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坚决执行命令!”

“坚决完成任务!”

“坚决消灭敌人!”

这是我国中将杜义德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因而他又被称作“杜坚决”。

杜义德一生战功显赫,带领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7战7胜。

曾参与红军强渡嘉陵江、抗日威震冀南、挺进大别山、上甘岭战役......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

杜义德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武将还能“文”。

他当过副校长、著有《杜义德文集》......

可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开国将军,他的身上却一直背负着一段“沉重的仇恨”

隐忍多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杜义德凭借一把机枪射杀百余名敌人。

回顾杜将军的一生,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出生寒门,决心参军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

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杜义德,1912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一贫农家庭。

他家共育12个孩子,但幸运活到成年的,算上他仅有5个。

其父靠租种当地大地主的田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

奈何,当时地主横行霸道、肆意压榨农民。

杜家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是杜义德童年的真实写照。

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读书。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3)

网图:放牛孩

上了8个月私塾,大字都还不识几个,他就辍学去给地主放牛。

这一年,杜义德才刚满8岁。

本想着为家庭分担,但他却不幸遇上劣绅。

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被人用鞭子毒打;

偶尔得到的奖励也只是地主家的剩饭剩菜,换做今天连猪饲料都不如。

这样的境遇让杜义德明白,为他人干活永远没有出路。

想要翻身,就必须有一技之长。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4)

网图:旧社会木匠

15岁那年,他告别故土,只身前往武汉,并在一家木匠铺当起学徒。

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好不容易摆脱可恶地主,又碰上刻薄老板。

说是学习,其实就是让杜义德打杂。

这期间,他没有睡过一天懒觉。

日日守在工作台边,帮木匠们准备材料、收拾木渣碎屑。

只要稍有疏忽,他就会被关小黑屋、饿饭、罚跪;

甚至是一顿拳打脚踢。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5)

网图:武汉旧宅

无数个夜晚,他都悄悄坐在院子里仰望天空。

看着黑夜中繁星点点,他一边轻抚着自己身上的伤疤,一边咬紧后槽牙在心中悲愤道:

“再黑的天空也有星星的照亮,可这黑暗的世道又在等谁来点亮呢!

为什么!为什么苦难的人民看不到未来的道路!”

或许是上天听到了他的呐喊,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正在街头演讲的李先念。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6)

李先念

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每到夜晚,杜义德就会去李先念的住宅,听他讲《共产党宣言》

书中传达出反压迫、反剥削、为自由的共产主义思想就如同一盏路灯,

指明了杜义德的人生道路。

不止书本,1927年“黄麻起义”中,我党领导人民抵抗反动派的事迹很快传到他的耳朵里。

理论加事例,让杜义德彻底觉醒:

“我要参军,报效祖国!”

这个想法从这一刻开始在心中生根发芽......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7)

杜义德

骁勇善战,能文能武

他义无反顾离开武汉,于1928年加入赤卫军。

一年后,他带领着100多位赤卫军一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

作为一名红军,年仅17岁的杜义德丝毫不逊于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兵。

他行事作风果敢勇猛,在宣传岗位上发光发热,人送外号“夜老虎”。

人如其名,他擅长发挥从小培养的特长——走夜路。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8)

杜义徳(左一)

有一次,杜义德带着宣传队的士兵在塔耳岗遇到“清剿”红军游击队的敌人。

他迅速侦察敌情,判断双方的实力。

然后命令战士们不要“硬碰硬”,同敌人保持忽远忽近的距离。

就这样,把敌人牵到深山老林之中。

正所谓天时地利,趁着月色,杜义德发挥自己的优势,

仅靠摸树皮判断背阴朝阳、面东向西。

很快,他便带着部下潇洒离开,只留敌人在山里糊涂打转。

被杜义德狠狠收拾的敌人,知道他是黄陂人,都称其为“尖黄陂”。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9)

杜义德

不仅善用优势,他的勇气更是在军营中数一数二。

每场打仗杜义德都抱着身先士卒的决心进行战斗。

鼻翼上那块花生米大小的疤痕就是最好的证据。

“这是我做红军时与敌人拼刺刀留下的。

当时,他的刺刀已捅到我鼻翼,我就立马捅到他的脑瓜上,一刀毙命。

什么叫你死活我,这就叫你死我活。我不坚决捅死他, 他就坚决捅死我!”

在后来记者采访中,杜义德骄傲地指着这个被他本人叫作“生死疤”、“光荣疤”的伤口说道。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0)

网图:红四方面军

还有一次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那是杜义德离死亡最近的一刻。

当时,眼看部队攻城迟迟没有进展,

血气方刚又是急性子的杜义德立马挺身而出。

他突然间跳出来,一声呐喊:

“冲呀!”

便带着部队冲在最前头。

子弹不长眼。

只见杜义德没走几步突然一愣,直挺挺地倒在路中间。

原来,一颗子弹打进他的前胸,从后背而出, 差一点穿过心脏。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1)

红四方面军医院旧址

随即,他被送往军区医院。

回想那个时候,杜义德忍不住摸了摸心脏,皱眉说:

“当时没有麻药, 就用一条盐水泡过的纱布, 穿进伤口来来回回拉, 痛得要命!”

