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

七夕将至,你是欣然期待还是惆怅无奈?爱情的主题很多,鹊桥相会、花好月圆、情比磐石……而用过心的爱,都是刻骨铭心。

“窠骨鸣辛”的滋味

“喝立秋的第一杯奶茶,还不如尝尝这刻骨铭心的滋味……”

“这刻骨铭心的余韵,有点失恋的感觉……”

立秋第一杯奶茶还没喝上,怎么就刻骨铭心,有失恋的感觉了?

循声而去,原来是到了几位茶客的茶话会时间。看来今天喝的这茶,关键词就是“刻骨铭心”啊。拿起茶桌上的泡袋一瞧,原来是“窠骨鸣辛”。好一个谐音梗!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1)

窠,透露了茶叶的产地,盲猜是竹窠。骨,可正是岩骨花香。辛,暗示了品种肉桂之辛辣。鸣,条件反射般让人满口生津,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窠骨鸣辛”四个字,似乎已经把这泡茶的优点抛出,剩下就等在座的茶客来“检验”了。

主泡人小曼着一袭水青色长裙,披一身乌黑长发,优雅入座。动作娴熟而又从容地温杯烫盏,随着茶落盖碗的沙沙声,淡淡的茶香逸出,“窠骨鸣辛”的品鉴也拉开序幕。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2)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3)

观干茶,条索紧实卷曲,色泽乌褐油亮,有细白点。细细闻茶的香气,岩茶独有的茶香与炭火味交织,香气细密,让人沉醉。

定点注水,刮沫出汤。第一道的茶汤不喝,将公道杯放置一边,留作“还魂汤”。另取一只公道杯,继续冲泡。喜欢喝岩茶的人,总是喜欢在还魂汤里探究岩茶的本真。因头水出汤温度较高,火香高扬,茶汤滋味表现不够完整,所以先让其精致冷却,待二三四五道茶汤变化体会完整后,再回过头来喝。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4)

第二道水,用时短,奇香异质毫不遮掩地冲天而起,奶油香、花果香、桂皮香一把就抓住嗅觉,浓烈而馥郁。劲道的茶味具有穿透力,入口又似露水般顺滑,桂皮与乳香味更显。

到了第三道,明亮橙红的茶汤,带着果香和浓烈的肉桂辛香,让人想到了秋冬阳光的温暖。而岩韵也更加明显,突然感觉舌面有种“起砂”的感觉,像起了鸡皮疙瘩,这难道就是传说的“颗粒感”?其在民间暗语里就是滋味丰富,汤感醇厚的体现。此时喉底翻上醇厚的回甘,止不住生津,齿颊留香。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5)

第四道,茶汤依旧红亮,桂皮乳香之余,还有一丝丝暖暖的炭火香。入口辛辣的刺激性仍在,两颊生津,绵延不绝。咽喉仿佛变成了一泓涌泉,只要一吞咽就有无限的甘甜。

第五至七道,冲泡用时逐渐增长,茶汤滋味也渐渐清爽,出现了一丝清甜的味道,而喉韵久久不散。杯盖香依旧是令人愉悦的花果甜香。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6)

此时, 回饮“还魂汤”。茶汤已经降温,红亮如玛瑙,细啜一口,茶汤粘稠而顺滑,密实而丰富,舌尖另有一股清凉的滋味。水中的花果香、桂皮香不那么热烈,却是幽幽的,抚人心的。

想起那位茶客的评语——“喝过第七道,似有失恋的感觉。”这大概是喝到末了,突然有些怅然若失之感。正如恋爱,并不是因为回忆苦涩才难以忘怀,而是因为真挚的热烈,美好的曾经而更加刻骨铭心。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7)

想起乾隆皇帝在《冬夜煎茶》的诗中提到“气味清和兼骨鲠”,骨鲠就是我们说的岩韵,韵是东方美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喝了岩茶以后言有尽意无穷,引起我们心灵颤动的意念,刻骨铭心的感觉。这种刻骨铭心,又何尝不是做茶人的感受呢?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千锤百炼方显人生真味。

所以这“窠骨鸣辛”,来历也不一般。

刻苦的“玩火”达人

“一杯茶传递着的,往往是这片茶叶的生命历程。我们做茶有时其实就是在‘玩命’。进入武夷岩茶做茶的时间,几乎睡不了什么觉,看青做青,等到茶青的香气达到最恰当的时间就必须开始进行下一个步骤,耽误片刻,便会香气丧失,滋味不足。”说这番话的人,正是“窠骨鸣辛”的创造者——和星岩品牌创始人张毅。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8)

张毅带我们参观茶园

张毅是地道的武夷山人,家族世代做茶,他也痴迷于茶,钻研刻苦,四处请教,曾师从拥有数十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胡大明。胡师傅见张毅对制茶有天赋又极用心,不仅把一身技艺尽数传授,还将女儿许配于他,成就了一段业内佳话。

从这个经历可以看的出,张毅是一个经历过多重考验的人。因为做茶与做人同理,只有内质充足的茶才经得起焙火的多次考验,这是茶人们深谙的道理。想来张毅为人和做茶的“内质”都够硬核,所以才有了和星岩这个品牌。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9)

话不多的张毅,白天的忙碌与嘈杂过后,通常都会在晚上11点开始,自己喝上十几泡茶,从每一泡茶的口感中去总结优缺点,并对应每一个茶下一次做的时候需要去完善和注意的环节。听说每年5月的茶季,张毅要连续二十几个通宵来制茶,而这也是他每年最期待的一段时间。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10)

我们发现,张毅最硬的制茶功夫其实是焙火,甚至还独创了“软火”碳焙(味正、香纯、水甜;焙火绑布,使用木质刀具)。如果说武夷山的碧水丹山赋予了岩茶“岩骨”,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造就了它的“花香”,尤其是焙火这道工序,使岩茶在六大茶类中独树一帜。

焙火其中的考究,只有焙茶人知道。张毅的焙茶水平在武夷山很有名气,在和星岩焙茶坊,他几乎天天与焙茶人一起完成和检验这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除了过年的几天外,张毅全年都是在“玩火”中度过的。

茶之道,和为贵

在张毅的审评室里,挂着一幅企业文化一般的语录,其中最醒目的一条就是“每年参赛必获奖”。据了解,截止到今年初,和星岩总计获奖 51 项,其中状元水仙更是多次拔得头筹,圈粉无数。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11)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12)

张毅每年坚持只做春茶,这让茶树每年有了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其它季节不采摘,只修剪茶叶,“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大自然的气息,张毅的团队下雨天不采摘青叶、有露水不采摘青叶、中午不采摘青叶、太阳下山不采摘青叶,同时还确保采摘下的青叶务必4小时内运回茶厂。且从不做二轮,一天之内,一个摇青筒只做一次青。

民国茶学家林馥泉曾说:“天然环境之优越,于培植之能得法,采制之能合理,三者不可一缺。”看得出,张毅对茶的严格程度,为的就是做出一杯最和谐的茶。

“‘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倡导人和人之间能处理好一切事情,各种关系都能够调整适当、恰到好处,使彼此都能融洽。‘和’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和”的理解,张毅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在他看来,武夷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同时接纳了儒、释、道三大教派,形成了三教同山、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展示了武夷山巨大的兼容性和厚重的生命内蕴。武夷的茶正是融入了儒家文化,代表着一种“和”的崇高思想意境。

人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心不由己(只有窠骨鸣辛)(13)

品茶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山海时空虽相隔,却可借由这杯茶,让人与草木在此“相逢”。这是张毅的秘籍,也是茶的秘籍。

来源:茶道传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