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词大全 新华礼仪-分析古代谦词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许多谦词,现在许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风趣的。

向他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山荆”。“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儿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山荆”谦称自己的妻子。和尚、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晋、南北朝时,和尚自称“贫道”;唐以后和尚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儿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缺乏,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在新华礼仪分析中发现,古时候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童时喜爱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古代礼仪词大全 新华礼仪-分析古代谦词(1)

新华礼仪之汉服礼仪

新华礼仪研究发现,在古代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进刍议》。“刍”音chú,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进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不才”常用作自称,“鄙”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当地。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不才”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书画家将自己的著作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善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便是修补墙面,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便是自己的著作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面的材料。需要提请留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明谦善的时分,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忝”,从心,天声,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教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分,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早年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甘旨,卷耳茎、芹菜等味道非常香甜,还向乡豪夸奖。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见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礼仪词大全 新华礼仪-分析古代谦词(2)

新华礼仪之汉服礼仪文化

新华礼仪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疏略。“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叫《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名字、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还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少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偷盗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明个人定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能够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偷盗”的“窃”没有关系。

续貂”用于谦称续写他人的作品。“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缺乏,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缺乏,以狗尾代之。因以挖苦封官爵太滥。后比方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古代礼仪词大全 新华礼仪-分析古代谦词(3)

新华礼仪汉服礼仪文化

偿还他人的东西,我们能够礼貌地称作“奉还”。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依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乐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用“完璧归赵”比方完璧归赵,简缩为“奉还”。

请托他人或表明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大力”,比如“多蒙大力帮忙”。“大力”的“鼎”的意思是大。“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利。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显着的表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敬重的意味,如“大力”“鼎言”。

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尊下”,如“总统尊下”“主席尊下”。“尊下”之称由来已久,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号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达之,“因卑以达尊”。这样,“尊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敬称他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号是“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皇帝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后来用“夫人”来敬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