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最多的诗人(我爱唐诗之七--唐朝诗人的几大姓)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诗人灿若星斗,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有2300多人,而这2300多人中,有三个姓氏的诗人最为璀璨夺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唐朝诗最多的诗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唐朝诗最多的诗人(我爱唐诗之七--唐朝诗人的几大姓)

唐朝诗最多的诗人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诗人灿若星斗,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有2300多人,而这2300多人中,有三个姓氏的诗人最为璀璨夺目。

一,李姓。

李是唐王朝的国姓,李姓诗人也是唐朝诗人中最有才华的,从太白到长吉再到唐朝最后一位大诗人李义山,人才辈出。

1.李白(701-762)。李姓诗人无疑当首推诗仙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毫无疑问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创造性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气势雄壮,语言清新明快,夸张大胆新奇,达到了古代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被誉为“诗仙”。

2.李商隐。 李商隐是公认的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本人给其定义:李义山是唐朝最后一位大诗人。其诗构思严密精巧,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凝练,色彩绚丽,音调和谐,意境朦胧,具有独特风格。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其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直到今天他的诗仍被作为流行歌曲传唱。商隐为唐诗画上了最辉煌的句号。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3.李贺(790~816)。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人们称李贺诗鬼,一是说他写了很多鬼的诗,二者说他的写作风格诡异。李贺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李贺才华出众,“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名句为后世传诵,可惜时运不济,不到27岁便离世。-

4.李益。李姓诗人中除了上面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一个必须要提一下,可能有朋友会对他有些陌生,他就是李益,李益擅长绝句,诗今存一百六十余首,三分之一是七绝。还是看看人们对他的评价吧。明胡应麟对李益的评价:“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李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清沈德潜评价李益:“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李益)、刘宾客(刘禹锡)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李白)。” 怎样?可以吧?呵呵。其诗《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中唐绝句中的名篇。

5.李颀(690~751),以边塞诗 音乐诗见长,其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边塞诗可与高、岑、王昌龄媲美,其诗《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名篇;

除上述几人外,还有很多李姓诗人也较有名字:

6.李绅,提起李绅,大家马上会想到他的《悯农》二首,其实李绅最大的贡献是新乐府诗,李绅不仅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作20首新乐府诗,后元稹、白居易分别和了数十首(具体多少记不清了,白居易的多些,有五十首,元稹应该是12首),只是李绅人品不是很好,和大家想象的写《悯农》诗的人的为人实在是天地之别,和我们想象的清贫、爱民相差十万八千里,用残暴来形容李绅也不为过。李绅也是朝中大员,牛李之争中李德裕的铁杆,随着李德裕的被贬也是一路下坡,直至被砍了头。

7. 李德裕,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官至相位,牛李之争的李,“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代表作《登崖州城作》。

8.李端也算有些名气,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代表作《听筝》、《闺情》。

总言之,李姓诗人有太白挂帅,义山做后卫,李贺、李颀、李益做大将,可谓有始有终,贯穿整个唐代,排名第一自是实至名归。

二:杜姓。

由于诗圣杜甫的存在,所以把杜姓列为第二姓毫不为过,而且巧合的是,相同的两个时期出了两对“李杜”,前一对代表了唐诗的最辉煌时刻,后者则给这辉煌画上了最圆满的句号。

1.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人。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其诗歌反映出唐代有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是杜甫诗歌的杰作, 其诗《望岳》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永立泰山。

2.杜牧.

李商隐和杜牧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写上了瑰丽的一页。小杜诗风豪健俊爽,清丽淡雅,擅长七言绝句。 唐诗经过初唐的清新、盛唐的恢宏,从中唐就开始从高潮走向低落,到晚唐时期出现了纤靡繁艳的趋向,李商隐和杜牧无疑成为晚唐诗坛中的阳春白雪,其作品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3.杜审言。 杜甫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说的谁?就是杜审言,杜甫的爷爷,那可是亲爷爷啊。 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之一,自己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说自己写起文章来连屈原、宋玉都只配给他打下手,我的书法王羲之都得臣服。

