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

我经常会遇到有朋友问我,你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他是不是汉奸?这个问题,真的没那么容易回答。

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1)

太史公司马迁

首先我觉着司马迁的《史记》对于李陵的记载并不完全可信。要知道因为李陵的问题司马迁惨遭宫刑,他对于李陵同情大于客观。比如,他说李陵可能是暂时投降,将来他还会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再回来的。当然在当时并不是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比如张骞被匈奴人俘获之后,在匈奴住了十多年,还娶妻生子,最后带着老婆孩子又回到中原。但是,司马迁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李陵会如此做。他只是推测。汉武帝当时正处于气头上,一怒之下阉了司马迁。对于司马迁来说,不过就是说句话而已,哪怕就是说错了,至于受那么大罪吗?但是,这件事情之后,司马迁却已经和李陵绑到了一条线上。假如李陵是彻底错误的,那他司马迁也就咎由自取。所以,司马迁在叙述的时候,可能会有不自觉地对李陵美化、辩护的情况出现。

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2)

那么,实际上李陵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投降肯定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投降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投降之后最初的打算如何,我们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使得李陵再回到汉朝成为不可能。因为,就在李陵投降之后,传出消息,一个投降了匈奴的李姓将军,帮助匈奴人出谋划策对付汉朝。结果,汉武帝在大怒之余竟然下令将李陵的全家都杀了。后来李陵在匈奴,遇到汉朝的使者,李陵质问道:纵然我后来投降了,但是我以前曾经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至于要杀我全家吗?使者说,听说你在匈奴帮敌人练兵。李陵说道:那是李绪,不是我!后来,愤怒的李陵杀了李绪。但这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李陵回归汉朝的道路被彻底堵死。虽然汉武帝时候,汉朝的使者来到匈奴曾经向李陵传递出可以回国的信号,而李陵怕再次受辱就没有回去。

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3)

李陵在投降之后,被匈奴人立为右校王,被匈奴人委以重任。但李陵并没有做过什么和汉朝为敌的事情。李陵投降后,恰逢苏武来到匈奴而被匈奴人扣留。匈奴人派李陵去劝说苏武,李陵就对苏武说了自己来匈奴前苏武家里的凄惨状况。而苏武并不为所动,坚持不投降。李陵感慨,自己和卫律罪大于天!

至于说,是不是汉奸,不同时代里有不同的判断。以今天的人们来说,战败被俘,也未尝就是汉奸。关键是他有没有做不利于汉朝的事情。比如带兵和汉朝为敌。从我们目前所看的史料来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李陵做了什么不利于汉朝的事情,算是身在匈奴,心在汉吧。

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4)

后来到汉昭帝的时代里,汉朝和匈奴关系缓和,双方开始互相释放一些被对方扣下的使臣。经过汉朝的争取,匈奴被迫释放苏武回汉朝。在苏武回汉朝的前夜,身在匈奴的李陵与苏武话别。席间,李陵写下了一首名为《别歌》的诗:“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让我死心塌地做匈奴的将领,我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让我回去,我老母已经被汉朝杀了,我回汉朝的路也已经被彻底断绝了,我该到哪里去呢?我觉着,这首诗很能反映李陵矛盾的心理。

李陵真实的结局(如何看待李陵的投降)(5)

说到这一点,我就想到了中国文化之中对待战俘的态度。中国文化似乎不承认有力尽被俘的合理性,事实上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李陵内无兵器,外无救兵,与敌人周旋那么长的时间,已经实现了作战目的。而面对匈奴主力,继续抵抗,显然对于扭转整个战局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放下武器,并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之中,无论何种情况之下,放下武器都是可耻的,都是不能接受。一旦上了战场,要么凯旋归来,要么马革裹尸,并无第三种选择。要是这样的话,大家有没有想过,日内瓦公约就变得没有丝毫的意义。大家要知道,我们中国今天也是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当然,我不是要求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遵守日内瓦公约。但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精神。当我们再回看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精神来理解古人。也就是说,李陵战败了,李陵有活下去的权力。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人们评价李陵事件的基本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