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网上有这样的讨论——肉桂的正常汤色是什么?

是橙黄,橘红,还是偏黄?

按照大分类,肉桂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茶汤颜色理所应当是橙黄色。

颜色太红,太接近“红汤”反而有做青发酵之嫌。

但也有茶友感到疑惑。

“为什么看到别人冲出来的肉桂,汤色都是橘红的,为啥到了自己身上,泡出来的肉桂颜色这么浅,只有金黄色?”

“是和焙火有关,还是品质问题?”

先捋一捋思路,快刀斩乱麻,排除干扰项。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2)

麻花不建议大家,每次看到一泡岩茶汤色或深或浅,就将猜忌的种子放在品质方面。

岩茶品质表达的核心,在于香气、滋味、韵味。

与茶汤颜色深浅,没有建立一级关联。

再说,焙火浅的岩茶,汤色未必会浅。

如果前期做青发酵偏熟,发酵出大量茶红素、茶褐素等可溶于水的茶色素物质后。

哪怕这款茶没怎么吃火,汤色照样是发红的。

人不可貌相。

看一杯茶,也不要只看一面。

岩茶汤色是黄是红,是深是浅的原因,在于以下4点。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3)

《2》

一、焙火程度。

岩茶焙火,好处多多。

焙掉多余的苦涩茶味后,成品岩茶喝入口,滋味更甘润绵柔。

同时,焙火还能发展茶香,进一步降低水汽,利于后期仓储保存。

虽说焙火进程中,免不了要损失部分低沸点茶香,但焙火能让茶味进一步浓缩,实现更为甘醇的汤感。

岩茶的火功按从低到高,分别有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

不同火功的岩茶,汤色深浅不一。

足火最深,中火次之,轻火再次之。

规律是,火功越高,汤色越浓。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4)

背后原理得从焙火反应说起,岩茶的焙火,实则是美拉德反应。

(高温状态下,植物蛋白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

随着焙火温度升高,茶叶内在物质不断发生反应,逐渐生出褐色含氮色素。

轻火茶,吃火不多。

焙火带来的褐色类可溶性色素含量有限,汤色自然偏浅。

反过来看,如果焙到足火后,没有及时停手。

继续焙下去,岩茶在焙火过头后,会变成病火茶。

盖因病火茶内部,含有超标的褐色深色类物质。

茶汤颜色呈现出典型的“酱油汤”!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5)

《3》

二、发酵程度。

做青与焙火,是岩茶加工的两大环节。

焙火能影响茶汤颜色是深是浅。

火功越高,产出褐色或黑色的水溶性色素物质越高,汤色更偏向“深色系”。

做青发酵程度,主导茶汤颜色是黄是红。

岩茶也好,红茶也罢,它们的发酵本质都是一样的,特指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

氧化发酵程度越高,生出来的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越高,泡出来的茶汤更接近“红汤”,甚至是红到发黑的暗红汤色。

反之,发酵程度轻一些,茶叶内部保留的茶黄素更多。

泡出来的茶汤,自然更偏向橙黄、金黄色。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6)

之前分享过一个冷知识,红茶虽说被归入为全发酵茶类,但实际制茶时,红茶并不是100%全部发酵。

发酵程度在40%-60%左右的红茶,大有所在。

这点从红茶汤色深浅,可见一斑。

再说回到岩茶,岩茶肉桂是半发酵茶,传统做青发酵要求绿叶红镶边。

三红七绿为主,不能发酵到叶底全红。

那些故意增加发酵,却在焙火方面偷工减料,轻轻过一遍火的岩茶。

乍一看,汤色很深很红。

但实则焦糖香弱,没有明显焙火痕迹。

如此隐藏性颇深的岩茶,值得多加警惕。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7)

《4》

三、冲泡影响。

之前在外面吃饭时,突发奇想,泡了一壶岩茶佐餐解腻。

茶壶呢,是店家提供的。

容量超级大,泡出来的茶水分给十来个人喝,依旧绰绰有余。

但这种容量大的壶,泡茶功能很局限。

一方面,茶香易散难聚。

大容量的茶具,普遍不聚香,仅供“施茶”解渴,谈不上品茶。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8)

另一方面,大量注水泡茶后,风味会被严重稀释。

焙火适中,原本看着汤色橙黄明亮的茶汤,被大量清水稀释过后,汤色也会变浅。

看着只有浅浅的金黄淡黄色。

那年我们在杭州吃饭时,就试泡了一次大壶茶。

结果那次喝到的岩茶,汤色竟比旁边的姜丝黄酒还要浅!

当然,冲泡因素对茶香、汤色、滋味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茶少水多,茶味被稀释后,汤色会变得浅之又浅。

反过来,若是故意闷泡坐杯,闷茶时间长了,汤色也会浓缩转变。

当你对一泡岩茶特别熟悉时,闷泡汤色VS正常汤色,能明显看出差别!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9)

《5》

四、品种影响。

岩茶里,白化品种的汤色, 普遍偏浅、偏金黄。

最出名的,非四大名丛里的白鸡冠莫属。

春季新生出来的叶片颜色偏白。

远远望去,在一片青葱嫩叶里显得鹤立鸡群。

到了成品茶上,和其他岩茶相比,白鸡冠更是将“白”字进行到底。

干茶颜色偏浅。

茶汤颜色偏浅。

叶底颜色偏浅。

当你试了一大堆岩茶时,突然间遇到一泡白鸡冠调节口味,颇为耳目一新。

但大家有所不知,岩茶里的白化/黄化品种,不单只有白鸡冠。

连肉桂,也有黄化品种。

这又是一点冷知识了。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10)

之前写过,论叶片大小,肉桂有小叶肉桂、大叶肉桂之分。

但论叶片颜色,除了常见规格的肉桂外,也有黄叶肉桂的存在。

近些年,在武夷山茶农圈子里,黄叶肉桂已不算新鲜事。

一早就能在苗圃买到扦插出来的幼苗。

只不过在市面上,知道的人不多,产量不高,种植范围有限。

喝过黄化肉桂的茶客,少之又少罢了。

上一次在武夷山,麻花试喝过一回黄叶肉桂,它的口味倒是蛮新奇的。

乍一看,还以为是白鸡冠,叶底和汤色都偏浅。

但喝起来,又带有肉桂的辛锐桂皮香。

和普通肉桂略有不同,黄叶肉桂的茶汤鲜醇感更明显,也算一回新奇尝试!

岩茶肉桂叶底颜色(金黄橙黄橘红)(11)

《6》

选岩茶,很多茶客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

认为汤色越浓=茶味越足。

认为好茶应该是橙红、橘红、红艳的,看着不能发黄。

认为岩茶汤色金黄,是焙火不足,茶味有缺陷……

总之,看到一杯颜色偏浅的岩茶,下意识间就会怀疑它的品质。

但还是那句话,茶叶品质的好坏,茶桌上见真功夫。

只看不喝,没有将茶真正喝到嘴里之前,永远无法知道答案!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最好的肉桂是正岩肉桂吗?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都是顶尖货?

从肉桂到“肉桂”,玩坏的肉桂,还能撑起武夷岩茶的一片天吗?

岩茶圈新套路,玉女峰肉桂、鬼洞肉桂、老丛肉桂,藏着哪些坑?

牛栏坑肉桂就是个名字,所有高端的武夷岩茶肉桂,都可以做牛肉?

同样是武夷岩茶肉桂,香气为什么都不一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