其实杜审言的诗远没有他自己和他孙子杜甫说的那样好,而且其诗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一般。杜甫说“吾祖诗冠古”,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是自己的亲爷爷,咱能说不好么。杜审言自己那么说,也完全可以理解,他本身就是很狂妄的一个人(传审言同志病重,一天宋之问等二人前去探望,审言对宋之问说:这下你小宋该高兴了,我要是不死,你什么时候也出不了头的)。 之所以把他列出来,是其对律诗的创作起了奠基性的作用,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唐律诗到杜审言之后的沈佺期、宋之问得以定型,杜审言诗写的虽然一般,但其对唐律诗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的。

杜姓诗人并不多,但因有老杜(杜甫)和小杜(杜牧)在,再加上一个狂人、律诗的奠基者之一杜审言,所以把杜姓列为第二也并不为过。有意思的是老杜和他爷爷都是诗人,而小杜和他的私生子杜荀鹤也都是诗人,只是杜荀鹤留诗不少,但没有称得上杰作的,《山中寡妇》、《春宫怨》还算有名,而且也没有象杜审言那样对唐诗做了大贡献,在人才济济的唐诗人中,充其量算“小有名气”吧。

三,王姓。 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姓。

1.王维(701-761),人称王右丞(因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文、书画、音乐,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尤善描绘大自然的娴静之美。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特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禅与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富有音乐美、绘画美与禅意美。

王维山水诗的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意蕴,饶有禅意和禅趣。王维山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禅境,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地位。

宋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殷蹯:“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2.王昌龄,字少伯,善七绝,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绝句无人出其右,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以边塞诗闻名,其宫怨诗亦出色。 其诗〈出塞〉被明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明胡应麟说“(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龙标二家诣极”。

清沈德潜:“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在边塞诗人排名上,王昌龄却是排在“高岑”诗派高适、岑参之后,可从诗的影响和流传程度看,王同志的诗是远远在高、岑二人之上,或许应该改成“王高岑”诗派吧。

3.王之涣。虽只有6首诗传世,但《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两首诗让诗人万世流芳。

4.王翰。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名满天下。

5.王勃。-人称诗杰 ,初唐最杰出诗人。

其诗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王勃诗文俱佳,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 -

上面这五个名字,你有不知道的么?没有吧。

6.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姓诗人,不能不提一个名字---王湾, 王湾,河南洛阳人,王湾在唐诗人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其地位根本无法同上述王氏五名家相比,而且留诗甚少,但一首《次北固山下》却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一席,也是现在中小学生课本必选之诗,《次》诗之地位可与任一大家名篇相媲美,“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时任宰相、诗人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7.王绩。之所以提到王绩,是因为提起律诗,大家都知道律诗是初唐杜审言奠基、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然而王绩在早于沈宋六十余年就已经写出了《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谁又敢说后来的杜审言、沈宋不是受到王绩的启发呢?换句话说王绩在唐诗的形成和发展上是有很大贡献的。

还要说一句,王绩同样是出身山西王家,高王勃两辈,王勃是王绩的侄孙。山西王家,真的太牛了,牛的无与伦比。

四.刘姓。

既然要排名,咱也举贤不避亲,把咱家也列上。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老刘家有一个不逊于唐朝任何一个大诗人的人,那就是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

1.刘禹锡(772~842)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

“前度刘郎今又来”,我的本家,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又富有战斗色彩,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其诗题材广阔,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抨击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其诗现存800余首,词作存40余首,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称“刘白”。

2.刘长卿。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长卿五言古体、近体诗都有成就,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唐诗人中非常优秀的一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可见功力。

3.刘希夷 。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传诵至今。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不知道希夷同学写这句诗时是不是预感到了什么?据传他自己也觉得这句诗是不祥之兆,果然写此诗一年后诗人便遇害离开了人世。

刘姓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诗人,也有很不错的诗作。 刘方平《月夜》就很不错:“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怎么样,有些眼熟吧,“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一定想起苏轼的“春江水暧鸭先知”吧,苏的诗意,早几百年前我们老刘家的方平已经充分体验了,呵呵,说不定苏轼模仿我们方平的也不一定啊,呵呵。

当然,排名只是排名,而且只是自己一时兴起而已,李、杜、王是唐诗人真正的大姓,咱老刘家只有禹锡同志真正无愧于大家称号。长卿的诗在唐诗中称得上是好的,也有一定地位,但唐朝大诗人实在太多,长卿还算不上真正的大家,仍需努力。至于小刘,刚写了一首好诗便归西了,唉,实在可惜。至于其他,不提也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