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关维仁的家国情怀(世纪老人关维仁的家国情怀)

世纪老人关维仁的家国情怀(世纪老人关维仁的家国情怀)(1)

关维仁是一位有着六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沈北新区也是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深受家族影响,一生都在传承关氏家族的良好家风。同时,他也用一生的坚守和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党为人民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言,是我党农村基层中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的杰出代表。

马刚村关氏家族系满族,从先祖随后金的建立来到沈阳,从牧猎生活到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关维仁正是在这种家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家族代表,一生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敬天法祖、忠孝传家、和睦邻里、眷亲爱友”的家规和“老实做人、本分做事、正心正己、做个好人”的家训。

一、孝字当先,替父母分忧。关氏家族是随先祖来到沈阳的,一九一九年出生的他,在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大,他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劳工。当时农村家庭条件很不好,缺吃少穿的。关维仁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替父母分忧,七八岁的时候就帮家里看鸡,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去给地主家里放牛、放羊,补贴家用。到二十多岁时候就去给地主家扛活,曾给李长海家当长工,种过一年地,后来又给下寺村朱老三家干了两年长工,在几年劳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学会了各种生产劳动技能,是个庄稼院的好把式。

二、仁义兄长,成家不忘兄弟。那个年代男子大多是十四五岁便成家了。关维仁是家里老大,由于人口多,家境又不好,一直没有娶妻。后来在村民帮助下,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已经二十九岁的他,才与小自己十二岁的妻子王玉梅结为夫妻。从此,风雨同舟恩爱相守七十二年,为后世子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婚后第二年,迎来大儿子的降生。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喜悦,也让关维仁暗下决心一定把日子过好,不让家里人受到委屈。他想尽办法种好地,让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弟弟关维春被国民党兵抓车抓夫抓走,一去杳无音讯,始终未回。为人厚道仁义的他,担起父亲的责任,帮助年迈的父母亲担负起家庭重担。在他的帮助下,四个弟弟都相继娶妻生子。作为长兄的他,还经常告戒弟弟、弟媳和孩子们,关氏族人的后代当以忠孝传家。

三、合作化兴起,白手起家搞建设。关维仁受到家族熏陶,性格内敛成熟稳重,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当时被大队工作组重点培养,后来成为马刚村的骨干。一九五六年掀起“合作化”运动,就是把农村单干户组织起来,车马入社,成立生产队。关维仁被选为一队队长,说是搞联合,各户将牲口交到队里,可队里除了两个饲养员,队部啥都没有,当时真是一穷二白。他带领一队社员白手起家,建起了队部、仓库、牲口棚等资产,带领大家走上集体化道路。人民公社化以后,关维仁被当时的大队书记董庆贵调到大队任副大队长,一九六一年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来关维仁担任马刚村大队长(后称主任)。继任书记刘庆财和另一个副大队长因工作原因先后调离了大队干部岗位,所有的担子都落在关维仁一个人肩上。学习落实上级十二条文件,关维仁组织在东沟建起了五金厂、创办了小型开关厂、建立果树队、磨米厂、榨油厂、铁匠炉等,马刚村总资产达到三十多万元。这时,马刚村的社员们不单单依靠种地为生了,部分社员还到社办工厂上班,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生活。

四、扶贫助困,爱心献孤弱。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大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当时村里有个孤儿叫老凤芝,六岁那年父母撇下她走了。年幼的老凤芝成了孤儿。关主任时刻记挂着她的生活,村里办食堂的时候,怕她吃不饱,他让管食堂的师傅,把吃的给老凤芝留出来。后来有了青年点,就让她到年青点跟着吃点稍微好点的。到了该上学的时候,给老凤芝交上书本费、学杂费,让老凤芝到学堂念书。直到老凤芝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村里还有一对十二、三岁的兄妹,闫树斌、闫树娟因父母都不在了,由大队照顾他们,老主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时时牵挂着,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直到他们都长大成人。三年自然灾害,吃低标准,村里孩子多的人家更是特别困难,最困难的就是马凤云一家,一年口粮吃不半年就没了。老主任总是想办法接济他们,帮助老马家度过最艰难的那几年。马家后代子孙至今都记得老主任的帮助。

五、建设家乡,绿化荒山造福后人。关氏家族是从山林里走出来民族,先祖在山林中打猎为业,对山林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九六八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大队的生产受到影响。马刚林场苗圃的培厂长找到关维仁主任,说林场有三十二万株树苗,问关主任要不要。对山林有深厚感情的关维仁,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这批树苗,当天组织各队拉回了树苗,还亲自带领各个队上山植树。他把树苗分给各队队长,每个队划片植树。每天收工后,他都要挨个队分片检查植树情况,把社员丢掉的树苗捡回来,第二天再接着植树。这一植就是十多年,把大队荒山、荒沟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树。有的地方没有土,实在没法栽树,他就想办法弄到树种,带领村民上山种树。马刚村三南环山,多山地,为防止水土流失还在坡地种上两千多亩紫穗槐,俗称油秋。为了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组织各队社员从事条编。当时马刚村8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有社员在农闲时从事条编。马刚村条编当时在全市都很有名,条编产业也大大增加了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马刚村现存的四千五百亩山林,都是老主任带领大家绿化的成果。老主任二十多年育林护林为马刚村的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宝贵的青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有的村民在林边开荒,破坏了山林,现任的书记张宝信和主任关维顺接过老主任育林护林的接力棒,退耕还林两千多亩,继续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

六、发挥余热,建立老年活动中心 。一九八六年离开村里后,闲不住的老主任,看到许多老人没有地方活动,于是就带领村里老人们自己动手建老年活动中心,这一干就是十六年。老年活动中心由一个简陋的瓜棚开始,慢慢自己动手建起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供老人们白天在那里活动。光有活动地点还不行,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冬天的取暖、卫生打扫等日常管理,都是老主任带大家张罗筹备起来的。冬天没有柴火就自己动手上山去打柴,没有用具就动员老年们每人出一块钱,一点点带大家筹备起来的。后来,政府投资给马刚村新建了一所新的老年活动中心,热心公益的老主任,这下更高兴了,义务做好老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直到九十八岁。

七、百岁老人,德育后人。

二零一九年是建党九十八周年,也恰逢老主任关维仁百岁之年,全家老小几十口人,还有当年插队的知青,村民数百人自发为老主任百岁庆生。老主任,告诉儿子,不收礼金。老主任用“敬天法祖、忠孝传家、和睦邻里、眷亲爱友”的家规和“老实做人、本分做事、正心正己、做个好人”的家训,教育着后代子孙。同时,关氏家族良好家风也影响教育着马刚的后代子孙。

时至今日,百岁有余的老主任,仍然坚持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村里建设,时常到村里坐坐,发现问题及时向村干部反映,村民有啥解不开的事儿,他也会出面帮助化解。村民王振会感念老主任一生为党为民所做的贡献,写诗一首,德高望重老主任,全心全意为村民。勤恳敬业数十载,改变家乡面貌新。昔日带头搞绿化,今日幼树长成林,喜看栋梁遍山川,造福后代大功臣。严管财经不谋私,清正廉洁另人钦,帮孤助学扶贫困,改善民生献爱心,组建老年活动室,老有所为乐黄昏,高风亮节民称颂,群众心中第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