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花山寺壁感想(解得禅味第一人)

解得禅味第一人

——读《大地上的歌吟》有感

虎 妞

题花山寺壁感想(解得禅味第一人)(1)

春节假期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认真读完了李恒昌老师的著作《大地上的歌吟》。此书是专门研究著名作家赵德发先生及其作品的评传性著作,读完很有耳目一新之感。李恒昌先生不仅是评论家,还是作家、诗人,他的文字语言功底深厚,此部评传作品与常规的评论文章风格迥异,文风清新雅致引人入胜。从高中时代对阅读评论文就打怵的我,在阅读此部作品时却是津津有味。

整部作品内容分为九卷,开篇的卷一以时间为中轴,将赵德发先生的创作起始渊源、创作经历、创作中的思想变化依据先生的真实资料娓娓道来,对先生的写作人生进行了非虚构纪实体还原,不仅带领读者了解先生的创作生涯,而且以评论家的客观角度对先生的写作人生进行了细致的品鉴,这样即使尚未了解赵德发先生及其作品的读者,也会从卷一中对先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卷二至卷八分别由赵德发先生的短篇、中篇、长篇、纪实、散文等作品作为一个个点铺陈开来进行文学品鉴。作者用一双评论家的慧眼及评论家的思考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先生各种类型作品的风格,不仅是内容的精彩、文字的功力,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卷九的《山海文心》又全面概括了赵德发先生作品的文学理念、文学匠心、文学意象等,最后表达了对先生创作未来的热切期待。

通篇读下来,深感李恒昌老师对赵德发先生作品思想的洞悉力令人拍案叫绝。在《大地的歌吟》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作品我都曾读过,惭愧地是我对它们的阅读却往往浮于表面,像很多读者一样仅仅对于故事的情节感兴趣,思考没有如此深入。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思考,但往往像“蜻蜓点水,浮皮擦痒”,或者说很多时候会有种朦胧的想法,却难以用语言及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当读到李恒昌老师的《大地的歌吟》时,一下就让我对作品有了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理儿。

由此甚为佩服李恒昌先生对先生作品的洞悉及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卷二至卷八中每个章节的小标题就是作者对于每篇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狗宝>:人性的检验》、《<通腿儿>:苦难的温情》、《<断碑>:精神的守望》等等。文以载道,赵德发先生文学作品所载的“大道”,在李恒昌老师的笔墨解说之下呈昭昭然之态。

李恒昌老师对赵德发先生作品的研读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曾听先生讲过他们两人是多年的老友,每当先生有新的作品发表,他都会用心写评论。先生的作品是厚重的,李恒昌老师细致入微的评传无一不彰显其对先生作品的喜爱及其进行再创作的执着精神。在卷二第三章《<断碑>:精神的守望》中,作者解读小说《断碑》的结尾处又联想到先生的另一篇记述墓碑的散文《永恒的碑》(未收录在此部评传中),并建议读者可以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读,体味其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李恒昌老师对于先生作品研读的宽度及广度远不止于《大地的歌吟》中所评。

从作者简介上知道李恒昌老师近年创作完成了“当代著名作家评传系列"之《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大地上的宝藏:王蒙创作评传》《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大地上的心谜:残雪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河流:王雄创作评传》、《大地上的泪光:桑恒昌创作评传》等著作。真心佩服李恒昌老师用心、用情、用功的读书创作精神。“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或许正是在研读这些大家之作的过程中,李恒昌老师也倍受感染,鼓舞着自己在写作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往前走。而李恒昌老师认真读书的精神,同样也将对热爱读书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书成呼友喝茶去,解得禅味有几人?”这是赵德发先生在《念佛是谁》开头写过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话,若把先生作品中的意境比作诗中的“禅味”,我想李恒昌老师一定是解得“禅味”中最全面的一人了。

题花山寺壁感想(解得禅味第一人)(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