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

文/马庆云

前几天,马云老板拍摄了一部名为《功守道》的武打片,剧情十分简单,就是马云打遍武打明星,见谁打谁,打的特别过瘾。我在11月12号也发表了一篇对这部武打片的评论文章,名为《功守道:马云好似超级玛丽,剧情好比闫芳太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阅读。

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1)

我们有不少读者一听到是韩国拍摄的电影,就冷嘲热讽。我觉得,清醒民族的清醒读者们,不应该如此。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我们今人更应该看看韩国电影《南汉山城》,底哪些地方真的厉害,我们能不能学过来,最终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电影,把中国电影也搞的非常厉害了呢?闭目塞听地对韩国电影嗤之以鼻,总是不妥。

《南汉山城》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以朝鲜朝廷的视角,讲了一个自己民族如何各种挨揍的故事。我们其实也有讲自己民族如何挨揍的故事。比如,不少抗日题材的电影。但是,我们的问题是,喜欢通过剧情畅想的方式美化自己的战斗力,最终在剧情上各种弄死小鬼子,帮着受过屈辱的中华民族解气。

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2)

而《南汉山城》真正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的地方在于,它敢于承认自己的各方面的不如人,绝对不美化自己的战斗力,而且把一个挨揍的朝廷形象展现的淋漓至尽。整部电影,实际上在追问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朝鲜民族何以如此,何以无法抵御外敌。这种追问,看似是古代的,实则带着韩国电影人的现代温度。

电影给出了不少答案。首当其冲的,就是朝廷没有钱,没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根本没有办法与外敌进行对抗。《南汉山城》不厌其烦地讲述士兵缺少食物和御寒的工具,当地百姓如何生活困苦,整个朝鲜地界如何贫穷落后。缺少战斗物资,仅仅依靠兵员的斗志,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南汉山城被清军围城之后,只剩下喘息和最终的投降一条出路了。

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3)

打仗,其实最终打的就是经济账。这部古代挨揍片,却拍出了现代战争数目字的精神,不得不说,韩国电影确实值得中国电影人深入学习。咱们不少战争片,就是比武斗狠,士兵都是马云老板在《功守道》里边的盖世神功,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了。咱们前阵子上映的《荡寇风云》,讲的就是戚继光如何操练了一支会戚家功夫的军队,就把倭寇打趴下了。原来,咱们大明朝打不过倭寇,就是因为不会武术罢了?

这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打仗,不过打的就是钱粮。倭寇能够横行,正是因为明朝军队在沿海边境收不上钱粮来,军队没有粮饷,无法阻止有效抗击罢了。而戚继光最终站起来,也是打开了钱粮的思路。具体操作,参见《中国大历史》明朝章节,不赘述。用比武斗狠把战争简单化,真的是中国电影人对战争与历史的不负责任。

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4)

另一方面,《南汉山城》对主战派和求和派都没有大肆的褒奖或者批评,更没有设立完全的反面人物。在电影中,确实安排了群臣无能又喜欢瞎叨逼的桥段,更是挑选出一个代表性的文臣,来主导了一次战斗,结果被清军全歼。但是,《南汉山城》里边,真正的主战派代表人物和求和派代表人物,都是铁骨铮铮的,他们都带着一个基本的信念:保全人民,不能生灵涂炭,他们自己都不畏惧死亡。

主战派,在最终战斗无望的时候,选择拔剑自杀,殉国而终。而求和派也并非贪生怕死,在朝鲜王去跪拜清廷皇帝的时候,照样老泪纵横。电影对两方都没有贬斥的味道,甚至让两方在辩论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充满了哲学思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切道理。尤其最终的道理,要归结到真正的免掉生灵涂炭上。

马云拍功守道有多狂(当马云功守道见谁打谁时)(5)

这种思辨性的叙事,真的是中国小说和电影一贯所缺少的。咱们的片子,思什么辨啊,打你就得了呗。包括咱们对岳飞和秦桧的评断,一千多年了,都是主战的是英雄,求和的,必须打倒且踏上一万只脚。我们的电影,过分的简单粗暴。

《南汉山城》真正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以挨揍的方式,思考民族将往何处去的大问题。电影展现出了朝鲜王朝的很多掣肘性的问题,电影不仅仅展现挨揍,而且展现何以挨揍,何以才能不挨揍。这些,能够启迪民众,让现代影迷去做更振奋与发展民族的事情去。不满足于虚空的自大,而追求产生问题的根源性答案,以历史的姿态面对当下,不重蹈覆辙。

负责任的电影人,难道不应该做《南汉山城》这样的挨揍片吗?见谁打谁的《功守道》,真的是中学小痞子的审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