事实上,这只是他打仗生涯中两次负伤。

杜义德一共有9处伤口。

只不过对于这些,他都一笑而过。

因为作为一名军人,这些伤疤反倒被杜义德认为是自己的荣誉和勋章。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2)

杜义德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在冀南与日本鬼子血战;

再到解放战争中成为“运动战”的典范

而后到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

毫不夸张地说,杜义德半辈子的时光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

他擅长打硬仗、恶仗,其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更是受到众人吹捧。

就连邓小平都常说:

“6纵就是能打。”

可即便是这样,在杜义德的回忆中,也有最难啃的“硬骨头”。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3)

油画:挺进大别山

那就是,1947年的挺进大别山。

当时正值全面内战爆发前夕。

为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

而进军大别山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它的成败关系着人民解放军能不能实现战略进攻。

“我们庞大兵团脱离后方进攻作战,是不能让蒋介石把我们家里的坛坛罐罐打烂,而把战争推到蒋管区去。

我们晋冀鲁豫野战军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战场两头,我们挑的担子越重,对全局就越有利。”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4)

邓小平

临行前,邓小平点了一根烟,语重心长地对杜义德说。

身经百战的他自然知道这场作战的重要性,

更清楚刘邓首长是充分信任自己、相信6纵才会托以重任。

他拍着胸脯保证:

“刘邓跟着6纵,一万个放心!”

进大别山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强渡黄河

经过缜密分析与研判,刘邓大军将突破黄河的时机定为6月底。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5)

强渡黄河

此刻,正逢水势上涨迅猛、水流速度极快,可趁机渡河。

为取得作战的胜利,杜义德一而再再而三,劳神费心地叮嘱所在辖区的两名旅长:

“争取偷渡黄河。偷渡不成,立即转入强渡。

渡河后,如敌建制尚未打乱,应稳扎稳打,巩固滩头阵地;

如敌建制已被打乱,就应不顾一切猛插猛追,迅速抓住敌人,予以各个歼灭。”

事实上,他的作战指挥与部署的确有先见之明,

在之后的实战中更是一一应验。

强渡黄河后,面对“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局面,

我军前进每一小步都需打起十二分精神,稍有不慎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6)

汝河之战

直到抵达汝河,在这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一战——“汝河之战”

河的对面是蒋介石嫡系的整编85师和64旅。

而在我军后方,则紧紧跟随着国军10多个师的兵力。

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用以形容当时那个局面再合适不过。

在那一刻,刘邓正随杜义德的6纵结伴而行。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7)

邓小平与刘伯承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要进攻,我们就要勇猛,硬生生闯出一条通路。”

一向温文儒雅的刘伯承面对当下的局面,用少有的语气坚决说道。

听完,邓小平也在一旁连连点头,且附和:

“是呀!现在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只能坚决打过去!

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地打过去!”

其实,就算刘邓不说,杜义德也没有丝毫想要撤退、从长计议的想法。

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缩”二字,革命向来就是用血肉筑起来的。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8)

刘伯承

只不过,刘伯承口中说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经意间注入到杜义德的红色精神和血液里;

同时,也刻在我军的战争史册中,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

更成为流传至今,被世人传颂的名言警句。

刘邓亲自指挥,杜义德传令部队轻装上阵,杀出一条血路。

经过多次反复的残忍肉搏战,

在杜义德率领的6纵部队掩护下,刘邓大军顺利渡过汝河。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19)

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

到达彭店,刘伯承会心一笑,轻拍杜义德的肩膀,满脸欣慰地看着他:

“这一仗打得好!我们靠坚决地进攻,逼迫敌人变防御,主动变成被动。

打仗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候只有勇猛才能战胜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仗中除了英勇杀敌,杜义德的策略我们有目共睹。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0)

与一些有勇无谋的武将不同,

他不仅四肢发达、头脑也很聪明机敏。

而这离不开毛主席的教导。

1936年,在西路军(即:红四方面军和西部队)河西走廊作战失败后,

杜义德曾一度心中积郁、萎靡不振。

每每闭上眼想到战争失败的惨烈场面,他都捶胸顿足,内心始终堵着一股劲。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1)

西路军行军路线图

再加上受当时局势影响,他更加烦闷,甚至逐步失去自信、自我怀疑,又一次陷入黑暗。

彼时,毛主席的召见将他从黑暗中及时拯救出来。

杜义德低着头、耷拉着双肩走进房间。

一看他的状态,毛主席就全然明白,也没过多追问他打仗的事宜。

只是说了一句:

“杜义德,你才20几岁,来日方长,要好好学习,要不要去学校住一段时间?”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2)

毛主席

杜义德自从参加革命后心中仅想着如何杀敌,从未考虑过再进学堂。

他只认为是自己表现不佳,要被撤职,连忙抬头看向主席:

“主席,我还能带兵打仗!”

