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九龙河(支唐双龙河)

支唐双龙河

双龙河,是流经唐海县的一条灌排两用河流。1976年唐山地震后,鸡泽县承担的支援唐山任务,就是修复被地震毁坏的水利工程双龙河。

当时还没有唐海县建制,双龙河所在的区域叫柏各庄垦区,也是一个县级建制。唐山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当年秋后,我所在的城隍公社就有300名民工到双龙河工地挖河。第二年刚过春节,公社领导说:“唐山挖河很辛苦,咱公社的干部数你年轻,身体好,单身汉儿,也没啥拖累,你去带民工挖河吧”。

“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300名民工,工期3个月,需要多少粮、多少油、多少菜,多少排子车、多少铁锨、多少工棚物料。我们组成的带工班子,列出物料明细,拉出清单,无偿摊派到各村,限期完成,按时集中。那时候,大队、生产队都有集体积累,任务摊牌下去,就能如数调上来,这就是那个时代人民公社“一平二调”的优越性。

民工进场时,从永年临洺关火车站上车,物料装在敞开的车皮,民工坐闷罐车。没有坐过闷罐车的可能体会不到啥滋味。说是闷罐,真是象闷罐子一样,因为平时闷罐车是用来拉货的,车厢没有窗户,更没有坐凳,民工上车后,车门也要从外面锁住,以防发生意外。封闭的闷罐,人挨人席地而坐,谁要小便了,就从车厢的门缝撒尿。谁要大便了,也得拉到车厢门缝,想法一点儿一点儿捅下去。1976年秋季民工进场时,就是我们鸡泽的民工坐闷罐车路过天津市的时候,火车暂停了一会儿,正好有一节车厢在一个立交桥上面,有些年轻民工玩心重,恶作剧,他们从闷罐车的门缝对着桥下的妇女,不仅说一些难听的脏话、调皮话,还比赛看谁尿得高、尿得远,把尿撒到了过路的妇女身上。出了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天津市方面很反感,拦车不让走,经过地区和县支唐指挥部出面赔礼道歉,天津方面看在支援唐山的大事上,做出让步,才算了事。有了这次民工“撒尿事件”,县支唐指挥部十分强调民工进场纪律,不能出事。我是第一次带这么多人出门,思想很紧张,总怕出啥事儿,坐了两天两夜的闷罐,感觉不到瞌睡,感觉不到口渴,也感觉不到肚子饿。直到唐山丰南老庄子终点站,我才感觉困了,感觉口渴了,感觉肚子娥了。从丰南老庄子又步行走了50多里路,我们才顺利到达双龙河工地。坐了两天闷罐车,又步行几十里路,春天的沿海地区风又大,经过长途跋涉的民工们一个个好像从土窝里爬出来一样,灰头土脑,疲惫不堪。

震后的唐山刚开始恢复,各种生产生活供应都还没有,我们民工的生产生活所需全由我们自己带去。小麦、玉米,都是在家磨成面带去的。菜,是从各村筹来的干红萝卜条、干白萝卜条和咸菜。那时候,冬春季节没有新鲜蔬菜,一个春天,我们只能吃熬萝卜条和咸菜。住的是半阴半阳的地窝子工棚。这种工棚不到一人高,人在里边走动要低着头弯着腰才行。

那时候挖河,全靠人工,使用的工具只有没尾巴的排子车和铁锨,从河里装一车,往河堤上拉一车。柏各庄这个地方就在海边,水位浅,河床挖到下部分,土又湿又软,虽然车道上垫着木板或竹排,但拉车还是很费力,装满一车,民工有拉的,有推的,很艰难地把土方一点儿一点儿地拉上来。

家里的麦子快熟了,工程也接近完工,修复的双龙河可以顺畅通水。要交工了,撤场的民工回家心切,往往要丢弃一些物料,撤场前需要细致组织好,那个民工带什么东西,要列好清单,人和物对上头,带上火车,回家清点,保证一件不少带回来。

七十年代的柏各庄垦区还很荒凉,农场的农工们住得都是一人多高的低矮泥土房,泥土路很难走。事隔20年的九十年代中期,我有机会参加省委宣传部的一个农村宣传员调研组去柏各庄垦区,路过双龙河,看到双龙河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农工们的居住房子也都变成了砖瓦房,很漂亮。现在,包括唐海在内,都属于曹妃甸开发区,发展更快了。如今的双龙河两岸一定比20多年前变化更大,变得更美。一次,我从最新版的唐山地图上,看到了那条双龙河。40年前,鸡泽民工为修复这条河,流过汗水,付出过艰辛,也许现在的双龙河还在为唐海一带的人民造福。

作者:赵金海

2015年1月1日

下图自左至右:左一李广恩,和我一个村,当时他在贯庄公社工作,带民工支唐;左二姚孟高,城隍村人,在城隍铁工厂工作,公社抽调他支唐;左三王章兰,城隍村支部书记,带民工支唐;左四栗章锁,东柳村总支书记,当时东柳还是一个行政村;左五为作者。照片拍摄时间是1977年4月,地点在唐山市区凤凰山。

唐河九龙河(支唐双龙河)(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