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从起点永定门开始,一路向北跨越天桥,直指内城正门——正阳门,俗称前门。而连接这条中轴线的,正是闻名遐迩的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长约1.6公里,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这里一直称为正阳门大街。民间俗称前门大街。考虑到使用方便,利于普及,这里于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并沿用至今。

早在北京外城建成之前,这里便已经是皇帝去往天坛、山川坛的必经之路。公元1553年,明嘉靖二十三年,随着北京外城建设完工,这里也成为了连接内外城的主要通道。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并不完全遵循祖制,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比如元代统治者弃用金中都旧址,通过迁移城市核心区,新建元大都来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开发利用。

到了明代,城市建设者不再拘泥于周礼的“前朝后市”(注1),他们因地制宜,经过明清两代几百年的不断规划和发展,在正阳门以南,以前门大街为轴线,东为鲜鱼口,西有大栅栏,逐渐发展成了两个繁华的商业街区。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1)

1906年,日本人山本赞七郎拍摄的前门大街,远景可见正阳门箭楼

因清代特殊的城市管理政策,以戏院、茶楼、妓院为主的经营场所只准开设在外城,前门大街的繁华程度再次提升。分布在大街两侧的胡同、街巷逐步形成了诸多专项市场,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

民国时期,前门大街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在这条中轴线上,西侧逐步形成了“三纵十一横”的格局:

三纵是南北向的煤市街、珠宝市街和粮食店街,十一横是东西走向的胡同,依次为: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坊三条、大栅栏(廊坊四条)、大齐家胡同、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施家胡同、掌扇胡同、湿井胡同、甘井胡同。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2)

前门大街西侧的“三纵十一横”,图中蓝框范围内

“三纵十一横”线条笔直,垂直交汇,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矩形”,给这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带来了强烈“写实”(注2)风格。

而在这条中轴线的东侧,以鲜鱼口为主线,形成了“北长南草”的独特布局:

北长指位于北侧的长巷头条至四条,南草指南侧的草厂头条至十条,因早期这里水量充沛,河道密集,而形成了一片不规则走向的胡同。它们横不平竖不直,线条蜿蜒曲折,与中轴线东侧“三纵十一横的“写实”形成强烈反差。让这个繁华街区平添了几分“写意”(注3)的手法。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3)

前门大街东侧的长巷、草厂地区,胡同走向多呈不规则状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前门大街周边的胡同肌理,线条丰富,颇具艺术气息。

以前门大街为轴线形成的繁华街区,除了城市建设者的规划发展、政策扶持,前门大街还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前门大街的周边,西有灯红酒绿的八大胡同,还有北京最大的文化商品市场“琉璃厂”,正南是京城民俗娱乐中心的天桥。

此外,前门大街的两侧还有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几十所各省府县会馆,有大量早期的剧社、戏班。随着以前门为终点站的京奉铁路建成并开通,优势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强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前门大街士农工商、五行八作汇聚,群星闪耀的景象。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4)

建议横屏观看,前门大街沿街立面照片,可以看到很多老字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55年摄

虽然今天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从相关的文字记载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烈的烟火气:

如果您饿了,这里有月盛斋、都一处等酒馆和饭庄;以生产饽饽著称的正明斋、聚庆斋;有明代嘉靖年间就开业的六必居酱园。如果您渴了累了,这里还有远远就能闻到茉莉花香的张一元茶庄;洗澡休闲的兴华园浴池。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5)

前门大街沿街立面照片,可以看到都一处的幌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55建议横屏观看年摄

要是想消费,从马聚源,内联升,瑞蚨祥这样的高端穿戴,到廊房头条里的天宝金店、三阳金店这样的奢侈品店应有尽有。除了吃喝玩乐,万一您生病了,还可以到大栅栏里的同仁堂“旗舰店”去抓药。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似乎深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人声鼎沸。

事物的发展终究不是永远一帆风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个体、私营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前门大街的店铺丧失了活力,人气逐渐衰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前门大街恢复了繁华,陆续开设了好几家大型服装店、百货商店。而旅游市场的不断丰富,前门大街成为了外地游客必设的景点之一。

在恢复繁华和尝试创新的过程中,前门大街的商业气息更加浓厚。然而,文化气息却越来越弱化,一不小心成了低端商品的集中地。廉价的所谓正宗北京烤鸭、各种冠以“老北京”的小吃鱼龙混杂,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北京,更成了那个年代各大城市的通病。

提起前门、大栅栏等名词,这里逐渐成为专门为外地游客开设,本地人绝不会去消费的纯旅游景点。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前门大街,究竟该走向何方?2003年,《前门地区修缮整治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诞生。最初的中心思想是按照清末民初的风貌进行修复,形成复古风格的商业步行街。

鉴于前门大街被赋予的内涵太过丰富,作为北京的一处重要地标,它需要展示的内容涉及了很多方面。因此,《方案》也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主题思路确定为:靠近正阳门的北段完全仿古,中段开始过渡,南段贴近现代。

同一年,北京市启动了南中轴治理计划,对前门以南的道路进行改造。2007年,前门大街前门至珠市口段开始改造,2008年5月完工,改造工程依托《方案》,在基本保证了前门大街整体呈现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基础上,实现了新老融合。

硬件条件具备了,前门大街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定位,运作模式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研讨、征求民意,前门大街最终确定为“依据其以及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共同构建中华老字号传统商业街区、精品四合院体验区、旅游奢侈品及精品酒店区、大众时尚步行街、休闲娱乐区共五大功能区。

希望以此五个功能区,”实现以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集聚为特色,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汇融合“。

