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最新世界排名(厦门大学拿下全球首次)

台海网5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厦门大学又牛了!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构型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

相关研究还登上

国际学术顶尖杂志

《Nature Materials》

近日,厦大官微发布喜讯!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程俊教授课题组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构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In situ probing electrified interfacial water structures at atomically flat surfaces”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DOI:10.1038/s41563-019-0356-x)。

厦门大学的最新世界排名(厦门大学拿下全球首次)(1)

划!重!点!最近厦门大学好消息不断!

2019年5月11日

自贸区学院将由厦门大学与福建省商务厅共建

将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理论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2019年4月23日上午7时28分

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

厦门大学“嘉庚一号”火箭

成功发射!

2019年3月

根据ESI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厦门大学新增物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

至此,厦门大学共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数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微生物学、药理与毒理学、地学、物理学,其中化学位列ESI全球前1。厦门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数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1位。

这一次

又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

构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彰显了厦大学者

优秀的研究能力!

那么,这个“取得重要突破”的研究

究竟有多厉害?

该研究

对电化学能源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界中水无处不在,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

李剑锋教授课题组采用不受体相水干扰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首次在金(111)和(100)单晶电极表面上获得了界面水的拉曼信号,并且在析氢反应过程中原位观测到了界面水的两种构型转变。发现界面水随着电位的负移,由“平行”结构向“单端氢朝下”,再向“双端氢朝下”变化。

程俊教授课题组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理论方法,模拟出不同电位下,在双电层中界面水的三种构型以及相应的氢键数目,与实验数据很好地吻合,进一步揭示了双电层的原子级结构。该研究首次在实验和理论层面,将界面水的构型转变以及氢键断裂与精确的电极电势标尺进行关联,对探知双电层的三维结构具有指导性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