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类护肤品(解读护肤品中常用的油脂类原料之矿物油脂和蜡)

油脂类护肤品(解读护肤品中常用的油脂类原料之矿物油脂和蜡)(1)

上一次,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护肤品中常用的油脂类原料之动植物油脂和蜡,本期,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原料矿物油脂和蜡以及合成油脂和蜡。

矿物油脂和蜡

矿物油脂和蜡的主要成分是从石油中提炼得到的C16以上的高级烷烃,代表性原料有矿油、矿脂、石蜡等,是一类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

矿油

矿油也叫白油、液体石蜡,由石蜡烃与环烷烃的饱和成分所组成,也有的含有微量的芳香烃。纯的矿油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没有气味。对酸、光、热均稳定,不溶于乙醇,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并可与多数脂肪油互溶。矿油在膏霜中的用量一般为2%~35%,具有保湿、清洁、增加油感等作用。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矿脂

矿脂俗称凡士林,它的主要成分是从石油经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后留下的渣油中脱出的粘稠状固体,同时还需按照要求混入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润滑油。从石油渣油中脱出来的黄色蜡膏中含有诸多杂质,化妆品中使用的矿脂应清楚其全部精炼过程且能够证明所获得的物质非致癌物,也不能有异味。精制后的矿脂无气味,呈半透明,溶于苯、乙醚、石油醚,不溶于水、酒精、甘油,其化学性质稳定,熔点为38℃~45℃,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在化妆品中常用作基料。

石蜡

石蜡别名固体石蜡,是从石油、页岩油或其他沥青矿物油的某些馏出物中提取,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物,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按熔点的高低有48、50、52、54、56、58度等品级。

纯净的石蜡为蜡状固体,白色,石蜡不溶于水,在醇及酮中溶解度很低,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二硫化碳、各种矿物油和大多数植物油中,石蜡的熔点越高,相对的溶解度就越小,化学性质就越稳定。

地蜡

地蜡是膏霜类化妆品中常见的基质原料,为白色至微黄色固体蜡状物,无嗅无味。地蜡的熔点从60~90℃不等,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石油醚、松节油、二硫化碳、三氯甲烷、矿物油等。主要成分为C25以上的带长侧链的环烷烃和异构烷烃及少量的直链烷烃和芳烃。具有无定型外观和极强的亲油能力。地蜡主要以石油提纯脱蜡的残留物蜡膏为原料采用精制法制得。

合成油脂和蜡

合成油脂和蜡代表性的原料一般有硬脂酸及其衍生物、鲸蜡醇、棕榈酸酯和聚硅氧烷类。

硬脂酸及其衍生物

硬脂酸即十八(烷)酸,熔点69.6℃,沸点376.1℃,相对密度0.9408,微溶于水。工业品一般呈白色或微黄色颗粒或块,为硬脂酸与软脂酸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油酸,略带脂肪气味。硬脂酸的皂化产物在膏霜中起乳化作用,从而使其变成稳定洁白的膏体。硬脂酸还是制造乳液的主要原料。硬脂酸皂酯类在化妆品工业中用途更为广泛。

鲸蜡醇

鲸蜡醇又称十六(烷)醇、棕榈醇。最初由鲸蜡经皂化制得,白色晶体,密度0.811,熔点49℃,沸点344℃。鲸蜡醇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但有一定的吸水性,作为乳剂型基质与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混合后,可增加其吸水性,在与水或水性液体接触时,在充分搅拌下吸水后形成W/O型乳剂基质。在O/W型乳剂基质油相中起稳定、增稠作用。

棕榈酸酯

常见的有棕榈酸异丙酯(IPP)和棕榈酸异辛酯,这是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化妆品中广泛使用的原料之一,两者都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油状液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这类的原料对油脂具有良好的互溶性,粘度较低,有良好的润滑性、铺展性。

聚硅氧烷类

聚硅氧烷是指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一系列衍生物,是一种无嗅无味无刺激的油性原料。聚硅氧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透气性、稳定性,还具备一定的抗静电和抗紫外线的作用。化妆品中常见的聚硅氧烷类成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是以硅氧烷为骨架的直链状聚合物,是一种非油性合成油,为无色透明液体或黏性液体,根据聚合度的不同有不同的黏度,它基本上无味,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二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触变性,易于在皮肤上铺展,涂抹后形成疏水膜,从而增加膏霜的耐水性又不会产生油腻感,其亦具备与对皮肤很好的相容性,无臭无味无刺激,安全性较高,此外,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也常将其作为消泡剂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