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学习还是在学校好(从家门口上学到)

在家里学习还是在学校好(从家门口上学到)(1)

惠州一中将扩容至“一校五区”。图为航拍南湖校区。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集团化办学有新动作。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教育局和惠城区教育局了解到,为深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惠城区拟将惠州市田家炳中学、惠港中学委托给惠州市教育局所属的惠州市第一中学管理,继续探索“市区共育、校际托管”的办学新机制,力争在3—5年内取得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 谢志清

一中选派校长和教师

入驻托管学校

按照计划,惠城区直属的田家炳中学、惠港中学将委托给惠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惠州市第一中学管理,首期托管暂定为5年,校名初定为“惠州市第一中学田家炳校区”和“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最终校名以挂牌名称为准。

在托管期内,田家炳校区和惠港校区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骨干教师将由惠州一中选派。在惠州一中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团队入驻托管学校的基础上,惠城区教育局还将在新招聘教师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名师 青年教师”梯队式培养更多师资力量,为两个校区注入“新鲜血液”。

在教育教学方面,田家炳校区、惠港校区将与一中南湖校区“同备课、同教研、同测试、同考核”,通过“四同”促进两校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同时,田家炳校区、惠港校区学生学籍单列管理,日常着惠州一中校服,毕业生毕业证由惠州一中颁发,加盖惠州一中印章。此外,两个校区的办学成效将纳入惠州一中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

这次两所学校的托管并非惠城区和惠州市教育局首次牵手合作,2020年,惠州市教育局与惠城区签订协议,惠州市第九中学由惠州市第一中学托管,更名为“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

托管一年多来,一中南湖校区已选派近20位优秀教师到下埔校区任教。“双减”政策出台后,下埔校区紧跟南湖校区步伐,发动全学科教师参与设计分层作业;全员、全学科、全覆盖开展课堂作业、笔记检查;借助AI信息技术精准构建学科学情数据库……下埔校区负责人表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学风、校风以及师生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初一年级报名通过审核的达680多人,比两年前增加了200多人,生源出现“回流”。

家门口的学校将有名校“加持”,惠州市民陈女士表示“有点期待”。她家的学区正是惠港中学,此前她有计划将婆婆在麦地的一套“老破小”过户到自己名下,为即将上初中的女儿换到另一所热门学校。得知一中将托管惠港中学,陈女士希望学校的教学质量尽快提升,自家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不用再为学位折腾。

“十四五”惠州将建设

10个以上教育集团

通过学校托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国多地已有先例。惠州也早有探索,2018年,惠州首个教育集团“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挂牌成立。过去几年,集团的成员学校在办学规划、日常管理、教师互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等方面共享互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田家炳校区、惠港校区加入后,惠州一中将形成“一校五区”全新发展格局,金山湖校区(高中部)、南湖校区、下埔校区、田家炳校区、惠港校区将实行“一盘棋”统筹协调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项改革创新举措,集团化办学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组合,发挥名校辐射示范带动效应,有助于更多学生从“家门口上学”实现“家门口上好学”。此次惠州一中托管田家炳中学和惠港中学,有望增加优质公办初中学位供给,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优质学位不足的局面。同时,两所学校能够满足学生住宿、午餐、校内托管等需求,可以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提供多样化的校内课后服务,打造更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近年来,集团化办学逐渐成为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趋势。2020年,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创新办学模式,加大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合并、托管、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发挥优质品牌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年,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也提到,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跨学段联合、委托管理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为了满足更多孩子“上好学”愿景,惠州将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生位供给。根据《惠州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惠州将建设 10个以上教育集团,每个县(区)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至少建成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全市创建3—5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声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实现教育均衡

还需深层次举措

近年来,惠州积极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效应,通过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教师轮岗等一系列措施,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现实来看,集团化办学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择校热”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仍然突出。

“托管可以作为推动教育均衡的一种探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托管要发挥作用取决于是否消除了体制上的障碍。举例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主办者是政府,不同的学校隶属不同层级的政府。当这个学校隶属的政府的层级高,它能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经费;当学校隶属的层级低,就很难获得与层级高学校同等的资源、经费和政策。

“这也是长期以来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均衡的体制性原因。”他说,如果没有消除体制性上的障碍,仅仅依靠托管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难题的。在集团化办学或学校托管中,同样需要直面和解决体制上的障碍。

他表示,如果托管可以让学校之间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就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依然是难以实现均衡这个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是要让所有孩子,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不管是薄弱学校的孩子,还是优质学校的孩子,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国家政府的教育资源。”储朝晖表示,如果要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均衡,除了托管还需要有深层次改革举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