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1)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好坏,往往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就是很多社会教育学家都会认为EQ比IQ重要的原因。那么什么是社会性行为呢?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如果幼儿拥有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就会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策略,从而更易于融入不同的群体。而一个处处受到欢迎的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建立自信,获得成功。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2)

/.

人际交往是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历程是从亲子交往到同伴交往逐渐过渡。三到四岁孩子的人际交往,往往是要依赖于成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的。很多家长都会对很小的孩子说,为什么不主动跟XXX打招呼呢?其实这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幼儿期的孩子就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帮助和提醒才会意识到要与别人进行互动;等到了四到五岁的时候,孩子就会随着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发展,尝试选择一些策略来跟不同类型的人或者同伴进行交往;到了五六岁的时候,随着幼儿的能力越来越强,不管是跟陌生的同伴或陌生的客人,都能够正确地选择交往策略来完成交往的过程。所以,孩子的年龄会决定他是否能够独立地运用一些策略来进行社交活动,也决定了家长对他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帮助。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3)

//.

远方的人属于远方

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可以促进孩子顺利地融入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孩子是否能够得到社会人群的接纳、喜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是否能够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当然,学会对规则的遵守首先离不开成人的提醒和引导,然后再逐渐形成主动遵守的意识,并在成人的监督下慢慢地学会遵守行为规则,最后甚至会利用这个规则来评价别人不正确的行为,并提出反对的意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社交技巧发展的过程: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4)

年龄/社交表现

0-1岁

以哭、笑或发出不同的声音及改变身体姿势以表达个人情绪;

认出熟悉的人的面孔及对别人的逗笑有反应;

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

开始模仿别人的声音,例如:“PaPa”及“MaMa”;

开始模仿别人的身体动作,例如:拍手、挥手拜拜;

开始重复会引人注意及发笑的动作


1-2岁

用手指出想要的事物或拉大人到他想去的地方;

开始模仿别人的表情,能理解别人笑及生气的意思;

开始利用简单的短句与人沟通,例如:“打打车车”;

在引导下开始懂得与人打招呼,例如:叫“姐姐”、“阿姨”;

能遵从简单的口头指示,例如:在听到“不准”后会停止动作;

能独自或与熟悉的成人一起玩耍;

开始发展平行游戏,在其他孩子身旁玩耍,但各自玩不同的东西;

在引导下与另一个孩子一起玩耍;

会模仿其他孩子的动作,例如:模仿对方搭积木


2-3岁

开始知道有男女不同的性别;

开始分辨及明白多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有多种感情的表达,例如:开心、惊慌;

在引导下懂得说:“对不起”,“谢谢”;

开始懂得选择想要的东西;

能自发地玩耍、唱歌及跳舞;

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玩具及食物;

主动和同伴玩游戏;

开始发展联合游戏,能与2、3个同伴一起玩,分享相同的玩具,例如:玩溜滑梯、荡秋千等;

开始与同伴玩合作性游戏,例如:接力传球;

在成人引导下,开始与同伴玩假装游戏,例如:喂娃娃喝奶,当娃娃的爸爸或妈妈;

在成人引导下,开始与同伴玩集体游戏,例如:音乐传球;

从游戏中开始懂得轮替及遵守规则


3-4岁

开始用简单的句子与人沟通,例如:“我想吃XX”;

喜欢与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东西;

能向父母提出个人要求,例如: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

开始自发地模仿别人的活动或玩角色扮演游戏,例如:扮演老师、扮演警察等;

希望引起同伴注意,但对于不熟悉或者年龄不同的小朋友,受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很快融入


4-5岁

懂得安排别人的活动并发出简单的指令;

喜欢炫耀自己;

懂得对别人表示关心;

开始简单地制造及创作游戏,例如:堆沙游戏;

开始玩竞争性游戏并分辨输赢,例如:抢尾巴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5)

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同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社交的策略,来促进孩子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的同伴交往分为四个类型:

1、受欢迎型: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展示友好行为,跟同伴有矛盾的时候,能够合理地控制情绪,能够听从大人的劝解。

2、被拒绝型: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但是会表现出一些不友好的行为,例如,在加入同伴游戏时,不是经过同伴同意,而是强行的或者争抢的形式。

3、被忽视型: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往,既不会表现的特别友好,也不会出现侵害的行为,所以容易被同伴忽视或冷落。

4、一般型:大部分孩子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不会非常主动,也不会表现出不友好,可能会有一部分小朋友喜欢他,也会有一部分小朋友不喜欢他。

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属于哪一种交往类型,如果是属于被拒绝或被忽视类型的孩子,就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多帮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并且要通过一些策略引导孩子懂得如何与人正确交往。因为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正确建立,会对未来优秀人格的形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6)

//

那么幼儿社会学习有哪些内容呢?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跟成人或者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在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如何不断地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社会适应性的产生,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一般在3岁开始出现,并且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目标: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7)

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各阶段也有不同的目标: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8)

受欢迎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有哪些)(9)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呢?

第一,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个关系建立的好,幼儿就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出自信和自尊。在这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更好地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和模仿良好的社会行为,比如,我们在外面不要乱丢垃圾,把垃圾放入垃圾箱里;过马路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或者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等等。而看到不好的社会行为,也要及时明确告诉幼儿这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

第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学会听认真听别人的话,礼貌地对他人讲话。比如,在有人跟孩子说话时,家长要提醒幼儿不能只顾做自己的事而不去理睬,对说话的人要及时回应;如果对幼儿下指令,比如让他去洗手时,孩子没有回应,那家长就应该及时提醒并要求完成。当孩子做到了要求,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也要给他及时的纠正,不予妥协。当然家人的榜样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到自己行为的规范,并且在家庭环境中给孩子创造出友好和关心的氛围。

第三,要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家人,关注所在的城市及周边环境,建立归属感;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假装游戏,培养孩子移情及换位思考的能力。比如,可以假装娃娃生病了,告诉孩子如何照顾一个病人等等,让他们可以学习到帮助别人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对语言发展已经比较好的孩子,可以开展家庭谈话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事件的看法,交流思想和情感。家长应该关注到孩子每天情绪情感的变化,了解他的感受以及如何看待周边发生的事情。

第五,要给幼儿提供跟同伴相处的机会和时间,关注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表现,引导和帮助孩子可以顺利地加入同伴的游戏。如果孩子遭到了拒绝,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不是一切要求都能够被满足的;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发生了冲突,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解决策略,并帮助幼儿化解矛盾。

第六,在安全的前题下,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多跟孩子讨论跟“我”有关的话题,说一说个人的爱好,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情绪等等。比如,家长可以引导说,“妈妈喜欢跑步,那宝宝喜欢做什么呢?”“爸爸要去上班,宝宝想去做什么呢?”等等,帮助孩子建立“我”的意识和“我”的能力。

第七,通过绘本、图片、教材来引导孩子观察这些材料中所展现的情境,跟他们分享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培养孩子好的行为常规,比如玩完的玩具要收回去,要讲卫生、懂礼貌,要爱护物品和环境等等。

第八,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什么都满足或什么都要立即满足,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对合理的要求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延迟满足,或者做一些条件制约(但是千万注意不要变成贿赂哦!);但是,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就坚决不能妥协。

第九,建立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遇到困难能够想办法克服,而不会轻易放弃或找借口逃避。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建立,家长不仅要谆谆善诱,严格要求,更要身体力行,用自己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给孩子做出优秀的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