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蓝中报,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

北京卫蓝中报,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1)

2022年11月22日,南太湖新区2022年度重大项目暨卫蓝湖州基地第一颗固态电芯下线仪式举行,实现了新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新突破,具有非凡的意义。

这家于2021年成立,坐落在湖州南太湖新区梦溪路898号的企业,是一家承载着北京卫蓝固态电池技术转化、产品开发验证、电池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控制、制造设备开发验证于一体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9.5亿元,占地面积约70亩,目前员工规模已超400人。随着新区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体系的逐步完善,卫蓝科技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NO.01

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卫蓝新能源拥有着固态电池领域顶级的科研阵容,国家级科学家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经过40年来的技术研发积累,北京卫蓝已经实现了多个固态锂电行业的“首次”突破。

自成立之初,公司就秉持着“对技术的卓越要求”,着力于原始创新,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289项,授权专利98项,申请PCT专利11件,海外专利申请共17件。专利布局对锂电子电池的技术维度如正/负极活性材料、电解质、隔膜、电芯、模组、工装设备、工艺方法等全面覆盖。

北京卫蓝中报,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2)

湖州卫蓝主要承载了北京卫蓝总部的电池生产制造、设备开发验证等工作。倚靠总部雄厚的科研实力,湖州卫蓝目前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行业优势的产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与蔚来汽车合作联合开发超过1000公里续航高能量密度360Wh/kg电池,该产品比市面上大多数的能源电池密度都要高出20%,不论是续航能力还是耐用性,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产品包含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正极材料界面改性技术、预锂化技术、离子导体膜技术等。为保证产品质量,在项目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从宏观规划到细节把控,无不体现着企业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NO.02

发展需要 落地湖州

“产业集群”成为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热词,在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前提下,打造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卫蓝科技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点,湖州卫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启友向笔者说道:“就以行业的龙头宁德时代来看,对于我们行业而言,产业集群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那时,湖州正在建设新能源电池的产业群,正好和我们的战略需求相吻合。”

自提出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集群的概念后,当时的南太湖新区已建成了一批厂房正等待着企业的落地。在与湖州当地招商局经历了三到四个月的沟通和了解后,卫蓝科技领导层认为来湖发展存在着诸多可能性。当然,不仅仅是政策上的利好,湖州环境优良,生活成本低也是吸引企业落地的外在因素。

北京卫蓝中报,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3)

落地湖州后,卫蓝科技立马投入了一期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正所谓新事物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湖后企业也面临过招工方面的困境。本地一线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数量尚有不足,仍以外地工人输入为主,因此在3-5内,完成本地化,成了卫蓝科技的目标之一。

一直以来,南太湖新区都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建设着产业集群。卫蓝科技因发展需要而落地湖州,在产业集群的效应下,配套供应商建立,快速供应能力的提升以及产品的降低,都为卫蓝科技供应链的稳定性提供了强劲的保障,而卫蓝科技的落地也为南太湖新区注入了无限生机。

NO.03

循序渐进 成果优良

2022年,卫蓝湖州基地第一颗固态电芯下线,实现了新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新突破,技术路线主要围绕三大核心理念建设:一、通过注液保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良好的物理接触;二、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将液体电解液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固体电解质;三、综合平衡高电压、安全性、锂枝晶、体积膨胀、接触内阻等因素。

该项目的产品经过验证,最终实现量产生产,并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解决客户续航里程的焦虑,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总经理田启友提出卫蓝将结合市场需求,将“智能工厂、精细化管理”的生产理念贯彻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确保项目后续的产量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回溯湖州卫蓝的发展过程,可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个项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在稳步前行中取得优良的成果。

北京卫蓝中报,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4)

在落地湖州之初,卫蓝科技就投入了一期工程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租用了4.6万平方米的厂房,同时进行厂房改造,购置PD混料机、涂布机、辊压机、模切机等生产设备377台。项目达成后形成年产2GWh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预计在2025年达到20亿的年产值。

一期项目目前仍是在建项目,由于进展稳定,预计取得效果良好,二期项目的建设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二期项目将在湖州建立平行于北京总部的副研发中心,保证整个产线的能力,为产品研发提供后备动力。该项目总投资达139亿元,计划用地面积550亩,产品针对蔚来、华为、吉利等战略股东进行产能供应,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20GWh固态动力的生产能力,200亿元的年产值。

相信在产业集群成为必然趋势的新时代,卫蓝科技定能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在这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土地上结出专属新能源领域的累累硕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