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好心人捡到孩子(7岁遇意外没了视力)

来源:钱江晚报这两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被好心人捡到孩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被好心人捡到孩子(7岁遇意外没了视力)

被好心人捡到孩子

来源:钱江晚报

这两天,

《被地铁偶遇的导盲犬感动哭了》的视频,

上了某短视频软件的热搜榜。

视频中,

黄色毛发的导盲犬

将视障的主人领到空位上,

聪明又乖巧,

不少网友都说被暖到了。

对于视障人士来说,

导盲犬就好像家人。

网友们都说导盲犬真的很可爱,

“倡议大家多多理解、多多关爱”,

也有人充满好奇,

“听说导盲犬很贵,几十万一只?”

“在公共交通上遇到了可以摸摸它吗?”

……

7月20日,

我们找到了杭州视障调律师蔡琼卉,

听她讲讲导盲犬阿拉丁的故事。

接受专业寻训练一年半,

它成为了她的“自由伙伴”

在杭州市富阳区江滨村蔡琼卉盲人钢琴调律工作室,我们见到了蔡琼卉和阿拉丁。

阿拉丁是一只7岁多的拉布拉多,个头蛮大,毛发金黄,正在工作室里围着蔡琼卉转圈,看到陌生人进来,就兴奋地凑了上来,不怕生。

“阿拉丁,坐!”蔡琼卉轻轻唤了一声,阿拉丁就乖乖地在她身旁坐下。

蔡琼卉和阿拉丁相遇是在2018年6月,那时阿拉丁已经3岁了。

和普通的狗狗不同,阿拉丁出生45天,就会被寄养到爱心寄养家庭,“按要求,他们每天至少陪伴阿拉丁三个小时,并且不能打骂,还要教它一些简单的口令。”

等阿拉丁一岁时,被送回大连的导盲犬训练机构,接受专业导盲犬相关技能训练,“比如说要训练他们不能随意乱叫、不能随地大小便等等,要比一般的狗狗付出更多。”

在这期间,还要接受绝育手术,让狗狗拥有更温和的性格。

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严格训练,阿拉丁脱颖而出来到了杭州。独自在黑暗中摸索了18年,25岁的蔡琼卉“重新拥有了一双眼睛”。

当初,阿拉丁是在编号为A的那一窝出生的,蔡琼卉就用第一个浮现在脑中的神话人物阿拉丁,给它起了名。

“在这之前,我出行都要靠盲杖,走的慢不说,路况的不可控因素还多。如果熟悉的路还好,要是远一点就需要爸妈陪着。”蔡琼卉说,虽然是家人,但烦爸妈也让她多少有些心理负担,就尽可能的减少外出,“后来有了阿拉丁,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说走就走,很自由。”会委屈会淘气,

主人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和阿拉丁相磨合,花了蔡琼卉不少时间,步频的节奏、指令的听取,首先要学会怎么在导盲犬的带领下走路。

导盲犬就是视障人群的高级避障,平时工作时会主动避开路上的各种障碍,路线导航需要依托各种导航软件,转弯等就需要听主人的指令。

走、坐、卧、左转、右转、停等常规的指令,因为都经过了训练,阿拉丁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像走去公交站、回家、过闸机等指向性非常明确的命令,还是需要时间去磨合。阿拉丁非常聪明,基本上两三次就能掌握,“磨合期过了之后,基本上它看我的脚的姿态,就知道我要干什么。比如说左脚转大一点,它就知道我要左转了,都不用口头下指令。”

阿拉丁的智商基本相当于七八岁的小孩子,要把它当做一个小朋友去照顾,所以蔡琼卉还要学习怎么做个“好家长”。

“这个小家伙会闹情绪的。”蔡琼卉说,有一次它表现很好,答应回来给它加餐,结果一忙给忘了,结果第二天它就不好好走路了,问一下它才动一下,后面给它加了餐才又恢复常态。7月20日这天,蔡琼卉带着阿拉丁出去溜达,可能是因为有几天没出门了,在蔡琼卉下达回家指令的时候,阿拉丁迟迟不肯转身,原地踏步,在几次呼唤之后才“不情不愿”地回了家,“和小孩子一样,要哄的。”

别看阿拉丁有小孩脾气,但工作起来却足够尽职尽责。

“常人走路不是都靠右嘛,危险基本都来自左边,所以每次出行阿拉丁都会走在我的左边。”蔡琼卉说,杭州不少道路路况很复杂,电瓶车来来往往。记得有一次,阿拉丁的脚被过路的电瓶车压了一下,但它一直忍着,直把我领到安全地方后,才疼得趴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它把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在蔡琼卉的黑暗世界里,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都有不一样的声音标记,而阿拉丁的标记并不是大家熟悉的“汪汪汪”,而是哈气声和低沉的“呜呜呜”声。

