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如梦悲欢几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如梦悲欢几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

用两日时间读完了沈复的《浮生六记》,颇有感想。

一、书名的由来

源自李白诗“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二、沈复其人

浮生如梦悲欢几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

他出生于士族文人之家,典型的文艺青年。

他所追求的快乐,不是考取功名,而是游山玩水,饮酒作画,小情小爱。自然,这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在当时是很难被认同的,被贴上了“不思进取”的标签。

他这一生有幸福安祥的快乐,也有滇沛流离的酸楚,但书中却少见对命运的憎恨,多的是对往昔快乐的追忆。

三、芸的早逝

人生有三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芸的早逝无疑给沈复带来很大的打击。

有网友评论说,沈复配不上芸。诚然,像芸这样的女子,没进过学堂,却靠自学认得字、作得诗,文学、审美方面的悟性一点也不输丈夫。

她做得一手好女红,甚至能靠这手艺养家。

她懂情趣,会将茶叶放入盛开的荷花中,待其“白天开、晚上合”的一闭一合中,沾染上天然的香气。这杯茶泡出的清雅,请问世间有几人喝过?

在不宽裕的日子里,“她总能将朴素的寻常东西做成精致的佳肴”;她性格隐忍,在“失了婆婆的欢心”和遭受“公公的误会”时,沈复正漂泊在外,她一人承受家族的冷眼,却绝少对沈复提起。

芸的一生,是幸福的,她遇到了沈复。

在封建社会,像沈复这样尊重妻子的人,不多。

例如刘备,“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每次遇到败仗,他都是先撇下老婆孩子,自己逃走。

再如大诗人陆游,因母命难违,休了自己最爱的妻——唐婉,致使自己追悔几十年,抱憾终身——“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在沈复眼里,芸几乎就是最理想的妻子;而沈复,也给了芸爱情应有的样子!帮她找借口出门游太湖、带她“女扮男装”逛庙会、夜游“沧浪亭”……沈复带给她的,是许多同时代女子都无法经历的浪漫。

浮生如梦悲欢几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3)

芸的一生,也是压抑的、孤独的。

沈复写此书,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回忆的。很多时候,芸都是缺失的。

在他每次外出游历时,一去几个月,芸都独自在家面对冷眼的婆婆和不怀好意的弟弟、弟媳。

她所受的教育告诉她要忍受。同时,她又是有思想、有主见的,是那个敢于男扮女装、可以和男人们一起吟诗饮酒的人。

而沈复的家庭,恰恰是个极为封建、专制、传统的世家。在“失了婆婆欢心”后,这个家无疑变成了芸的牢笼。许多人猜测,芸那么急着给沈复找妾,或许也是为了给孤独的自己找一依靠。

最后,我认为糟糕的经济状况也是压垮芸的最后一根稻草。

沈复的工作极不稳定,常常处于失业状态。即使后来摆了画摊,也是“三天的收入抵不上一日的开销。”入不敷出的窘况,令芸在染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并常为生活开支而操心。

从沈复的叙述中,常看到芸当了自己的嫁妆请沈复的朋友喝酒。嫁妆当完后,日子愈发难过,开始当衣服、流落他乡,甚至连儿女也只能匆匆安置……

一个女人,常陷于朝不保夕的“经济危机”中,谈何安全感?心中苦楚可想而知。此时,沈复的痴情,也只能像卖火柴的小姑娘手中那一根火柴,温暖那一刻,却无法真正驱走严寒。

但,也好在有着这样一根划亮的火柴,照见了二百年前的沈复和芸的一生。否则,他们也随着尘埃,一起湮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了,谁又还记得呢?

浮生如梦悲欢几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