事物的发展终究要经历阵痛期,恢复古朴风貌的前门大街最开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对建筑风格、整体氛围有自己要求的高端品牌,觉得这里的条件并没有吸引力。中端品牌入驻了,却出现了老北京品牌挨着时尚店的奇怪面貌。

前门大街上既有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和同仁堂,还有Only、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如果用中西合璧来形容,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企业的根本是生存,盈利、发展。面对高额的房租、宣传的不到位和自身经营内容单薄,很多老字号的销售情况并不好。

前门大街忍着转型期的阵痛,仍然在积极探索。2015年,前门大街开始往非遗方向转,开设了安徽非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等项目。

为了充分激发传统老字号的活力,再现经典、正宗和北京独特的地域文化,前门大街逐步调整运营政策。通过降低房租、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老字号再次的回归。

种种迹象都标志着,前门大街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连接线,正在由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转变(注4)。

绽放新颜的前门大街,商业更加繁华,更重新展现了文化底蕴。有了政策的扶持,各种新、老字号,中外商家的成本大大降低,这给商家们“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注5)”提供了基础条件。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6)

改造后的前门大街

一百元四只的廉价烤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天兴居满到冒尖的炒肝。过去环境杂乱、卫生堪忧的街巷,如今干净整齐,弥漫的是张一元的茉莉花香、同仁堂的中药香还有那触手可及的新华书店里的书香。

经过了转型期的阵痛,前门大街终于实现了华丽蜕变,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在原始的位置,吃到正宗的美食、买到正宗的传统日用品。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7)

热闹繁华的前门大街,笔者摄于2022年10月6日

为了推陈出新,许多老字号还再现了传统制作工艺,通过现场演示、辅以文字、图片和视频,让游客有更直观的感受。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8)

除了再现传统,前门大街商业街区还陆续推出了文创雪糕、文创图章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让“打卡”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为传统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多种富有创意的新方式。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9)

前门大街商家推出的文创图章,既有东来顺、吴裕泰这样的老字号,也有北平有茶这样的新商家

至于最初争论不休的“中西交互”,诸如包子铺旁边开着Zara,老北京布鞋对面开了H&M。我个人的观点是,之于前两篇中轴线的文章,永定门城楼上加装了不锈钢护栏,天桥没有原址复建是一个概念。

前门大街的改造和转型,我们不能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去追求完美的复古主义。就如当初的《方案》要恢复前门大街为“清末民初”的风格,请问谁说得清“清末民初”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建筑、一条胡同、一条大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面貌。

我们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前门大街完整地恢复成“某个时期”,就如同很多杠精诟病如今的爆肚吃起来不是老年间的味道。时代在变化,牛羊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烹饪工艺和加工方式必然要与时俱进。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前门大街新、老字号交差,中、外店铺云集的现象呢?

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就拿巴黎来说,没有一个游客或者市民会认为埃菲尔铁塔不是巴黎的一部分。

要知道,当初建设这个钢铁巨物,争议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拍板的决策者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巴黎老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保存完好,铁塔的建设,终究会被老城的风格与氛围接纳吸收。

北京城南北中轴线(魅力北京城壮美中轴线)(10)

与老城浑然一体的埃菲尔铁塔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有这样一段经典剧情,馄饨摊前几个食客闲聊说日本人快打到山海关了,要是真进了北京,咱们要么就是跑,要么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馄饨摊主冷笑着告诉食客:谁在谁的屋檐下?知道我这馄饨为什么好吃吗?看看这锅汤?我爷爷在里面放了只鸭架,一直煮到今天,我爸爸后来又放了猪骨髓,也煮到今天。日本人就是来了,他也是在咱的屋檐下。什么食材,进了我这锅馄饨汤,也是我这汤的味!

我想,读到这里,朋友们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北京的中轴线、前门大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底蕴,当我们今天步入这里的新品牌,国外品牌的店面时,总是能见到金发碧眼,却身着传统中式服装,操着流利普通话,甚至北京话的老外们。

如今的前门大街,打造成了一个微型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商业和文化纽带。真正实现了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注6)

关于中轴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前门大街或许是一面镜子,她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显得更加坚定、从容。

研究中轴线,我们不能单纯地去关注每座建筑,更要重视连接他们的重要通道。这样,才能实现“以点带面”,让中轴线完整、全面、活灵灵地展现在当代。前门大街,正好似中轴线上镶嵌着无数金银玉器,又有西方宝石的什锦锦缎,它们交相辉映,让这个传统面料在当代熠熠生辉。

北京的中轴线下一站是哪里,有哪些美丽的建筑,还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和大家分享。#北京中轴线##老照片#

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历史,爱生活。带给您不一样的中轴线故事,希望与您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趣的话题。

注1:前朝后市,中国古代的一种都城布局。《周礼·考工记下》:“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即建造一座九平方里的都城,每边开三个门。城中纵横各九条道路,路宽可供九辆车并行。王宫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各占地一百步见方。

注2:写实,绘画的一种风格,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来再现外界的物象,通常追求线条的清晰,明细和规则。

注3:写意,与“写实”相对。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一般讲究线条的自然、自由和随意。

注4:2006年,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之前,国家文物保护基本以点段为主,如将万里长城上的山海关等点位规划为保护单位。从杭州到北京跨越了24个城市的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革命性、前所未有的事件。大运河整体成为文物意味着国家开始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注5:同仁堂的古训,炮制是制药的方法,工序很多很繁杂,但是不能因为繁杂就省了人力的劳动 。药品的原料价钱很贵,但是不敢因为这个就减少分量。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华老字号,自古以来秉承这一传统,重视信誉、讲究诚信,为中国商业品牌的打造贡献了重要力量。

注6:文字参考于2013年9月和10月由我国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倡议指出: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