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向往避暑旅游目的地(往昔一度垦荒种菜)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龚俊

■ 编者按

今年五一假期长达5天,相关部门预计国内将迎2亿余人次出行,畅游神州大地,饱览大好河山。

聚焦旅游特色,关注服务细节,报道节日盛况,记录时代变迁。今起,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相约五一·五路记者探名山》系列报道,今日刊发首篇关注神农架生态旅游,此后4天还将陆续推出极目新闻记者行走泰山、华山、黄山、峨眉山的相关报道。

最向往避暑旅游目的地(往昔一度垦荒种菜)(1)

行走在神农架大九湖,处处是风景:远处,雾气缭绕,恍若仙境;近处,湖泊如镜,熠熠生辉;漫步步游道,水草摇曳溪底,鱼儿徜徉其间……

云间湿地,如梦似幻。1日清晨,大九湖山峰间薄雾萦绕,氤氲成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极目新闻记者随游客一道,徜徉于大九湖畔,为一处处山水诗意、恬静之美所震撼。

从一度濒危的湿地到如今的网红打卡之地,大九湖经历了怎样的蝶变之路?

坪阡古镇

山水画廊“小丽江”

走在大九湖坪阡古镇,吊廊、翘檐,土家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街道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一根纤绳九丈三,一代一代肩上拴。闯险滩,过激流……”锣鼓敲响,胡琴奏鸣,伴随着“灯戏调子”的唱腔,悠悠盐商队伍缓缓走来。

街头情景剧《盐道往事》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村民白天在家准备食材,晚上当演员,演毕还会乘兴摆摊卖夜宵,从农民变老板、变演员。

最向往避暑旅游目的地(往昔一度垦荒种菜)(2)

新崛起的坪阡古镇,夜色繁华游客如织

“真没想到,几年没来这里,变化会这么大,可以跟丽江古城媲美,暑假时一定要再带家人来看看。”徜徉古镇街头的武汉市民宋先生感叹。商业街、茶社、酒吧一应俱全,缓缓流淌的盐溪河穿镇而过,难怪古镇游客会不自觉地拿它和丽江类比,称之为“小丽江”。

街头一家名为“卢家大院”的招牌,吸引住了记者。店主卢德焱正忙着招徕顾客,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规模不小,一楼经营餐饮和超市,楼上20来间客房均已满员。

旅游大军的到来,给卢德焱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更是一份迎四方贵客的好心情。

“说来惭愧,当初政府动员我搬迁时我还不想搬,被人戏称钉子户。”卢德焱自嘲地说。2013年,为保护湿地生态,神农架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包括卢德焱一家在内的400多户、1400多位村民需搬出湖区,迁往规划建设在20公里外的坪阡镇。故土难离,前途不明。镇村干部怎么动员,卢德焱听不进。他和妻子曾长年在外务工,2010年回乡开农家乐,一年赚七八万元,自然不想搬迁。

“农家乐的污水都往大九湖里排,时间长了,生态就会被破坏,谁还来这里旅游?”偶然间,一位游客的话给了卢德焱很大触动。

为了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九湖镇想尽办法,统一的移民搬迁山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下,针对不同困难和问题分类施策。

搬出湖区的村民不仅能拿到补偿款,还能在坪阡小镇开新店。

卢德焱想通了,于2015年签下搬迁协议,还动员17户亲戚朋友一起搬。

“搬下山来,第一年就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收入50万元,真是不敢想!”卢德焱说,真应该早点搬出来的。

湿地公园

曾遭遇生态危机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西北端,有“湖北的呼伦贝尔、梦中的香格里拉”美誉。

群山怀抱里,草甸开阔,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镶嵌其中,错落有致。大九湖最美的景色在清晨,湖面上烟雾缭绕,恍若仙境。

最向往避暑旅游目的地(往昔一度垦荒种菜)(3)

春日大九湖

景区的栈道和观景台,不少早起的游客在拍照留影。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湿地曾经也伤痕累累。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九湖在开发利用上曾走过一段弯路。

“当时为填饱肚子,大家围湖造田、开草场、种蔬菜,湖水面一度几近消失。”大九湖镇镇长张坤向记者介绍。20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伐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参天古木轰然倒下,大九湖也未能幸免。

到了80年代,大九湖湿地上修起了人工河渠,开垦人工草场,建梅花鹿场和细毛羊场;1995年,开始招商引资进行旅游开发;2001年,又建起了万亩高山无公害菜蔬产业基地。大九湖湿地功能退化,水面急剧萎缩。

痛定思痛,大九湖湿地生态保护恢复被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

2005年,省委、省政府在大九湖开现场办公会,为这片湿地制定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保护利用方针。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决策:先建国家湿地公园,再申报进入国家重要湿地目录,拉开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序幕。

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搬迁百姓

有的年收入过百万

恢复性保护让大九湖生态好转。7万亩湿地、草甸再现,大九湖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游客增多,“夜宿大九湖”成神农架旅游的新时尚,带火了农民自办的农家乐。问题又随之而来,大量的游客和农家乐,产生的生活垃圾排进湿地,污染不治住,再美的世外桃源仍将不再。

2012年,省委、省政府在神农架现场办公,提出“继续支持大九湖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2013年,搬迁启动,政府一面给搬迁户办失地养老保险、发放补偿款,一面加快高标准建设坪阡小镇,打造成九湖景区游客集散地。

43岁的覃万梅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最初,覃万梅和很多村民一样,不忍舍弃山上的家。后来,她理解了旅游发展的好前景,搬下山来。7年间,460户1400多名村民陆续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而在大九湖的核心区内,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停止。

覃万梅用拆迁款在坪阡小镇盖了4层楼办餐馆,后来陆续开了5家餐厅,一天接待游客3000名。“搬迁前我是12个床位,七八张桌子,年收入也就十几万元,现在5家店每年收入100多万元,翻了10倍。”覃万梅说,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特别幸福,要努力回报社会。

现在,覃万梅的5家店生意兴隆,直接带动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小镇的特色商街上,店铺林立,古韵悠悠,一派繁华。大九湖镇镇长张坤介绍,镇上所有百姓都吃上了“旅游饭”,现在开起了近500户民宿客栈,有12000张床位,与搬迁前相比翻了12倍。即便如此,每至旅游旺季这里仍是一床难求,日人流量会超过2万人。

“在坪阡镇,像覃万梅一样,搬迁移民家家有店铺,户均存款达到20万元。”张坤介绍,2019年该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78%。2020年因疫情影响游客总量有所下滑,但今年随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客流量已迅速回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九湖,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远方游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