江通道引入条件,到发线采用有砟轨道。车站规模为 2 台 4 线,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 650m,设置为 450×8.0×1.25m 侧式站台 2 座。两端咽喉各设一条单渡线组成八字渡线。轨面标高 60.8m,车站范围内为平坡。预留七乡河过江通道引入条件,七乡河同期实施工程实施范围为DK352 576.729~DK352 868.68,线路长度 0.292km。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3)

北沿江地理位置及其线路走向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4)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5)

线路及轨道

线路正线起自上海枢纽新建上海宝山站,与沪通 II 期铁路并站设置,上海宝山站为双层车场布置,高架层为沪渝蓉高铁尽头式车场,地下车场为沪通 II 期车场,出站后与沪通 II 期铁路并行于绕城高速南侧向西走行,于绕城高速与 S7 立交东北侧跨越上海绕城高速及 S7 公路后,并行 S7 公路西侧向正北走行,跨越沪通 II 期徐行站后向西引入既有太仓站,于苏南沿江车场北侧新建沪渝蓉车场,后经七丫口通道采用 14.25 公里隧道穿越长江南支,于崇明岛城桥镇西 1.5km 设崇明站,向北以主跨 400 米双塔斜拉桥跨越长江北支,在启东市西侧约 11 公里设启东西站后折向西行,跨越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后,在南通市规划新机场南侧经过设海门北站,之后继续西行引入既有南通站北侧新建地面车场,既有南通机务折返段及客整所搬迁至启东站,出站后利用既有盐通铁路陈桥线路所至国道村线路所段线路,向西跨越如海运河后,于吴窑镇北 2.5km 设如皋西站,之后向西于黄桥镇北侧约 2km 设黄桥站,至泰州市境内沿姜高路北侧行进,于东风快速路东侧、康居新城北侧设泰州南站,出站后跨越引江河,继续西行进入扬州市,跨过芒稻河后转向正北,与连淮扬镇铁路并站设扬州东站,出站后转向正西,跨越京杭大运河,于月塘镇南 3km 设仪征北站,出站后向西于马鞍机场南侧同宁淮城际合场设六合西站,之后跨越滁河并行宁启铁路通道向南,至地铁 3 号线林场站西侧舟桥旅位置处,新设南京北站,出站后向西引出,沿滁州大道布线,后折向西南,跨越京沪铁路后绕避同乐变电站,至既有京沪高铁滁州站西侧 13m 并场设站,出站后线路折向西南,以长隧道形式穿越神山,取直跨越马厂水库后设大墅站,后径直跨越沪陕高速,沿既有合宁铁路北侧并行,至肥东站。

全线新建线路长度 519.195km,利用既有长度 6.837km。

扬州地区相关工程包括扬州东动车走行线及存车场、还建连淮扬镇工走线,其中扬州动车走行线为有砟轨道,动走线及存车场路基长度 1.065km,占线路长度的 25.9%;还建连淮扬镇工走线路基长度 0.090km,占线路长度的 11.2%。

轨道方面,扬州北东上、下行联络线按有砟轨道设计,不考虑铺轨。本次鉴修后,线站方案调整,扬州东站预留扬马城际按分场设计,同期实施范围内扬马城际设计速度 250km/h。本次设计,扬马城际铁路左右线、接车线、动走线按有砟轨道设计,不考虑铺轨和铺道床。

根据《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扬州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带”为沿江城镇带,“一轴”为淮江城镇发展轴。市域范围内形成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结构体系。至 2020 年,市域人口达到 560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达到 210 万人。

扬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8 条线路,其中 1 号线、2 号线为近期建设线路,其余线路根据需要适时建设;1 号线引入在建扬州东站,2 号线引入规划扬州南站。扬州市构建“一主一辅”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一主”为扬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一辅”为扬州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集铁路、地铁、公路、公交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其它综合客运枢纽包括:扬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和江都站综合客运枢纽。

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线路规划图(北沿江高铁二次环评公示)(6)

节选自: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来源 扬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