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真正的孝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孝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我们简单的翻译一下这段文字:有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说呢,一个人孝敬长辈尊敬兄弟的人,很少会犯上;不犯上的人呢却又喜欢作乱的这种人,我们也没有见过。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立”自然也就有人仁道。所以孝悌是“仁”的根本吧?

孔子认为真正的孝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孝悌)(1)

我们现在读古书,大多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大概了解了字面意思之后也许还会有人不赞同,“孝悌”怎么会是“仁”的根本呢?儒家说的“孝悌”都是“愚孝”的?诸如此类的言论我看得多了。其实在此,我们要细嚼慢咽一下《论语》中的文字,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孝悌是社会人伦中最基本的素质。

总有人说儒家迂腐愚忠,不够灵活变通,其实不然。

孔子本身是一个非常通世俗、接地气的人。《论语》中说的道理都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是人伦纲常,而哲学这回事总是植根于生活的,就如庄子所说“道在便溺”。在这一点上,儒家和道家观点倒是非常一致,也可见儒道本就是同根同源的。

孔子认为真正的孝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孝悌)(2)

所以,不要一听儒家谈“孝悌”就不舒服,这其中大有学问。

我们回归正题,说说“孝悌”这个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言,孝悌是社会人论中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我们人生第一打交道的对象就是“父母”,如果和父母的关系不和睦,往往会有或大或小的问题。

现在不是都讲“原生家庭”吗?当一个人在性格或心理状态上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去追溯他的根源,一般都会回溯到原生家庭上。而原生家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孝,是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其实话到此处,大家已经知道“孝悌”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至关重要了。和睦友爱、健康周全的原生家庭中的长大的人,往往人格和心理方面都比较健全。这难道不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吗?你能说这不是为人根本吗?

孔子认为真正的孝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孝悌)(3)

现在西方心理学讲“原生家庭”,其实早在孔子的时候,他已经关注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而对此儒家的态度,那就是孝悌。

孝悌是一个相互、连续的事情,他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接受,一定是父母付出了爱,子女再有了孝,一定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友好,才有了血浓于水的情谊。

孝悌是一个丰富的人伦的、哲学的命题,至于如何做到孝悌,那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在后期的文章再讨论。当然,“仁”是一个更丰富的哲学命题,这些我们都在后期慢慢讨论。

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一点,孝悌——家庭的健康和睦,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在社会中的立足确实有着至关重要、根本的影响。这也是这句话中所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