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特色(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幼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特色(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1)

一、概述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相连,下达腰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

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合理的营养。

2.保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