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

一物一景,皆为人情,都是故乡。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1)

李嘉诚与汕头大学学生合影。(图片来自汕头大学)

今年3月,90岁的商业巨子李嘉诚宣布退休,称将花更多心力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上,其中对于教育行业的帮扶更是重中之重。

教育乃强国兴乡之本,许许多多诸如李嘉诚的潮汕侨胞,在外努力拼搏,回乡造福桑梓,兴办教学,促使了原本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祛魅蛮荒,孕育与灌溉知识与新文明。

如今在潮汕大地,无论灯红酒绿的城市还是宁静质朴的乡间,都能见到一栋栋华侨捐建的学校,朗朗书声从中传出,蔓散四野。

100多年前,潮汕有了第一所侨校

早在1916年,潮汕地区就有侨民捐助的新式学堂。

泰国华侨郑智勇。(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潮州学者方海权曾写诗赞咏他的乐善好施,曰“驷马桥边集葆姿,殷勤利众等平施。翠蕊涵心轻照遍,信是南朝衍再移。”将郑智勇类比同样好做善事的南朝梁武帝。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华侨捐校以办新学之风更加兴盛。如著名的旅泰侨领陈耀衢兴建养正、桂山两所学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揭西 “河婆中学”。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2)

和婆中学。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3)

充满南洋风情的教学楼。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4)

(以上三图片均来自网易LOFTER)

当时揭西县城相对贫穷,“莘莘学子,坐受失学之困,识者忧之。”当地的乡贤为了能让后代有更好的教育,免受贫困之苦,远赴南洋募款,幸得侨胞慷慨解囊,4万两银圆建起了迄今声名远扬的河婆中学。这些侨校启蒙着潮汕乡土的孩童,使之成为“有恒、有识”的青年。

1960年代,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华侨捐资兴学

19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沿海的潮汕地区沦为一线战场,许多学校被迫迁址,潮汕地区教育事业一度处于瘫痪状态。此时远在南洋的华侨心系家乡,担起教育的重担,在战火中仍然捐资办学,捐建了普宁的兴文中学、揭阳南侨中学等。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5)

揭阳南桥中学旧址。(资料图)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6)

1939年南桥中学“大刀队”全体队员留影。(资料图)

此时的侨校不断强调“民族救亡”的思潮,在战火中保育民族的火种,同时燃起潮汕平原的希望。

百年跌宕沉浮之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战火刚熄,百废待兴,阡陌农田又回到了往日的恬静。家乡终归是家乡,南洋的侨民盼来了归期,许多人又举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需要建设的家乡。归侨兴建了一间间中小学,以解决自己乡里族人小孩的读书问题。到60年代之时,潮汕地区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华侨捐资的学校。

学校在侨胞的帮扶下如春笋般出现,但拥有千万人口的潮汕地区依旧地狭人稠,教育水平处于全国平均之下,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竟然无一所真正能培育高阶层人才的大学。

李嘉诚:汕头大学的成长比生意还重要

改革开放之后,两位潮籍的香港商业巨子——庄世平与李嘉诚合力成就了一所独具特色的大学——汕头大学。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7)

汕头大学。(图片来自上观)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8)

由李嘉诚先生捐资8.8亿港币修建的汕头大学图书馆,被誉为“亚洲最美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

谈及潮汕地区第一所高水平大学的诞生,还有一段佳话。

已经坐拥万贯财产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与银行家庄世平是挚友,一次李嘉诚问起庄世平:“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呢?”一贯欣赏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庄世平答道:“兴学育才最有意义。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名字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正是庄世平的无心插柳,李嘉诚的慷慨解囊,让潮汕大地有了培育真正栋梁之材的高等学府。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李嘉诚依旧年年回汕头大学,在毕业典礼给予学子们人生的感悟与鼓励。李嘉诚也多次言及,汕大的成长比他的生意还要重要。如今李嘉诚成立的基金会对汕大鼎力资助高达80亿港元(约60亿人民币),同时为了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潮汕乃至中国,与世界顶级理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洽谈合作,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让潮汕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一室一楼一校,过番讨生的潮汕先民多半目不识丁、饱受欺凌,但他们深感后辈教育与文化命脉传承的重要。“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拙”,也正是潮汕侨民们对教育事业的远见与爱乡情怀,让后辈子孙懂得不断学习,不愧春秋。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撰稿/李颖

潮州的教育发展(垒起故乡教育的砖土)(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