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贤文(邵雍的智慧人非善不交)

为人处世贤文(邵雍的智慧人非善不交)(1)

01

自古言“养而无教父之过”,作为人父的邵雍当然也不例外。可邵雍的教子方法,是足以垂教后世的。

他的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修身、处世、为学、立志、交友等各个方面。在具体方法上,他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尤为注意身教——在行为上,处处带头以身作则;在语言上,随事而说,有感而发,但深入浅出,重在说理。

如,当儿子邵伯温答不上来问题时,他还作诗开解他:“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这种教育方式对邵伯温优良品格之形成,其效斐然。

02

交友是人生重要的事项。邵雍要儿子恪守“交益友,不交损友”和“非善不交”的信条,并强调人是分品位的:“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

上等品位的人,不用教授就懂得善恶;中等品位的人,需要老师教授之后,才知道善恶;下等品位的人,即便老师教授了,也不知道善恶。

那些不用教导就知道行善弃恶的人,难道不像圣贤一样吗?而那些无论如何教育都弃善作恶的人,难道不是愚昧的人吗?

他还说:

“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是说,知善行善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吉祥;而那些不善的人,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凶祸。他告诫子孙,一定要努力成为上品的善人,而不要沦为下品的愚昧人。并且,具体什么行为是“善”,邵雍也作了明确解释:

“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眼睛不看不符合礼节的颜色,耳朵不听不符合礼节的声音,口中不说不符合礼节的话,脚不踏入不守礼节的地方。不是善人就不交往,那些不符合道义的物品不要拿,亲近贤者就像喜爱被世人比喻为君子的兰花一样,躲避恶人就像畏惧蟒蛇和毒蝎一样。对于这些在先秦时期就传承下来的教子家训,邵雍严格要求子孙“吉人为善,惟日不足”,要持之以恒,坚持终生!

03

他还告诫子孙:“不肖之人,志在游荡。身在屋下,心在屋上。不肖之子,志在浮夸。身尚不保,焉能保家。”(《不肖吟》)

此外,他还写有多首《戒子吟》——

其一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

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

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

其二

鸡能警旦,马能代行。

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有禀天地,万物之灵。

妒贤嫉能,不如不生。

其三

至宝明珠非有颣,全珍良玉自无瑕。

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

其四

有过不能改,知贤不肯亲。

虽生人世上,未得谓之人。

其五

周孔不足法,轲雄不足师。

还同弃常膳,除是适蛮夷。

对于父亲的谆谆教诲,邵伯温兢兢践行,深受其益。

本文摘自《一代传奇:邵雍的智慧》

为人处世贤文(邵雍的智慧人非善不交)(2)

为人处世贤文(邵雍的智慧人非善不交)(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