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

最生态的公共空间、最便捷的慢行系统、最舒适的休闲体验、最厚重的历史文化街区、最智慧的科技街区。

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1)

中关村大街是海淀区最著名的城市道路:中关村科学城从这里发祥;清华、北大、中科院各院所,国家图书馆、民族剧院等科教文化设施分列道路两侧;冬奥场馆首体把着南头……

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2)

伴随城市发展,大街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海淀区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这是记者从正在召开的海淀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此次改造范围南起白石新桥,北至清华西门,总长7.2公里,公共空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2.5亿元。

“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承载着交通、交往、交互、文化多种功能,犹如家中的客厅一样,满足了通行、交流、休憩、展示等多种需求,因此我们将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定义为‘城市客厅’。”中关村大街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3)

此次改造不同以往,将打破用地红线划分,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区空间管控”转变,对包括市政道路、市政绿化、建筑退界在内的整体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改造内容包括交通流线、园林绿化、城市家具、景观小品、地面铺装、标识系统、夜景照明等。

改造将从“重构生态基础、重归行人优先、重焕街区活力、重塑文化特征”入手。

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4)

梳理空间布局,概况为“三线 三中心 四种空间类型”。“三线”指南北贯通的自行车专用道、丰富便捷的人行道、富有特色的健步道。“三中心”指在中关村大街沿线形成中关村广场、当代商城至魏公村地铁站、清华西门及周边水系三个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四种空间类型”根据沿线建筑属性即商务办公、高校院所、生活社区、文体单位,结合周边人群使用需求,建设四种类型公共空间——“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

清华大学为什么建在圆明园旁(清华北大国图)(5)

2021年,将先期启动两个样板空间建设:一段位于南大街东侧,数码大厦到魏公村地铁站,长度约900米;一段位于大街西侧,中央民族大学至神舟大厦,长度约600米。力争年内完成基本建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