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鸿门宴的评价(历代鸿门宴的餐桌上都有什么)

原标题:历代鸿门宴

历史对鸿门宴的评价(历代鸿门宴的餐桌上都有什么)(1)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政治从来都是和“饭局”分不开的,项羽请刘邦的鸿门宴大概是最出名的一次,后来“鸿门宴”也固化为汉语言的一部分,专指一些有特殊目的的饭局。历史上的鸿门宴不止一次,从项羽开始,至少有无数著名的“鸿门宴”。当然,我们除了关注历史上历次鸿门宴的政治意味,还要从美食的角度来解析。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更因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妙笔而流传千古。司马迁的记述偏重与场景和人物,对美食的记录特别少,只提到樊哙接到项羽赐的“生彘肩”,放在盾牌上,用剑切着吃。

生彘肩就是猪肘子。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鸿门宴上会有“生彘肩”。其实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很好理解,那时候的宴会经常有烧烤,厨师就在旁边,现场烧烤自然有生的猪肘肉了。樊哙本没有资格入席,看到刘邦情况紧急,只得闯进来,斥责项羽后,项羽感到惭愧,一声令下,赐他“彘肩”,厨师只能将还没有烤的“生彘肩”给樊哙了。而且因为宴会上没有樊哙的席位和餐具,他只能以把肉放在盾牌上,用佩剑切着吃。

(北京南新仓天下盐餐厅)

赵王亲自切瓜,递给杨坚,杨坚不可能不给赵王面子,接过西瓜连吃好几块。赵王笑在脸上,却杀机显现,这时站在杨坚身旁的元胄见形立即上前挡住了赵王,并对杨坚说相府有急事,马上回府。

赵王的计划被破坏,大怒,斥骂元胄不但没被赵王的气势吓倒,反而暗示赵王图谋不轨。赵王辩解说这宴会又不是鸿门宴,他也不是楚霸王,杨坚更不是汉高祖刘邦,元胄也无需以樊哙自比。

赵王暂时退回,想支开元胄,刺杀杨坚,但无论赵王怎么支使,元胄就是不离开杨坚半步,赵王很无奈。后腾王又来赴宴,杨坚和元胄假意争吵,边聊边退,到门口突然跳上准备好的马车,逃走了。

丧失了杀杨坚的唯一一次机会,宇文家族也就走到了覆灭的边缘。回到家后,杨坚立刻逼迫北周皇帝宇文衍,下旨定了赵王宇文招的死罪。后来干脆推翻了北周,自立大隋。

近代还有一次更精彩的鸿门宴,就是蒋介石宴请胡汉民。

1931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春节刚过,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胡汉民接到了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大红请柬,请“展堂先生(展堂为胡汉民的字)”2月28日晚8点,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吃饭。

这里有一个讲究,以前请人吃饭,提前三天发请柬叫做“请”,表示尊重和隆重;提前两天发邀请就是“叫”,一般是长辈叫晚辈,上级叫下级;吃饭当天再发邀请就是“抓”了,平辈朋友间常用。

蒋介石提前三天发去了请柬,还是表示对胡汉民的尊重。胡汉民曾和蒋介石1927年一起发动“四.一二”政变,虽然当时胡汉民正与蒋介石争权,1930年11月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双方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请客吃饭来往还是正常。

况且在这份请柬的后边,蒋介石还附上了请客的菜单,都是粤菜名菜,都是胡汉民爱吃的菜,这自然让广东番禺人胡汉民更加难以拒绝,欣然赴宴。

按照规定,在司令部吃饭,都是要搜身交枪的,所以胡汉民带的保镖都被缴了械,安排在偏厅用餐。这是例行程序,胡汉民没有太在意,直往宴会厅而去。

迎面有两个宴会厅,左边的厅已经是灯火辉煌,其中一个已经坐了很多人,有戴季陶、吴稚晖、叶楚伧、陈果夫、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也都是蒋介石的心腹。胡汉民正要入席,却被秘书叫住,说到右边的厅用餐,蒋介石要单独宴请胡汉民。这时烤乳猪的香味已经弥漫开来,胡汉民欣然到了右厅。却发现厅里并没有人,而且桌子上已经摆好了所有的菜,香气四溢,胡汉民咽了口水,嘴里嘟囔了一句:“这老蒋搞什么鬼,还不出来。”

这时出来了一个人,不是蒋介石,是首都警察厅厅长,手里拿了一份信,对胡汉民说,今天总司令有事,不能出来陪同。有封亲笔信要交给胡汉民看、胡汉民打开一看,信里列举了他的“十大死罪”。

形势如此,胡汉民汗水就下来了,再看桌子上的菜,中间的一道主菜“龙虎斗”的样式有些怪异:“虎”(猫)的口大张着,“龙”(蛇)的头已经被吞没了,只剩下身子。胡汉民跌坐在桌边,再也无心动筷子,强烈要求见蒋介石,但一直等到半夜12点,蒋介石也没有出现。

随后胡汉民就被蒋介石软禁在了南京汤山别墅,失去了权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释放了胡汉民,又排了一场宴席,菜式和那次司令部“鸿门宴”的一模一样,独少了一道“龙虎斗”。

“龙虎斗”是广东名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做龙虎斗是用山间的小豹子和蛇。广东气候湿热,容易生疮,吃蛇肉喝蛇羹可以预防,所以直到今天,蛇肉在广东一带还非常流行。但“龙虎斗”的政治意义被发掘到如此的高度,相比历史上摆“鸿门宴”的项羽和北周的赵王,蒋介石还是技高一筹,大获全胜。

历史对鸿门宴的评价(历代鸿门宴的餐桌上都有什么)(2)

(二毛新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