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

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1)

晋商曾是我国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明清时期,晋商的业务扩展到盐、茶、钱庄、土地、百货、进出口等众多行业,跻身全国三大商派之列,堪称富可敌国。晋商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投资的多是依赖政治的产业,随着清末局势动荡,晋商日渐衰微,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近年来,有一户晋商却重放异彩,那就是祁县乔家。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史诗般的恢弘介绍了乔致庸的一生,郝汝春作《乔家六代人的命运》一书介绍乔家的兴衰。时隔百年,乔家生意虽败,但其家族六代人的风光里藏着的大智慧仍值得细细品味。

首代当家人——慎待相与

乔家发迹于乔贵发时期。乔贵发出生于乾隆年间,本是农民出身,父母早亡,寄宿在舅舅家,一直受人白眼。为了出人头地,他与家族兄弟外出打工,在内蒙古的一家当铺跑堂,一干就是十几年。随后乔贵发和这位秦姓兄弟带着积蓄回到了包头,开了间食杂店,取名“广盛公”,两人几经波折将生意做大,更名“复盛公”,乔、秦两个家族都入了股。

复盛公生意兴隆,股东的分红也跟着水涨船高。但秦家人不思进取,有点成绩就开始享乐,分红不够挥霍,只能退股。乔家便陆续将秦家手里的股份全都买了过来,独掌复盛公。乔贵发在与秦家的合作和分割中总结出一条道理——慎待相与(相与:山西代指合作伙伴),嘱咐后人在与人合作时一定要谨慎。

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2)

二代当家人——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

乔贵发将产业分成三块,分给了三个儿子。其中三儿子乔全美成立了复字号商号,打开了新的产业局面。乔家产业越做越大,产业涉及经营粮食、烟酒、绸缎、旅馆、当铺、票号等,资产丰厚,成了山西大商户,时人称“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全美给后人设下家训: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告诫后人不可腐朽怠惰。

三代(四代)当家人——诚信为人

乔全美和妻子去世得早,大儿子乔致广接管了家中生意。乔致庸在哥哥的照顾下长大,本打算考科举入仕。但乔致广早亡,又没有留下子嗣乔致庸不得不回家接手家业。但这场看似不得以的临危受命却开启了乔家最辉煌的时期,乔致庸将家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让乔家的商业帝国大放异彩。

乔致庸为人持重、张弛有度、很有远见,又颇通政治,与西北一线的封疆大吏往来频繁。左宗棠在西北供职时与乔家交好,特意到访过乔家,感谢乔致庸支持自己的西北活动。李鸿章提议舰北洋海军,向当时最富裕的晋商征款。

乔致庸毫不吝啬,捐出白银十万两,赢得李鸿章青睐,时人还传言乔致庸为海军捐过一艘军舰。乔家人在朝廷捐了许多职位,清政府的银两都从复字号票号兑换。凭借层层政治连带关系,乔家的生意在全国不断拓展,商铺、钱庄多达200多家,家产达千万,成了晋商中的翘楚

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3)

乔家生意很大,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规定店铺掌柜都由外人担任,不许本家人参与;聘用的都是既有才能又人品端正的人,一旦达成聘任关系便用人不疑,给与受聘者很大权限;店铺推行股份制,员工都有红利可享受年假、可领衣服……

在现在看来这些也都是很现代化、很科学的管理方法。乔致庸在商场上进退有据,秉承祖父留下的“慎待相与”的遗训,在用人和合作方面十分慎重,善于选贤任能,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就有中国首任银行行长贾继英。

乔致庸虽是谋利商人,但他并不吝啬、狡诈,始终恪守诚信之道,坚持“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的经商理念,凡事都以“”为先,并且教育子孙都要遵守此道。乔致庸时常行善,灾荒期间赈灾放粮,时称为“亮财主”。清末政治动荡,许多晋商大户都外迁资产,但乔致庸反其道行之,置了了很多土地,斥巨资扩建乔家大院。

乔致庸治家有道,常常以家训“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勉励子孙,自己也以身作则,一生娶过6个妻子都是续弦,从不纳妾。

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4)

乔致庸给后辈的另一个重要训诫是勤俭。吃饭时一定要吃干净,不许丢一粒米,如果哪个女孩娇气不肯吃完,家长就会吓唬她长大会找个麻脸丈夫。他在门前的对联上写道:“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告诫孩子们名利钱财不可逾越人和福寿,要有底线和坚守。

乔致庸晚年想在家族中找一个人继承家业,当时他有6个儿子,但大儿子骄纵,二儿子火爆,三儿子温吞,四儿子寡言迟钝,五儿子只知道念书,六儿子身体不好,没有一个让他满意。于是他在10个孙子中间挑选了二房的长孙乔映霞。

乔映霞能谋善断,很有进步青年的血气。乔致庸将家族生意交给他,教育他无论做生意还是做人,诚信是根本。乔映霞谨遵祖父教诲,继承家业后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但战乱年代的到来将商业推向了边缘。

走向衰落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逐渐衰落,乔家的生意也不如从前了。1930年中原大战后,阎锡山败北,没了军事维护地区稳定,山西流通的晋钞也一夜贬值。晋钞与新币的兑换比例达25万比1,乔家的票号本可以以晋钞给客户兑换,乘机赚一大笔钱,但乔映霞不忘祖父“诚信营商”的教诲,坚持以新币兑换。

这就意味着晋钞贬值的部分全都要由乔家买单,为此富硕的乔家一夕之间负债累累,欠了上万两白银,从此衰败,但山西人感念乔映霞的义举,赞其为“成义财主”。1921年,乔映霞因感情受挫精神失常。其后乔家先后被军阀、日军洗劫,日渐不支。1937年,乔家的复字号所有生意被日军占领,晋商也凋敝零落。1952年,乔家最后一家钱庄关闭,从此彻底退出了商业舞台。

乔致庸的后代现状(乔致庸后人现状)(5)

后辈现状

清末战乱肆起,山河动荡数十年,乔家人为了避难出走,没能再回到祖宅。乔家的后人约有70多人,部分移居海外,定居北京的有20人,其中两人读过博士,三人读过硕士,十二人读过大学,多任公职或称为了普通工薪阶级。历时几代人修禅的乔家大院划归为文化保护单位,成了辉煌晋商的见证,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乔家的后人没有再从商,但家族凝聚力犹在,几年在北京举行一次聚会,他们始终秉承家族遗训,诚实守信,正直为人,秉承大义。在拍摄《乔家大院》时,乔家第七代传人、昆曲艺术家乔燕和参与了创作。这也园了乔家后人多年的心愿,将乔家当年的风采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乔致庸以荧幕中商船开拔前站在船头高呼的那句“走嘞”的形象铭刻在人们心中,乔家的辉煌化作一颗星辰悬于浩瀚的历史长河间,晋商的荣衰碾碎于滚滚而逝的光阴之下,所有与他们相关的都成了史书上一段段不长不短的文字、一间间沉寂的深宅大院,只剩被人追溯的余味。但乔家的从商之道、为人之道却融入了后辈的血脉,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人事脆弱,终将被时光磨灭,但精神和文化不朽。

文/史海观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