毛主席听到这个年轻男孩的回答,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放心!仗有得你打!让你学习不是撤你职位,是为了让你更好地打仗。今后的对手是日本鬼子,会有你用武之地的。”

这句话才让杜义德悬在嗓子眼里的心落了下去。

思考了一会儿,他笑着敬礼,心甘情愿接受主席的提议。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3)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几天后,经毛主席介绍,杜义德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5大队大队长。

非但这样,1939年9月,日寇侵华气焰日益嚣张。

为了培养更多军事人才,我党决定创办随营学校。

邓小平直接推荐杜义德为副校长。

“小平,我恐怕不行。文化水平不高担不起来的,还是派我到前方打仗比较合适。”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4)

邓小平

收到邓小平的提议后,杜义德下意识地摆手拒绝。

这也能够理解,他虽住过抗大,有当大队长的经历;

只不过和办学校、当副校长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层面。

但招架不住邓小平的盛情邀约,杜义德最终还是答应了。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

为此,杜义德开始分析问题、苦心钻研。

首先,随营学校的学员来自前线的一二九师各部队

他们认为进学校学习远不如打仗光荣,

他要如何纠正这种思想?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5)

网图:打仗

其次,和自己一样,大部分学员从小参军打仗,

文盲、半文盲占多数,

他如何保证大家看懂书本信息?

最后,如若讲到军事学习,

他要怎么让善于实战的学员听得进理论知识?

这三个情况就如同三个敌人挡在他面前,他必须逐一击破。

最基本的就是,给学员们扫盲。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6)

解放军

从认字开始学习,逐步达到阅读报纸、写日记;

至于算术,简单的加减乘除法是必须要掌握的。

在教学规模方面,多以连队为单位教学,

只有在遇到敌情时,实行分散教学。

在军事学习上,学员既然来自前线,就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让他们把各自战斗中的生动实例,拿到学校来,加以总结提高;

同时,将校长刘伯承写的《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抗日自卫队三个基本任务》《论游击战争与运动战》等军事著作当作教材。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7)

刘伯承

只要做好这几点,学员的思想问题也就不攻自破。

可想而知,这段经历对杜义德的成长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也加快促使他成为能文能武的将领。

多年后,杜义德回忆起来仍十分感谢邓小平能给予他这个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的杀父之仇少不了邓小平的支持。

每当说到这儿,他都难掩泪水,情真意切地感叹:

“小平对我好啊......”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8)

邓小平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原来在红军时期,杜义德“尖黄陂”的名号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同时,也让他们心生邪恶一计。

敌军军队在地主还乡团的带领下,来到杜家村,抓到了“杜义德的父亲。

“原来你儿子就是红军里的‘尖黄陂’!抓不到你儿子就抓你。你儿子不回来,你就甭想活命。”

领头的人明显是欺软怕硬,想要把对杜义德的不满发泄在他父亲身上。

只见他攥紧拳头,朝杜义德父亲的脸上狠狠锤了过去。

谁知,有其父必有其子。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29)

油画:红军战士

杜义德父亲“呸”的一声,将嘴里的血水喷在领头人脸上

他凭借最后一丝力气昂起头道:

“打吧!杀吧!等我儿子和红军回来,再找你们这些狗东西算帐!”

听闻这番话,敌军更加气急败坏。

他们将杜义德父亲押往到黄陂县城进行严刑拷打,逼着他说出杜义德和红军的下落。

头发都已花白的老人哪承受得住敌人这番折磨,第二日天还未亮,就断了气。

同一天,杜义德正要带队出发时,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30)

网图:红军行军图

他什么都没说,硬生生将眼泪和愤怒咽了回去。

只见他双手紧握成拳,面部肌肉止不住地颤抖。

“出发!”

空旷的山间只回荡着他的一句行军令。

“爸!我一定会给你报仇!”

一路上,杜义德都默念着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

而这一忍就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时。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31)

后来邓小平和杜义德

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后,杜义德向邓小平讲明此事且请求回家报仇。

时隔多年,他仍记得父亲被杀的情景。

破烂的衣衫、绽开的皮肉、不断流血的身体......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邓小平听闻后,饱含泪水地点头答应。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他还批给杜义德一挺机枪。

最终,杜义德拿枪扫射百余名地主还乡团的仇人,为父亲报仇雪恨。

后记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32)

杜义德

2009年9月5日,杜义德因病去世,享年98岁。

这位开国中将1930年加入共产党,79年的党员生涯他收获了无数荣誉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杜义德之子(开国中将杜义德可文可武)(33)

党旗

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他一生忠于国家忠于党,舍小家为大家,这种感情值得后辈深切缅怀。

请记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时,我们也断不能忘记革命先辈。

参考文献

[1]慕安.开国中将杜义德[J].党史天地,2006(11):17-20.

[1]李永戈.将军风采岂止在战场——回忆中顾委工作期间的杜义德[J].百年潮,2013(03):36-41.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3.03.018.

[1]李晓峰.“坚决将军”杜义德[J].党员干部之友,2006(07):36-37.

[1]邱昌运,刘大松.杜义德将军探母记[J].世纪行,1996(05):30.

[1]李金森,朱竟成.屠龙战将杜义德[J].世纪桥,2006(11):66-67.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06.11.026.

[1]卢振国.王树声、杜义德千里回归延安记[J].党史博览,2000(01):14-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