“因为阿拉丁是大型犬,如果在人群中乱叫,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喊叫也是它的训练科目。”蔡琼卉说,在她的记忆中,相处四年半时间里,阿拉丁只叫过两次,一次是刚来家里的时候,和家里的另一只狗争宠,“还有一次大晚上,我开门给朋友递东西,它觉得不安全。”

其他时候,阿拉丁都默默陪着蔡琼卉,连摇头、甩耳朵都是轻轻的、慢慢的。

“我们就是朋友、伙伴。”经常出去培训,蔡琼卉带上阿拉丁,有了它的陪伴,

再陌生的环境,只要抱一抱它、说说话。“就不孤单、不想家了。”

有人理解也有人介意,

“在它的陪伴下能去更多的远方”

蔡琼卉是在7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双眼被严重灼烧,失去大部分视力。

“最开始其实挺绝望的,我爸一下子白了头,我妈也哭得双眼视力下降厉害。”虽然当时家境一般,但是父母却没有放弃蔡琼卉。来到盲校之后,她认识了更多的视障朋友,也重拾了生活、学习的信心。

失而复得的感觉,让她更加努力

的学习,并最终考取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级调律师。

阿拉丁现在是蔡琼卉的“工作合伙人”。蔡琼卉说,自己并不是每次去工作都会带着阿拉丁,“有的人介意,比如说掉毛,也有人就是不喜欢狗狗。去之前我都会征求对方意见,同意之后才会带上。”

蔡琼卉还记得,2018年阿拉丁刚来的时候,在富阳坐公交,因为公交司机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了解关于导盲犬乘车的规定,拒载了。不过,与公交司机沟通过之后,后面就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

这几年,蔡琼卉明显感受到了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视特殊群体。

“杭州地铁就是我遇到过的服务最好的地铁之一。”每次去坐地铁的时候,蔡琼卉都会提前联系,工作人员会来到站外等她,并且帮助她直到出站,“如果地方近的话,他们甚至会陪我走到目的地,不会过分热情,但是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在。”

现在,高铁、飞机也都能带导盲犬一起乘坐了,虽然手续有些繁琐,但是对于蔡琼卉来说,可以到达的远方更远了。

并非所有狗狗都能当导盲犬,

遇到导盲犬这三点一定不要做“其实大众对于导盲犬的认知较低,也和数量不多有关。”蔡琼卉告诉小时新闻记者,目前全国导盲犬只有300多只,普及率不及1%,这也和导盲犬的训练成本高昂有关。一只狗狗能不能成为导盲犬有三个要求,一是性格要绝对温顺,二是服从性要绝对强,三是足够聪明。蔡琼卉半开玩笑地表示:“哈士奇有点笨,泰迪太精明……并不是所有狗狗都能成为导盲犬。”

此外,狗狗的生理特征也是考量因素之一,“不少狗狗是靠嗅觉寻路,这些也不行,我们需要导盲犬用眼睛去看路。”

所以,高淘汰率加上训练成本,每一只导盲犬都有不菲的价格,像培育阿拉丁的成本就近20万元。

蔡琼卉申请的是公益项目,领阿拉丁回来是不需要费用的,“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我才拥有了阿拉丁,这也是富阳第一只导盲犬。”

每次阿拉丁工作时,都会穿戴带有“导盲犬”字样的“工作服”和牵引绳,在上面我们还看到一行小字:工作中请勿打扰。蔡琼卉说,如果大家在路上遇到导盲犬,一定要记得三不:不要抚摸、不要喂食、不要呼唤 ,“抚摸和呼唤都会分散导盲犬的注意力,会给视障人群带来不安全因素。喂食会影响导盲犬的饮食习惯培养,也可能会误食不该吃的东西,带来隐患。”

正是因为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导盲犬的寿命也比一般狗狗短一些,“阿拉丁的预估寿命大约是14年,工作年龄是到12岁。”

如今,阿拉丁已经7岁多了,相当于人的中年,它已经没有像小时候那样爱运动,而是每天喜欢趴在工作室日,趴在蔡琼卉脚边。

再过5年,它也就要退休了。

这些年,蔡琼卉也在尝试用一些数字产品,包括导航、路口信号等,“但最好的还是导盲犬,是阿拉丁。”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实习生 曾逸澜 俞丰君安 通讯员 杨云飞 沈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