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

8月中旬,著名演员谢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1岁。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

许多年轻的观众对他比较陌生,但从90年代过来的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谢园是《我爱我家》里“双鬼拍门”那集中的宝财哥。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2)

《上海一家人》里纯朴善良的阿祥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3)

《古董局中局》里的反派戴鹤轩。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4)

是电影《天生胆小》里满口京味儿的劳改犯。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5)

当然最著名的要数陈凯歌《孩子王》里的知青老杆了。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6)

谢园是金鸡,百花,飞天,金鹰,四料影帝,内地另外一个做到的人是李雪健

谢园和葛优、梁天在90年代被称为“喜剧三剑客”,曾经风头很劲。

谢园去世后,包括杨澜、王力宏、刘亦菲、宋丹丹、马未都等名人都发文悼念,可见其排面有多大。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7)

谢园毕业于78级表演系,和他同班的有张铁林、张丰毅方舒等大腕,毕业时老师给了他八个字的评价:形象一般,没有演技。而陈凯歌却却慧眼识珠,不仅找到他拍了《孩子王》,还称赞他是“天生的演员”。

1. 《孩子王》:陈凯歌的青春记忆

1987年,张艺谋陈凯歌在合作《黄土地》后分道扬镳。

张艺谋拍了色彩浓烈的《红高粱》,而陈凯歌拍了这部淡如云的《孩子王》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8)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王》的摄影是顾长卫,他的镜头下有低矮的屋檐,烟雨朦胧的山色,如同山水画一般,人淹没在景色中,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舒服,将影片的质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9)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0)

熟悉陈凯歌的影迷都知道,陈凯歌与十几万知青来到云南开垦荒原。因此《孩子王》虽然改编自作家阿城的小说,但也裹挟着陈凯歌自己的青春印记。

《孩子王》和《牧马人》一样,故事都发生在那样的年代,两部电影都是点到为止,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描写纯朴的民风上。

文革期间,云贵高原的某个山丘上坐落着一座茅草屋搭建的小学,插队七年的知青老杆(谢园 饰)被派到这里当老师,从此老杆就有了外号“孩子王”

老杆来到这里后才发现,这里情况很严重,师资短缺,校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那些初中生几乎都是文盲,书本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更夸张的是学生上课竟然没有课本。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1)

老杆意识到,一切要从零开始。

他只有把课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抄写加深记忆。

几个月的时间,老杆和学生们相处融洽,学生中有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叫王福,他想要老杆手里的那本字典,就以此为赌注要写一篇作文,结果王福还没有去和父亲砍竹子,就把文章写好了,这种虚假的文章自然不算数,王福下定决心把字典誊抄下来。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2)

王福还引导孩子们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孩子们的笔触虽然稚嫩,但读起来清新感人,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可是老杆新奇的教学方法违反了规定,他被上级退回了队里,临走他把字典留给了王福。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3)

2. 为了拍《孩子王》,谢园拼了

为了反映这种原生态,陈凯歌起初找了个非职业演员来扮演老杆,结果效果不太理想,这时候在北影当老师的谢园进入了凯哥视线,这个生活中的段子手,入戏以后竟然立刻成了“树先生”

在第一次拍摄外景时,谢园有三个月没有洗澡;在第二次拍摄外景时,谢园又两个月没有洗澡,他春节都不回家一个人待在拍摄地体验生活, 全片700多个镜头他占了500多,可以说《孩子王》就是谢园的个人秀。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4)

谢园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学术化:这是一部作者电影,没有任何其他企图,不为了商业,不为了消费者。

3. 《孩子王》成功为《霸王别姬》铺路

可是这样一部艺术片却被陈凯歌带进了商业氛围浓厚的戛纳电影节,为此谢园多年后还颇有微词。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5)

《孩子王》戛纳上映,可以用“上错花轿嫁对郎”来形容,尽管本片获得了金棕榈提名,但因为沉闷,被记者调侃为它获得了金闹钟奖, “闷片大王”侯孝贤在戛纳电影节上看这部片也睡过去了,可见它的催眠功力。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6)

可是另一方面制片人徐枫却看中了陈凯歌的才华,在《孩子王》放映第二天,将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交给了陈凯歌。

那时候正是“艺术范儿”的陈凯歌瞧不上这样的商业片,后来耐不住徐枫的软磨硬泡,最终在1993年拍摄了《霸王别姬》,拿到了中国第一座金棕榈奖。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7)

《孩子王》相比《霸王别姬》少了很多的戏剧冲突,但多了一份纯粹,在许多人心中,它才是陈凯歌作品里的NO.1。

没有它的戛纳首映,就没有陈凯歌和《霸王别姬》的“千里一线牵”。

4.“喜剧三剑客”的那些事

80年代末,谢园一边当着北影的老师,一边已经凭借《孩子王》《棋王》《大喘气》等作品出名了,葛优和梁天还在底层摸爬滚打呢。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8)

梁天当时只是个场务,他哥是知名编剧梁左,靠着哥哥的指点,他凭着《顽主》里的“后进青年”进入大家视线。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19)

葛优呢,身为知青在乡下喂猪,因为看了几部电影就有了电影梦,在演员父亲葛存壮的鞭策下,他进入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也是凭借着《顽主》火了。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20)

至此,“喜剧三剑客”集结完毕,在1993年前后,他们仨的热度达到了巅峰,哥仨合唱《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曾引爆舞台,那牌面不次于当时的港台明星。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21)

不过巅峰过后三人都沉淀下来了,谢园回归校园,梁天改变形象,葛优转战大银幕,三人还合伙开启了影视公司,这种巨星间的惺惺相惜一度传为佳话。

在谢园去世后,葛优还分享了他和谢园的点点滴滴,两人一起拍戏,一起演出,喝酒打麻将等往事,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哀伤。

陈凯歌的个人旧照:陈凯歌青春回忆(22)

谢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他就像《孩子王》里的老杆一样,勤勤恳恳半生,开朗随和,还时不时说点儿段子,毫无明星大腕儿的架子。他虽然从未大红大紫过,但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说他是“北影扫地僧”一点儿也不为过。

我们只能希望这位英年早逝的好演员在天堂那边过得安好!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仁者爱吃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